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古代缅甸,上座部佛教一直同王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文章对缅甸雍籍牙王朝时期政权与教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理清了其沿革发展的脉络,揭示了缅甸雍籍牙王朝时期政教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王权统治中心的都城不仅是王权统治的象征物,而且集中体现了王权主义政治文化。都城的严整建筑形式包含着王权至尚思想、君临天下意识、礼制观念和天人感应学说等多种精神内涵,通过对都城形制、布局和建筑等的精心设计,以突显其王权统治的绝对权威,强化都城的政治中心功能和王权主义统治。都城的建筑形式与王权政治的精神内涵互为功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试析都铎时期英国贵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都铎时期是英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在经济和政治、王权和社会、主观和客观诸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都铎王权与贵族的关系转变成为近代早期国家和贵族的关系,都铎贵族转变成为近代国家的“新贵族”。这一时期,贵族仍然行使着传统的军事和政治统治的功能,但贵族的权力性质不同于以前。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权威,行使的是君主赋予或者许可的权力。在都铎和贵族的关系上,都铎时期的英国贵族首先是都铎君主的臣民。其次,都铎贵族是都铎政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是都铎专制君主权力基础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有限王权是中世纪英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古老的日耳曼传统是有限王权的历史根源,法律至上的制度与观念是有限王权形成的基础,教俗二元权力体系是有限王权的根本保证.从这三个方面剖析这一重要的政治现象及其原因,有利于加深对英国政治文化传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亲族血缘关系在商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被商王利用来维护和巩固王权的同时,也对王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商王室对祖先神祭祀的极度重视、血缘贵族在贡纳、戍守等方面的强势表现以及《尚书.牧誓》中列数的纣王的罪恶都是上述作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英国是世界上首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英国早期政治制度现代化始于都铎王朝时期,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其间议会与王权既相互合作又矛盾对抗,其曲折复杂的斗争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英国独特议会传统的合理继承,是议会与王权关系的新发展,也是新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神权统治成因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权与教权关系,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认为,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神权统治成因主要有:天主教会发展为西欧封建社会最富有的封建领主,是实现神权统治的根本原因;王权衰微和封建割据有利于天主教会不断强固自身的社会威望和政治地位;垄断意识形态领域,有效限定了民众的信仰追求和行为规范,教会自身严密的组织系统,在中世纪前期,起到了世俗王权和国家政府难以起到的组织纪律和权力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与王权交好是中世纪西欧的一种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观象。这一盟友关系基于双方在经济利益、安全诸方面的相互需要。城市主要以其财力支持王权,增强了王权扩张的力量,有利于促进统一的进程和封建政治的发展。王权对于城市的扶助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兴盛和市民阶级的成长壮大。市民占有一席之地的等级会议是结盟的政治果实。城市的金钱所显示的能量和市民地位的上升改变了权力只源于土地占有的僵死观念。它表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关系和政治结构的变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细致考释1124年兰斯事件的缘起、路易六世的军事集结及其封建王权等问题,希望通过对历史个案的研究,来观察一个时代的政治特征.本文认为,路易六世伸张王权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发动的战争;而战争促进王权的方式,一方面表现为不断加强的封建依附关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日渐加强的国王与其臣民的关系,或曰国家统治关系.从战争的视角来观察路易六世时期的封建王权,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封建主义在西方政治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缅甸民主进程的推进,缅甸的对外关系将从单一的依靠中国政策而转向大国平衡政策,特别是与日本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分析缅日政治军事关系以及经济关系,特别是缅甸从日本获得的经济援助,从中找出其特点,以供中国有关部门在制定对缅甸政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彝族政治权力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南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彝族尤其是凉山彝族其先民曾在本民族内部构建了独特的政治权力体系,如鬼主统治下神权与王权的合二为一、严格的等级制度及严密的家支组织。这一权力体系在彝族社会发展史上占主流地位,直至元朝以后,国家权力逐步渗透到彝族政治体系之中,并一直持续至整个近代。如果说,元朝是彝族权力发展史上的一个转变,它使彝族政治体系开始在形式上被纳入到统一国家政治体系的范畴,那么,新中国的成立则是彝族权力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它使彝族社会的权力结构、权力关系均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汉魏六朝是望族发展和大姓郡望形成的关键时期。望族发展固然与时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格局的变迁、宗族势力的兴衰、望族与皇族之间及望族与望族之间的婚姻等关系密切,但望族是否具备内在的自觉、自立精神与文化优势,这才是决定其兴衰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3.
英国是一个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它有着丰富的殖民统治经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统治政策。缅甸是英国殖民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对缅甸的殖民统治政策表现出了与其他列强不同的一面,同时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英也适时地调整在缅甸的殖民政策。  相似文献   

14.
佛教戒律的实施情况实际上是判别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形态在社会中强弱兴衰的重要依据。云南地区的佛教兴起于唐朝时期的南诏,那时除了有被称之为阿吒力教的云南地方密教教派外,已经有汉传佛教的存在。遵从“斋戎”是云南汉传佛教的一个特色,遵戒守律的强调和汉传佛教在云南的发展成正比关系;云南汉传佛教的发展又和朝廷在该地区政治控制力和中土文化影响的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欧洲社会等级森严。在婚姻生活中,爱情很少成为结婚的理由,尤其是王室的婚姻,往往是政治、经济或宗教利益的结果.是联姻外交的副产品。玛丽·斯图亚特和伊丽莎白一世为了英格兰的王冠所进行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及伴随其中的婚姻外交,充分展示了王室婚姻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6.
商代诸王与贞人集团对占卜权的争夺贯穿于整个殷商时代。随着神权衰微而王权的加强,贞人的权力逐渐被削弱,而商王的权力不断得到强化,商代占卜的主导权逐步从贞人实际掌握转移到商王手中,商王完成了占卜权的完全控制与垄断。商代诸王对于占卜权的控制与垄断,说到底就是对神谕神令之类信息及其传播的控制与垄断。毫无疑问,商王最终取得了占卜权即信息预测权。  相似文献   

17.
徐兖籍士族与东晋前期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末年南渡的徐兖籍士族,如琅邪王氏、琅邪诸葛氏、高平郗氏、泰山羊氏、陈留阮氏等世家大族,对东晋政权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士族彼此之间相互联姻、相互提携,与皇室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徐兖籍士族入主中枢,把持朝政,控制着朝廷禁卫军权以及地方上重要方镇的军权,左右着东晋前期政局,影响着东晋政权的发展和稳固,成为东晋前期政坛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皇权异化,士大夫对皇权表现出明显且复杂的制衡性:既有道义制衡,亦有权力制衡。东汉中后期士大夫对皇权的制衡,对当时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后期的政治特征以及士大夫阶层在形成和发展前期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豪族的士族化过程,是权力与文化互动的过程。从王权支配看,权力起着决定性因素,权力是转化的起点也是转化的终点。王权支配,引导着豪族形态的变化,儒学独尊、通经入仕是豪族士族化最主要的途径,除此之外,赀选、任子制度的实行,同样在豪族士族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