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渭(第三铺乡)方言及周边武山、甘谷方言中,中古泥来疑影母在细音前有今读?声母的现象。在通渭(第三铺乡)方言中,泥母今读?声母的字最多;来母在细音前分三种情况:部分读?声母,部分读?声母,部分读l声母;疑影母只有少数字读?声母,其余基本读零声母。通渭周边的秦安郭嘉镇方言,武山县城关镇、洛门镇方言,甘谷县大像山镇方言、磐安镇方言与通渭(第三铺乡)方言读音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一致性反映了共同的语音层次,差异性反映了不同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部分移居到大同市区内的浑源人家庭进行了语音访问调查,考察了浑源方言中17个[n]声母字的当前读音情况,发现在普通话的影响下部分[n]声母字正朝着[■]声母发展演变。本文重点描写了这一语音演变现象,同时也对其演变的原因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一个异读词,《辞源(第三版)》明确了唯一的读音“jiǎ”。探析“嘏”和“叚”的同源词身份,并进一步指出“嘏”是两个构字部件音义兼顾的双声符字。从“嘏”的语音发展过程,可以看出“jiǎ”是语音正常演变的结果,“嘏”ɡǔ读音当是语音讹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妈妈”考     
“妈妈”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中有着广泛的内涵,这是方言称谓词张力的体现。通过对“ma”的语音演变及“妈”字源的考察,揭示出它的同源词产生的渊源;并通过“妈”、“妈妈”在汉语方言和隐语中的应用情况,揭示出它们所折射的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避讳心理、阴阳观念和宗族血缘观念。  相似文献   

5.
文章比较了德阳方言与普通话表达的差异。从词类角度列举了德阳方言在人称代词、疑问代词等七类词中德阳方言的一些现象,并列举了德阳方言的一些独特短语和一些其他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6.
甘谷话、礼县话中有一些读音相同的音节,主要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舌尖前、后音与合口呼韵母相拼的一些音节,例如“租粗粟、竹出书如”等,学者们对其拟音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其声母部分与介音结合所形成的特殊音素争议最大。要真正准确地模拟这些音节,既要重视汉语语音声韵结合的规律,还要充分考虑方言中语音继承上的规定性、语音在生理上的制约性,因此要重视对等韵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对该方言现实状况的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7.
驻马店方言保留的古音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大都是成组进行的。比如,从古今音变上讲,上古双唇音分化出唇齿音,即从帮、滂、并、明中分化出非、敖、奉、微,这一变化涉及的是一批字,凡是符合条件的几乎都发生了变化。如“奉”旁的字有“捧”,“非”旁的字有“排”。从方言音变上讲,武汉话里,见组字没有分化出j、q、X。那么,这一变化整个见组字中都没有发生。如“街”读gai,“去”读ke,“鞋”读hai。但是,成组的音变中,往往有一些例外,总有个别字脱离它应属于的群体而保留较原始的读音。这里就驻马店方言中的一些保留古音遗迹的、特殊的音变例子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朔州市六区县方言均属于山西方言北区方言。六区县方言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在数量上同普通话差异不太大,但有一些独特之处。结合语音历史演变规律对六区县方言内部的一些特点进行比较,指出六区县方言语音特点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安徽定远方言中,"子"尾的读音在轻声的基础上更加弱化了。从构词功能来看,"子"尾分布十分广泛,是构成方言词的重要手段。定远方言中没有儿化词语,一部分"子"尾替代了儿化表示小称。加上"子"尾,还使一些双音节词语表意委婉。总的说来,"子"尾呈进一步虚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这次咱们来谈一谈第三人称单数的问题。首先,咱们要搞清楚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各是什么。第一人称就是“我”和“我们”。第二人称是“你”和“你们”。第三人称单数是“他”、“她”和“它”,复数则是“他们”。中文中第三人称单数的三个“他”写法不一样,读音却相同。但在英语中,三个“他”既有不同的读音,也有不同的写法,分别是he熏she熏it。在第三人称后不能使用动词的原形,而要在相应的动词后加s或es。请看下面的例词:look-looks play-plays w atch-watches wash-w ashes go-goes。有些时候,句子中或文章中并没有直接出现he熏s…  相似文献   

11.
中古日母的读音很长时间来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至今也没有较统一的认识。其看法大致可分为三种:拟为[(?)(?)](或写作[n(?)]);拟为[(?)](舌面闪音);拟为[(?)]。所以形成不同构拟的一个很大原因,是表现在现代汉语诸方言中的日母读音复杂、多样。有人做过大致统计,日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竟约有20种读法(除读作零声母的以外,多数可归入鼻音、全浊擦音两类),而且在同一方言中日母还常常出现不同的读法。日母的复  相似文献   

12.
各地方言的大量的例证证明,读音为huo或he的"和"、"活"、"火"、"豁"、"霍"、"合"等语素的词汇义在部分词语里已经虚化.在A+huo(he)和V+huo(he)式言语结构中,huo或he只有语法意义,具有明显的后缀性质.在对"温和"等词语中"和"的意义演变的历时考察中可以看出"和"由词到词根再到词缀演变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分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各大方言的差异自不必说,就某一小方言区内部而言,语音也有明显的差异。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昆明地区八县的学生除共同存在的一些问题外,各县区间还存在一定差异。除盘龙、五华两城区外,其余二区八县的学生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语音问题(其中尤以禄劝、路南两县表现突出),他们把复韵母ie单韵化错读为i,把ian错读为in,把üe错读为i,把üan错读成ün。也就是说,在他们的方言中,没有ie、üe、ian的音,说普通话时,这些韵母的字分别误为i、ü、in、ün韵母音。例如把“严娟头上扎着蝴蝶结”错读为“yin Jun toushang za zhe hudiji”。 错则思辨。那么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进行这列韵母的辨正,流畅自如地脱口而出“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从而实现普通话教学的训练目标呢?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的: (一)辨析正音 发音标准是学习普通话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发音是错误的,又未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反复练习这些错误的读音,这种“和尚念经”的状态是徒劳无益的,只有能够准确地听音、发音才能正确地辨音。 要想发准ie、ian、üe、üan这列韵母,就要以ie为突破口。只要这个音发准了,其余三个韵母的发音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4.
大同方言里存在着大量的四字式熟语,内容广泛,结构凝炼,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它使话语更生动,更风趣。本文收录了七百余条流行于大同一带的四字格,每一条先作简要的解释,然后举出例句。对于有几个义项的四字格,则分别释义,举例。四字格按照其首字在大同方言的读音,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等五类排列,每一类再依据首字在大同方言中的声母排列。  相似文献   

15.
一、本文所说的地域方言词是相对于普通话而言的,并不排除云南其他地方也同样使用的方言词。 二、由于这些地域方言词往往没有相应的汉字,或是本字太冷僻,所以一律采用国际音标来表示。标音体系采用张茀老师所著《玉溪方言志·玉溪音系》的体系,声调调值直接标出,轻声省去符号,不标调值。为了方便不熟悉国际音标的同志阅读,词条同时用了一些同音字,这些同音字仅仅表示这些方言词的读音,不表示词义,而且是按玉溪方言的读音来使用的。  相似文献   

16.
方言的拟音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要保留标本、就必须有准确的语音模拟。在模拟过程中,首先的、当然的是要准确分析方言的实际读音,同时要仔细区分整个方言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语音规律,因为这些发展规律是方言语音模拟的重要依据之一。甘谷话及其相邻一些地区存在着一种特殊声母,该方言中将"猪、出、术、如"与"足、醋、酸"两组在普通话中不同的声母合而为一,该方言中这些字的拟音应该是[tv]、[tvh]、[v]、[jv];而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是"t∫、t∫h、∫、廾"。这些认识方面差异的产生除了由于研究者对这些方言中这一声母音素的分析存在着差异外,也与研究者对中古汉语甚至上古汉语声母的认识存在着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陕西方言保留一系列ü韵的音,与普通话形成重要差异。这类读音实际是古中原官话的老读法,随着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地位的上升,这类读音已成为宝贵的语音遗产。方言语音只能活在人们的口头,如果不记录下来就会失传。陕西人珍爱自己的语音遗产,就应该将这些宝贵的读音记录下来,传之后世。  相似文献   

18.
清苑方言在语音层面上有种种不同的表现,最为明显的特点是两字组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变调分“非叠字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和“叠字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两类,且表现出不同的语音特点。变调的原因归结为三:不同声调的字在归属上落后于普通话的演变,方言中仍然保留有古音的痕迹;与调值的中和有关;“强势声调”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说”属多音多意字。据考证,“说”字从古至今有四种读音,表示11个方面的不同意思。在现实教学和生活实践中,“说”字第一种读音运用较为广泛;第二种读音运用频率较低,且易与第一种读音相混淆;第三、四种读音基本消失,只能在古汉语中见到,现将“说”字的四种读音和11个方面的音解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子"尾是汉语方言广泛存在的构形手段之一,它往往显示出方言语法的特色.研究"子"尾可以揭示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法差异.在描述、分析、归纳天水方言"子"尾在方言点的语音形式和实际读音,以及"子"尾的构形功能和语法作用,并比较了天水话和普通话"子"尾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