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章回小说成因的基础上,论述了宋元时期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宋元话本对章回小说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阐述了章回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元代文学的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关于元诗方面的研究成果则如凤毛麟角;对于足扛元季诗坛之鼎的吴中诗派,更少有人问津。就此而言,王忠阁先生《元末吴中诗派论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一书不能不说是对元诗研究的一大贡献。以笔者粗谈所形成之印象,《论考》一书至少有这样几点值得肯定:一、《论考略元末吴中诗派的研究放在元本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使这个诗派的艺术精神、诗歌风格以及创作主张等等,都洋溢着浓郁的元本社会的时代气息。《论考》深刻地分析了元末朱、陆合流的理学思…  相似文献   

3.
唐传奇之后,宋代的话本和南戏显示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形成了另一个中国俗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蔚为奇观。话本和南戏之所以能成为宋代俗文学的杰出代表,除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之外,更得益于其有效的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写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植根于深厚的民间文学的沃土之中,由南宋中期民间“街谈巷语”的口头传说①,发展为瓦舍艺人的说唱,又被元明杂剧搬上舞台,最后经小说作家们创造性的艺术加工,在明代中期形成了读者喜闻乐见的英雄传奇小说...  相似文献   

5.
皎然《诗式》重视诗中思理,苦思为诗,以作用为尚,可视为中国诗歌转型的理论标志。其在诗学理论史上的影响深远,但最直接的自然是影响了中唐诗人的诗歌创作:皎然与吴中诗派诸人交往甚密,且有诗往来酬答,其理论主张自然会在他们的创作中留下印记。其后韩孟诗派、元白诗派也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是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在中国古代小说的灿烂群星中,它独放异彩。自从它问世以来,流传极广,影响很大,几百年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济南的诗歌传统可以上溯到三千年前的《大东》篇。唐代以后的一千年间,济南诗人辈出,引领诗界风潮、执诗坛之牛耳者又代不乏人;甚至出现了在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东州逸党、济南诗派。古代济南是名副其实的诗城。  相似文献   

8.
明代文学的总认识明代文学的来龙应联系宋元,去脉应联系到清。宋元文学有三个特点:(一)戏剧的正式形成,并出现过一个繁荣时期——元剧,特别是元杂剧这个戏剧品种。在这个盛极一时的品种外,另一品种在当时还居次要地位,可是具有发展前途,这就是南戏。(二)话本小说当然不源于宋,而成熟于宋。这是市井间兴起的文艺,同唐传奇比,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塑造孔明形象的文人审美倾向张金亮在蜀汉灭亡到《三国演义》成书前的千余年间,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便已不断出现于史传、章表、诗歌、话本、杂剧等文学样式之中。与这诸种文学并行发展着的民间艺术,也世代相传地演述着三国的故事,塑造着诸葛亮这一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0.
干宝的<搜神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于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后世小说与戏曲的影响更大.文章主要从<搜神记>对晋代以后志怪小说的影响,对唐宋传奇、宋元话本及明代拟话本的影响,对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对清代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的影响,对后世戏曲的影响等方面,略做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七月”诗派,是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为新诗现实主义传统的发展进行过有益探索的一个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它活跃于抗战诗歌发展的全过程中,在抗战诗坛上影响最大。“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初期,它因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而得名,并在胡风的支持与扶佐下不断发展。由于《七月》杂志本着在编辑上“尽量团结而且号召能够共鸣的作家”,从而“源源地发现从实际斗争里成长的新的同的道伙友”①宗旨,“七月”诗派一开始便拥有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和大体一致的创作倾向,其主要成员有艾青、田间、胡风、绿原、鲁黎、阿城、邹获帆、冀沾、彭燕郊、…  相似文献   

12.
《南词叙录》立足于坚实的史料,对南戏的产生进行了准确的论述,对南戏在宋、元、明三代的发展历程也有着清晰的记录。更难为可贵的是在上两者的基础上,《南词叙录》通过对南戏产生于发展的洞悉,精确的概括了"俗"这个"民间性"力量与"文"这个"文人化"力量对南戏发展的影响。而"文既不可,俗又不可"的结论是对戏曲发展内部规律的深刻洞悉。  相似文献   

13.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本文主要论述了长篇章回小说的渊源、直接源头、雏形特征及其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元话本是说话艺术异常发达的产物,明清社会的政治、经济都为章回小说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而宋元时期的话本则是章回小说的直接源泉,它对章回小说的内容、语言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诗歌之最     
△我国最早的诗歌是上古时代的《弹歌》。△我国最早的诗歌集是春秋时代孔子编订的《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抒情诗是战国时代屈原的《离骚》。△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东汉时代的《孔雀东南飞》。△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留存得最多的诗人是南宋的陆游,他的《剑南诗稿》存诗9300多首。  相似文献   

16.
元末至正年间,以杨维桢为代表的吴中诗派受东南沿海文化氛围的影响,在诗歌中追求个性,张扬自我,表现出一种尊重个性的诗歌精神。他们的诗风与其诗歌内容相适应,豪迈迭宕,震荡凌属。以豪壮为基本格调,以狂荡、飘逸、奇崛为基本内容,构成元末吴中诗派诗风的基本特征。这种诗歌风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虽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演绎的长篇世情小说名著,但其叙事模式却多半是依托于《水浒传》演化而成。从小说发展的角度来看,自《水浒传》到《金瓶梅》可谓是体认着小说叙事范式由历史传奇向世俗人情叙事转化的演进轨迹。因此,《金瓶梅》小说叙事始终张扬着作者的人性关怀、哲学幽思和生命信仰,旨在唤醒读者对生命本身的反省、抗争和自觉。  相似文献   

18.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文术"与师承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江西诗派及其后学的实践基础上,元好问提出"以诗为专门之学",从理论上廓清了对诗歌进行艺术探索合理性的偏见,为之后诗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元人戏曲意识探王汉民元代戏曲在宋金杂剧、南戏的基础上发展成熟,以严谨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成为元代代表性文学,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高峰。清代戏曲理论家王国维誉之甚高,认为元曲是最自然之文学,杂剧中的《窦娥冤》、《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  相似文献   

20.
辽代文献大量散佚,从今存作品看,辽文的基本体貌与五代文、宋文相同,辽诗却显得粗粝。金代文学作品以诗文为主,早期作家大都由宋入金,到全世宗大定以后,文学大盛,出现了著名作家赵秉文、元好问和王若虚。与作为区域性王国的辽、金不同,元朝是北方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文学繁荣,诸体兼备,尤以元杂剧最为重要,它为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汉卿、王实甫和马致远等都是闻名的戏剧大家。宋代出现的南戏在元代继续流行,艺术上还有发展,元末产生的《琵琶记》成为其杰出代表。元代散曲的兴盛是继宋词以后又一次杂言体诗歌大繁荣的重要标志。上继金末和宋末的宗唐诗风,元代诗坛宗唐成风,对明清诗歌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