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自然奇观”这一专题.精选四篇课文和一篇“语文园地”。作者始终抓住“奇”这条主线,贯穿课文始终.以平实、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观潮》记叙的是钱塘江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相似文献   

2.
一、乐学点“潮来时”雄伟、壮观的奇特景象。二、施教步骤1.创情境,激发兴趣教师用导语激趣:同学们,你们可看过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现”的钱塘江大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现潮日,让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登上海塘大堤。你们看,这就是钱塘江!(在充满激情的述说中播放录像教材《观潮》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初步体验“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三个壮观场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黄凤玲 《广西教育》2007,(4A):30-31
一、说教材特点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美读体验,积累运用,发展创新》,所说的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观潮》。这篇课文是第一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第一篇,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赞叹钱塘江秋潮的诗句。钱塘江以其奇特壮观的大,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课文以优美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逼真地再现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盛况,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本课教学分两个课时进行,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周密的《观潮》以散文的笔法,艺术的笔调,绘形绘声地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尉为壮观的景象。作者用分镜头摄影的技法,生动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盛况: 一、潮来时的盛况。作者首段第一句直入题意,揭示其描述对象,“伟观”即壮伟的景象,呈现出雄奇广阔的意境和高山流水般的气势;落差大,场景阔,钱塘江大潮的滚滚波涛赫然在目,临空欲泻。作者观察细腻如微,但又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画面愈加分明。“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这里以“银线”作比,可见作者是在极目远眺,立足点高,视野辽远。这样描绘,很有生活实感。若不亲临其境,亲见其状,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观潮》是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我们”到宁海县盐官镇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景象的情形。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运用准确、贴切的比喻,抓住潮水到来的声势,具体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奇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全文可分两段:“揭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和“观潮经过”。其中观察经过可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三层,第二层是全文重点。作者根据观潮的顺序,由远及近,先声后形,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在读中比在比中读《观潮》教学片断厦门市鼓浪屿人民小学林睿《观潮》一课在描写“潮来时”将钱塘江大潮“壮观天下无”的雄伟景象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如临其境。在这部分教学中,可设计四次比较,让学生在读中比,在比中读,以领略江潮之壮美,文句之精妙,培养语感。一比...  相似文献   

7.
《观潮》这篇讲读课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观、奇特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除第一自然段是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以外,其余的四个自然段可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顺序分为三段。写潮来之时情景的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来写的。 教学这课,一是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这一雄伟壮美的自然景观,融情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的重点;二是寓写于读,指导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这是教学的难点;三是根据课后的“思考·练习”的要求,指导学生练习给课文分段,读写、理解和运用重点词语,朗读课文和背诵有关自然段。  相似文献   

8.
《观潮》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宏伟气势。教学要求通过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建立起钱塘江大潮的美丽壮观画面,体会到钱塘  相似文献   

9.
《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雄伟壮观、奔腾咆哮的景象。教学本文,应力求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  相似文献   

10.
赵华 《湖南教育》2003,(3):50-51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生不断发出赞叹)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11.
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气势磅礴,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宋代诗人苏东坡在看了钱塘江潮后,曾赋诗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上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观潮》(六年制小语第七册第6课)是一篇新选入教材的课文。作者用浅显、生动的文字和形象的比喻记叙了在浙江海宁县盐官镇观潮的情景,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那么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由于月亮、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出现了潮水有规律的涨落现象,这就是常说的“潮汐”。一个月  相似文献   

12.
B案     
【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闷雷滚动、山崩地裂、人声鼎沸”等词语。2.小组合作探究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第3、4自然段。4.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巧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导入、引趣适宜用如教学《荷花》一课,我从网上下载了多幅色彩鲜艳的荷花图片和满塘荷花的图像,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导入时,我将几幅荷花图呈现在学生面前,还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边欣赏边体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2.突破重点、难点辅助用例如,《观潮》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潮来时那种壮观的景象。教学时我通过VCD播放潮来时那种波澜壮阔的景象,配上由远而近的声音,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又如教学《葛洲坝工地夜景》的第四节,难点是理解“这美妙的旋律,就…  相似文献   

14.
《观潮》(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语文课本第七册)是一篇艺术性较强且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利用传统的教学媒体教学,根本无法使学生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为此,我认真总结以往《观潮》教学中的得失,将每种电教媒体运用于教学的各环节,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观潮》第三、四自然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象。作者抓住大潮的声育、景象特征,运用生动细腻的描写,形象贴切的比喻,成功地再现了大潮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恢宏气势,让人读后浮想联翩凉叹不已之余,既为这自然奇观的壮丽所震慑,又为作者奇绝的描写所陶醉。指导阅读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逐步深入作者描绘的境界,反复品味感受,深切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奇之美,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提升。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足够的…  相似文献   

16.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变化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记叙。课文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生动地描述了潮来时大潮由远至近声音和样子的变化。写得有声、有形、有势,是全课的重点。教学  相似文献   

17.
《庐山云雾》(浙教版第七册)是一篇写景的文童。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以“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作为过渡,引出对庐山云海壮观景象的具体描写。现以该文第五自然段教学为例,来探讨虞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8.
张光伟 《四川教育》2002,(11):35-35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同学们从电影、电视上看过海潮,那么,你们看过江潮吗?现在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观看江潮:钱塘江大潮。[演示CAI课件:钱塘江大潮的动态情境]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介绍钱塘江、钱塘江潮,重点说明钱塘江潮的地点、产生时间,并用生动、形象的词语简要描绘大潮的特点。二、带情自学,自觉感知。1.自读全文,找出课文写了观潮的哪三个阶段。2.抓观察大潮的时间(8月15)、地点(海塘大堤)、顺序(由远及近),找描绘大潮声和形的句子。3.借助字、词典,理解:奇观,横卧,浩浩荡荡,山崩地裂,人…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 .认同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 .知道课文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是观察的结果。3.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并选择造句 ,理解、积累并运用描写潮水的语句。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4自然段。5.能给课文分段。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 .学习课文 3、4自然段 ,知道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 .知道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 ,有声有色 ,这是观察的结果。3.理解、积累并运用描写潮水的语句。4.能有感情地朗读 3、4自然段 ,并熟读成诵部分语句。5.理解词语 :天下奇观、天水相接、沸腾、横贯、山崩地…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自然奇观”为专题,所选四篇课文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神奇:《观潮》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又恢复平静的奇特画面;《雅鲁藏布大峡谷》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神秘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