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谁不了解这个现实,谁就不了解中国的国情;9亿农民中,有1亿多已经进了城市,谁不正视这个现实,谁就搞不清中国的现状,也把握不了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利益主体成为影响着中国立法的力量,但这些利益主体依然是失衡的,谁来代表9亿农民的利益?我们需要更多的能代表民意的团体参与到立法中,让民众有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9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6,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存在。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任何大事都难以成功。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中国的现代化。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理应关照好农民这一最大收视群体,然而,全国对农电视节目的现状却不是很如人意。  相似文献   

4.
第十届全国书市早已落下帷幕 ,在本届书市上 ,我们欣喜地看到农业图书的火爆。第八届全国书市首开了农村分市 ,去年的农村分市则多达 60 0个。农民朋友争相购买的场景 ,让每个出版农业图书的单位都感到市场前景的广阔。中国有 9亿农民 ,农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谁掌握了这个市场 ,谁就能获得收益。但是 ,农村图书 ,特别是农业科技图书的出版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笔者近年来在中国农科院图书馆和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合办的《农村书架》节目中从事农业科技图书的电视宣传工作 ,对农业科技图书的出版与需求有一点体会 ,现将它奉献给大家。希望能够起…  相似文献   

5.
要把农村图书发行当作一项工程来抓桑百安农村是一个潜在的图书市场,谁开拓了这个市场谁就会获得极大的收益。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首先就要提高占全国总人080%以上农民的文化素质。开拓农村这个潜在的图书市场,让农民群众能够就近买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图书,以逐...  相似文献   

6.
吴锋  程忠良 《今传媒》2007,(7):22-24
"三农"报刊发行有没有市场?能不能实现赢利?这不是靠传统的发行观念所能解决的,也不是靠通过城市发行经验所能推导出来的.中国有8亿多农民,在农村常期居住(没有离乡)的有近4亿多人,这个市场谁都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7.
邢梦华 《大观周刊》2011,(49):15-15
农民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早在1936年,毛泽东在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就指出:“谁赢的了农民,舍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而作为旧中国农业最为发达的苏南地区.其土地问题一向就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和长盛不衰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正>东北地区物产丰富,幅员辽阔,特别是辽宁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交通便利,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掌握这一地区的控制权,对争取整个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将劳苦大众从政治经济的双重压迫剥削中解放出来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打败国民党军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答案:“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从1945年中共中央下达《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开始,在东北局的带领下,辽宁广大农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9.
张卫 《河北广播》2004,(2):33-33
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农民增收问题联合下发了“一号件”,这无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送给9亿农民的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新年大礼。  相似文献   

10.
第一,比尔·盖茨花1亿元人民币租住北京的一个空中四合院。这个所谓的四合院实在无法和盖茨联系起来,如果看过他在西雅图的大宅,就知这样人工奢华的设计,实在没有吸引力。再有,9万元1平方米,700平方米,买下来也就是6300万元,花1个亿租用,谁这么傻?  相似文献   

11.
近读一份颇有影响的法制类报纸,有这样一篇文章《嫁给农村人的烦恼——我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文章通篇讲的都是“嫁给农村人如何如何烦恼,乡下人有数不清的麻烦事”等等。这只不过是篇小散文,而另一家报纸上还有一篇报道农民买电脑的新闻,出现了这样的话:“农民就是农民,明明一台上好的电脑,因为设置了密码打不开,就认为是坏了。”读了这样的文字,我实在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农民怎么了?你们凭什么看不起农民?”农村人、城里人,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完全平等的,不应该出现谁歧视谁的行为。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不…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过众多党派与团体,但不是失败垮台了,就是始终处于边缘对中国影响甚微,惟有依靠草根力量农民,走尊重国情本土路线的共产党,在与国民党的全面角逐中,获得了全国政权。这具有最高的合法性。任何一个政党及其理论,路线,政策。如果不植根于本土,都难有政治作为。这是原理。但谁有才能实践这一原理,谁就会是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在农民问题的探索中,毛泽东(1893--1976)和梁漱溟(1893--1988)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物。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低,不全面,不平衡,差距主要在农村。全国13亿人口中,9亿是农民,还有几千万人处于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在农民问题的探索中,毛泽东(1893-1976)和梁漱溟(1893-1988)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物.  相似文献   

16.
一般而言,专家是有学识的,农民是有智慧的.谁也别瞧不起谁.敢于向农民学习的专家是睿智的,对农民不屑一顾的专家,有时就会出点糗事.比较典型的是日本核电站事故影响到中国后,一些地方的菠菜检测出了极微量的碘131.这个时候,民众有疑问了:为什么是菠菜,而不是芹菜、韭菜、黄瓜?专家就解释了:"因为菠菜表面有毛毛,容易吸附."专家一开口,农民就笑了.农民的说法是:"比菠菜毛毛多的蔬菜有的是.菠菜是耐寒作物,3、4月份只有菠菜等个别蔬菜露天生长,别的都是大棚菜."  相似文献   

17.
王艳 《记者摇篮》2009,(9):48-48
我国有9亿农民是电视受众的主体之一,就目前来看,对农电视节目的制作,还存在着对农民的需求了解不够,节目创作针对性不强,风格不够鲜活,反映农民呼声、为农民排忧解难少等问题。农村电视节目存在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电视频道改革不到位,思想认识和工作指导存在着偏差,致使对农村电视节目受到的关注不够,人力投入有限,资金保障不足,  相似文献   

18.
有人可能认为这个话题自相矛盾,农民报的记不与农民对话,与谁对话?可是确实有些记只热衷于跑口(跑口也是不可少的,这是另外一个话题)、难以沉到基层去;其次,有些下到基层的记,也只热衷于在县里的某些部门看看材料,听乡镇的领导介绍介绍情况,很少来到田间地头或农民家中.与农民座谈,听农民吐露心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谈到农民,许多人的脑海里会浮出两种印象:一是农民愚昧、不开化,甚至落后到不知道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二是农民的生活过于艰苦。前者推理到极端,便有了忧国忧民之士的无穷担忧——你要是把土地分给农民,他们就会把土地卖了换酒喝,这样一来,数亿农民皆酒鬼,还丢了土地,不就天下大乱了么?后者则有另一种极端——既然农民生活在底层社会之底层,暗无天日,农民就只有被怜悯的份。  相似文献   

20.
杨丽坤,这个出生在云南思茅磨黑的彝家女,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没有谁能像她那样,只演过两部电影,却在中国数亿观众的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她的辉煌被永远地定格在《五朵金花》和《阿诗玛》的银幕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