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劳伦斯的《鸟啼》采用了象征手法,即托物言志,借讴歌"向死而生"的鸟来讴歌"向死而生"的生命.只有感知所托之物,才能体悟所言之志.窦建丽老师将《鸟啼》教学目标设定为"体会不同情境下鸟啼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深意""学习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是切合教学实际的.据此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清晰可见:由聆听鸟啼到想象色彩,由想象色彩到思考生命;由理解语句到体悟象征写法;最后是读写结合"试着把你的生命感悟通过象征的手法写出来".前者指向第一个教学目标;后者指向第二个教学目标.从教学过程设计看,前者详而后者略,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前一个目标解决了,后一个目标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具体问题入手,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从语义、句法限制、表达等层面分析了汉语传信语气词“嘛”和“呗”的异同.文章认为,二者在语义上有交叉又有侧重,前者重在表“显而易见”语气,后者重在表“情况唯一”的语气,二者表“显而易见”语气的来源也不同.二者句法上的差别在于,“嘛”可用于疑问句和反问句、与语气副词的结合面宽、可与能愿动词共现,“呗”则没有上述用法;功能上的差别在于前者重在说理,后者重在道情.  相似文献   

3.
中西中古社会都存在赋税基本理论.在中国,赋税基本理论派生了一些具体理论,如"量入为出"、"量出制入"等.但在西方,"量出制入"作为一种理论较中国晚成,这时还仅以理念的形式存在,但同样由赋税基本理论派生,同样制约政府的征税活动.基本理论是一种深层理论,具体理论则是一种表层理论,前者一般决定后者的性质,后者则表现或反映前者的特征.基本理论是专制的,具体理论也一般是专制的;基本理论具有民主性,具体理论也一般具有民主性.  相似文献   

4.
文帝"养老令"是汉代养老敬老的一个重要法令.养老令实际包含两种养老方式:受鬻法和赐物存问.受鬻法至少在吕后二年就已实行,并在两汉时期一直得到延续;赐物存问则从文帝元年正式开始,后任皇帝在重大事件时,也经常赐物存问老人.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从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出发;而后者是出于尊重、存问老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与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史上,老子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较前人都有着质的飞跃。前者的"道论"不仅体系庞大,而且内在附有极强的逻辑性,与含有神秘色彩的"帝命观"、"天命"、"天道"等思想分道扬镳,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后者的"理念论"亦是撇开具体事物,从万事万物的共相出发来解释世界。不过,虽然两者都站在回答世界本原的角度从整体(共相)上来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但二者在具体的细节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的"道"与万物属于一种"母子"关系,而后者则属于"隶属"关系。虽然后来研究者对二人的思想有着众多说法和意见,甚至是怀疑,但二者的思想依然是后来哲学发展的不朽源泉。  相似文献   

6.
易混词语有以下几个特点。1 .有一部分其意思的侧重点不同。比如“熏陶”与“熏染” ,二者都是指受到影响 ,但前者是好的影响 ,后者是坏的影响。“终生”与“终身” ,二者都有一生的意思 ,但前者多就事业说 ,后者多就切身说。“抚养”与“赡养” ,都有养活他人意 ,但前者是长对幼 ,后者是幼对长。2 .有一部分其意思之间是“属种”关系。比如“发愤”与“发奋” ,前者是决心努力的意思 ;后者除有这个意思外 ,还有个义项为振作起来。“毕竟”与“究竟” ,前者是到底、最终的意思 ;而后者除有这个意思外 ,还可讲做结果、原委。“交待”与“交代…  相似文献   

7.
邱奉运  杜爱云 《现代语文》2006,(7):94-94,99
一、不谋而合不约而同 辨析:二者都有"偶然一致"的意思,区别在于:(1)适用对象不同.前者多指见解、计划、理想等相同;后者多指(不同人的身体各部分)活动的相同,侧重动作.(2)语法功能不同.前者一般在句中作谓语,后者一般作状语.  相似文献   

8.
体验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状态。验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人的特的心理活动,是由感受、理解、联想、感、领悟等诸多心理要素构成的,它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动。体验不同于经验。就词性而言,前者常常表现为动词,后者大多被作为名词使用;在汉语中前者往往作为得到知识技能的一个过程、一种途径,后者则被当做认识论的概念、知识或技能;前者指向价值世界,后者指向的是真理世界。体验与经验又常常被大家混淆。我们对某些事情有亲身经历,但这种经历如果没有引起我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9.
"熟参"与"细读"这两个没有"事实联系"的中西异质文化概念之间,有三同:两者都属于文学批评范畴,都必须借助主体视觉对文本进行反复阅读,都重视对文本语言形式的分析评价.也有三异:前者偏重主体,后者偏重客体;前者在功能上既作为批评范畴又作为创作范畴,而后者只作为批评范畴;前者在体裁上仅以诗歌为对象,而后者除诗歌外还包括小说、戏剧.通过比较,进一步强调从事文学批评必须反复阅读文本这个基本原则,此原则可以对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文学批评存在的弊端起到疗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一、问题的提出教育活动中学生主体参与在两个维度展开:主体接受性参与和主体体验性参与。前者是接受主体的求真活动,指向逻辑认知层面,旨在生成人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实用性;后者是体验主体的趋善活动,指向情感态度层面,以生成人的道德人格为价值归宿。对二者任何一个维度的片面强化,都意味着对学生主体性的遮蔽与异化。时下教育的功利主义、技术主义泛  相似文献   

11.
同为女性反抗男权统治的叙事文本,对于女子反抗的态度,金羊毛神话是肯定的,而嫦娥奔月神话是否定的。这样的态度影响了它们各自的“置换变形”的不同取向:在西方多演变为爱情悲剧,在中国多演变为婚姻悲剧。  相似文献   

12.
"三个世界"理论是科学知识之构成的一种表达,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判断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中介作用,它可以分为规定性判断力和反思性判断力,前者的思维路向是从一般到具体,而后者相反,二者分别对应于科学方法论里演绎和归纳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羿神话在先秦典籍中呈现为丰富、多义的形态,然而到了明清时期,羿的形象与故事再未被创造性发挥,只表现为上射九日的伟绩或代夏自立的恶行;而作家所持态度也异常鲜明,对前者褒颂赞扬,对后者嫌厌批判.这一方面使羿神话被定型化,在历代人的口耳相传中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另一方面却也严重制约了羿神话向文学移位时的多向展演空间.  相似文献   

14.
英语电影《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中的零形回指常出现于限定动词及非限定动词的主语位置.限定动词主语位置的零形回指所指对象由语境焦点决定,而非限定动词主语位置的零形回指所指对象则主要由语言语境决定.此电影中的零形回指有提取语境预设,促成紧急语境效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基诺族的《阿嫫腰白》是一个创世神话,由多个神话母题融合而成却又浑然一体,融合了女神母题、水生母题、卵生母题、化生母题、洪水母题和葫芦母题。这些母题与汉族创世神话母题有相似之处,同时又独具基诺族民族个性,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从中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6.
许多民族中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神话主题.文章尝试把景颇族神话<女人为什么兴嫁给男人>与彝族神话<搓日阿补征服女儿国>进行比较.一方面,两则神话的主题和功能是相同的,它们都强调了现状的合理性从而维护了氏族社会内部的稳定;另一方面,两则神话的结构不一致,内容和叙事深度也有所不同.神话不能当作信使,但是,它却反映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并在群体内部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史记》在塑造人物时,大量地运用衬托这一艺术手法,并且灵活多变:或让人物两相对照,相互衬托;或虚实参用,以实托虚;或以宾衬主,对人物进行侧面烘托;或引用歌诗,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或大衬托下包含多层小衬托。他之所以如此不吝笔墨大肆运用衬托手法传写人物,是有着极为复杂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的。由于善于吸取前代成功经验并加以发展,衬托艺术经他而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文学中有一些"神话叙事"现象,它们或是对远古神话的引用、改写仿拟与重述,或是以神话叙事思维写作,以隐喻的形式表现当代人的生活之思。当代神话不同于原始神话,它是当代作家从理性思维走向直觉,根据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和独特感受重新构想出来的世界。它赋予神话原型意象新的现实涵义,提供现代叙事结构的范式,表达对人类生存境况的认知和把握,显示出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云南贫困地区小学校长和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与心理健康教育观,并与内陆山区重庆等地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贫困地区小学校长和师范院校大学生已具备现代心理健康教育观,与内陆山区的中小学教师的观念差别不大,并无明显滞后。(2)在对躯体疾病与心理问题的关系,心理健康的标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一些具体的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的认识上与内陆山区的小学教师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影视艺术是艺术发展与科技发展结合的产物 ,但一个专事影院 ,一个步入家庭。它们有共性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但更有个性 ,“你还是你 ,我还是我”。它们都在发展 ,但后来居上 ,中心位移 ,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