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朽的韬奋     
一九八一年,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我接触了韬奋,并奉命与另一位同志编写了一本《韬奋与出版》的书。从此,韬奋和他创办的生活书店成了我心中的楷模。  相似文献   

2.
我这个人可以说是与韬奋有缘。 1981年,我从上海市出版局机关的理论研究室“划”到新成立的学林出版社,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编写一本《韬奋与出版》的书。当时局里对此十分重视,局长宋原放同志、副局长吉少甫同志和生活书店的老同志方学武等亲自给我布置任务,联系作者,并且参加提纲的拟订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做韬奋式的新闻工作者吴冷西今天,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邹韬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我怀着十分钦佩和景仰的心情来纪念韬奋同志。我是受韬奋同志主办的《大众生活》的启蒙而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一代人中间的一个,尔后又踏着韬奋同志的足迹投身新闻事业。韬奋同志是...  相似文献   

4.
学习韬奋精神做韬奋式新闻工作者吴冷西今天,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邹韬奋同志诞辰100周年。我怀着十分钦佩和景仰的心情来纪念韬奋同志。我是受韬奋同志主办的《大众生活》的启蒙而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一代人中间的一个,尔后又踏着韬奋同志的足迹,投身新闻事...  相似文献   

5.
我和伯昕同志从1928年开始在《生活》周刊共事,在韬奋同志和伯昕同志身边工作了14年,受到他们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宣传进步的思想和出版进步的书籍是革命的工作,是人民的事业,从而下定决心,把这项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生活》周刊上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伯昕同志在“生活”内部密切配合,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注意收支平衡,精打细算,可说是  相似文献   

6.
《出版科学》2004,(6):56-58
邹韬奋先生是出版事业的模范,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今年是邹韬奋逝世60周年,明年是他诞辰110周年。在两年之交,本刊特请韬奋纪念馆拟订了《对韬奋,你知道多少》知识自测题。意在怀念韬奋,纪念韬奋,提醒今天的出版工作不要忘记韬奋。自测题可复印,答卷请在2005年1月31日前寄本刊,对优秀本刊将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7.
[说明]1981年初,我因为受命编写《韬奋与出版》一书,得以接触出版界许多老前辈,其中包括不少生活书店的老同志.这里发表的是几位已去世的老同志的信,还有一些健在的老同志如仲秋元、王仿子等的信则暂时没有公布.上海的方学武同志,在《韬奋与出版》的整个编写过程中,给予了我许多的指教与帮助,在书出版后,又给我写了4张纸,对此书肯定之余,也提出了意见和存疑的地方,因多是一些具体问题,我怕占用刊物太多篇幅,就从略了.另外,此书的另一个合作者钱小柏先生,因为编写和出访等关系,给我的信很多,这里也没有选用,以后如果有机会,或者另行专门整理发表.2012年7月,恰逢生活书店成立80周年,谨以此作为对生活书店及在其中工作过的老同志的深切纪念与怀念.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他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新闻出版理论和经验,内容十分丰富,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仅就个人学习韬奋著作时的感受,简介他在经营工作方面所坚守的几条原则。一条铁则:不接受任何方面一文钱 1936年6月,韬奋在香港《生活日报》时,“广东王”陈济棠派一位P先生赴港请他到广州谈“抗战问题”。那位P先生说:“陈老总觉得文人生活艰苦,如果你同意的话,他想送给你3000元,聊表微意。”韬奋当即谢绝说:“我办报办刊物,向来以不接受任何方面一文钱为铁则。”  相似文献   

9.
韬奋创办由党领导的生活书店,在内部管理上有一个重要的特色是每月召开一次茶话会。这个茶话会,由韬奋亲自主持,在他出国考察和被反动派逮捕入狱时由总经理徐伯昕或总务部主任艾寒松主持。 这个茶话会的目的:是贯彻韬奋对全体职工提出的“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做好出版工作。发扬民主,促使职工关心店务,发挥主人翁地位。向职工报告生活书店重要期刊和图书出版发行情况,如新发刊的《新生》、《大众生活》、《文学》、《译文》、《世界知识》、《妇女生活》等,如有影响的出版物《世界文库》、《青年自学丛书》、《世界学术名著译丛》、《中国的一日》和《生活日记》等等。沟通上下精神,介绍新来的同事和大家见面等,也常请著名人士来作报告,以增进职工对政治形势的了解和增进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读了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的一本新书—《韬奋与出版》(钱小柏、雷群明编著)。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读了这本20万言的书,我倍觉亲切,深受教育。正象王子野同志在本书《序言》里向读者郑重推荐的那样:“我敢说,任何人读了这部书都会受到教育,得到启发。”韬奋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和评论家,而且是一位十分出色的编辑和出版家。出版工作的全过程,从选题到组稿、从审稿到改稿、从编排到校对、从装帧到设计、从印刷到发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纪念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蹈奋逝世三十五周年,三联书店重新出版了《韬奋文集》和《经历》。重新出版的《经历》,是《经历》、《抗战以来》和《患难余生记》三种自传汇编本。今年下半年,还将出版《患难余生记》的手稿及新编图片集《民主战士邹韬奋》和改写的《韬奋先生的流亡生活》。上海韬奋纪念馆也将重新开  相似文献   

12.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1):108-115
韬奋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出版事业模范”。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学林”就把做好有关宣传韬奋思想和韬奋精神图书的出版工作放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它尚处于酝酿阶段时,就确定了《韬奋与出版》一书的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3.
前言今年的七月二十四日,是邹韬奋同志因病长逝的三十五周年。为了纪念他的忌辰,我翻阅了他主编的生活周刊,重读了《韬奋文集》中的有关文字,写成了《邹韬奋和戈公振》(《回忆两位新闻前辈之间的深厚友谊》)一文(见《新闻战线》第四期)。就在翻阅生活周刊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有关邹韬奋同志和家叔戈公振等人在一九三二年筹办生活日报的史料;从家叔的遗物中又找到了邹韬奋等同志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起直  相似文献   

14.
序言两篇     
见到方厚枢同志一大摞字迹清楚、稿面整洁的《中国出版史话》原稿,我不禁为他研究中国出版史所取得的成果由衷地高兴和钦佩。同时对他要我为本书写序感到不安,这主要是我对出版史涉猎甚浅,何敢言序。老友情真,拒之不恭,不能不讲点心里话。 我的职业是编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出版工作者。从青年到老年一直在出版社工作。已有四十五个年头,也算是出版战线的老兵了。然而十分惭愧,我对于中国出版史的关心和学习则是8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说来十分偶然,1991年国家《新闻出版报》等单位组织主持“首届全国出版科学研究论文评奖活动”,我被指定负责评阅出版史论文工作。为了评审工作,除了阅读论文,也与厚枢同志有更多  相似文献   

15.
邹韬奋同志离开我们已是整整三十五周年了。这几天我翻阅了他主编的《生活》周刊,重读了《韬奋文集》和他写的一些有关的文章,他的亲切的形象又重新呈现在我的眼前,他的响亮的笑声又重新响在我的耳边。特别是仔细看了他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五年写给家叔戈公振的一些信件,更是万千往事萦回心头。记得一九二五年十月下旬,韬奋曾为《世界知识》写了一篇《悼戈公振先生》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就说: “记者提笔含泪写着这篇《悼戈公振先生》的时候,正在十月二十四日下午从中国殡仪馆哀送戈先生大殓以后为中华民族,为新闻事业,为个人友谊,想起他都不胜其凄怆悲痛。回忆戈先生于十月十五日下午由海参崴乘北方号到上海,我和胡仲持先生同到码头去迎接他,握手言欢,历历犹在目前,谁能想到七天后就在他的弥留榻前,和他惨然永诀!”当读完这篇没有收进三联书店编印的《韬奋文集》的文章时,我就回想起他们两个人之间前  相似文献   

16.
1985 王晓晴.护送韬奋先生赴沪就医.人民政协寸及,1985一02一15 俞月亭.出版事业与社会信用—学习韬奋创办出版事业的经验.编辑之友,1985(2) 章玉梅.韬奋与《大众生活》.新闻传播,1985(2) 李文.韬奋用人二三事.人才天地,1985(2) 雷群明.韬奋同志与生活书店的编审工作.出版史料,  相似文献   

17.
各位同志: 我非常高兴今天参加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革命出版工作五十周年的纪念会。这三家书店,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老一代的同志,在青年和中年时代,差不多都读过这三家书店的出版物,特别是韬奋同志主办的几个刊物,象《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等。这些刊物在群众中有着很大的鼓动力,它代表了人民的声音,对于推动抗战,实行民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团结一切进步力  相似文献   

18.
1936年,胡愈老在香港协助韬奋同志主持《生活日报》时,我第一次见到他。当时我也在《生活日报》作经营方面的工作。从那时候开始,将近半个世纪中,我被他那感人肺腑的事迹深深地感动和教育着。胡愈老的一生,是鞠躬尽瘁致力于中国革命的一生。在那艰难曲折的岁月中,无论处于任何逆境,遇到任何波折,他都坚忍不拔,稳重沉着,刚柔交错,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19.
6月25日下午,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韬奋基金会”成立大会,首都新闻出版界新老同志济济一堂。在诸多老同志中,夏衍同志被人搀扶着走进来,我想起他的《懒寻旧梦录》,书中写到他同韬奋曾合作办报的可贵经历。夏衍与韬奋,一人已逝,一人尚健,但他们的办报经验却是永远值得汲取的。记得夏衍同志在香港曾问韬奋办刊物有何经验,韬奋回答,他的经验是“抓头尾”。“头”就是社论,“尾”就是读者信箱。读到这里,我似乎大有所悟,不但认识了韬奋办报思想的精华,而且这“抓头尾”三个字也触动了现在我们新闻工作人员中的某些痛处。 50年前,我是韬奋所办刊物的读者,他所辛勤培植的那些刊物的坎坷经历,我至今还能记得很清楚。他那些多次改名换姓的刊物,大多是周刊,每周一本,而编辑者却只他一人(后来事业扩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同志是一个真诚的爱国主义者,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优秀的文化工作者,最后他成为共产主义者。韬奋不幸过早地去世了。他参加革命工作,实际上是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到他去世为止的短短十三年中,他坐了一年监牢,经历了三次流亡。在这期间,他为中国人民做了三件好事:第一,创办《生活》周刊和合作社式的生活书店,以及由生活书店出版的许多进步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