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科普读物越来越受读者欢迎.这对报纸医学科普专版的编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抓住此机遇为读者架起“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之间的桥梁”,并从大思维、大健康的思想角度去干预人们的行为?怎样将专家的高深理论转化为普通读者“一看就懂,一懂就会.一用就灵”的科普知识,让广大读者受惠?笔者立足自己工作的《羊城晚报》健康周刊,尝试以实践作出回答。[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涂亮秀 《新闻前哨》2009,(11):88-88
媒体医学服务平台的支撑点是:为读者提供疾病的基础知识;通过病人的看病经历.使读者成为聪明的“看病者”;以健康专业记者的视角.让读者直接获取求医智慧。本文以《现代健康报》“看病故事”专栏为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健康传播的群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佼 《新闻前哨》2004,(9):21-22
健康传播学是近年在大众传播学中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即通过对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方式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改变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提高大众健康素质的一种行为。健康传播强调健康知识普及与大众参与并重,不仅注重专家学者“知识下行”的科普维度,同时更注重开辟让大众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参与健康传播这一新的维度,包括大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获得的健康体验和健康知识,如防病治病、养生健身及医学保健等。健康传播最大特点的是  相似文献   

4.
徐举 《记者摇篮》2010,(7):15-15
“要办一张健康而读者喜欢的报纸”。这句话,包含了很深的意义,既涵盖了办报宗旨,也体现了一种责任。因其内涵深刻,因而笔者以为,要将这短短的一句话做到位不容易。尤其是在眼下,为争夺读者市场,媒体间不遗余力,都在“愉悦读者”四字上卯足了劲。原本,这一点错都没有。但现实中却往往会出现为“愉悦读者”而牺牲“健康”的现象发生。笔者以为,这种“牺牲”,无疑于饮鸩止渴,最终是要付出大代价的。  相似文献   

5.
健康信息行为研究:溯源、范畴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行为是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信息的日益关注,健康信息行为研究也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成熟话语体系和价值认同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健康信息行为研究文献的梳理,追本溯源,理清“医学信息学—健康信息学—消费者健康信息学—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脉络;通过对该领域研究主题的归纳,界定了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范畴,指出健康信息行为研究重点聚焦于健康信息发现、健康信息采纳、健康信息评价和健康信息共享四个主题;通过对健康信息行为研究范式的总结,论述了该领域研究的共同价值与实践规范;结合研究实践,提出未来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趋势,为该领域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图1。表1。参考文献83。  相似文献   

6.
余运西 《今传媒》2020,28(1):54-55
医学科普知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医学科普知识的需求量激增,使医学专家受到普遍的欢迎,医疗健康类媒体作为受众与医学科普知识之间的链接和桥梁,理应致力于科学知识的通俗化和实用化。文章从医学健康科普本身的特性,以及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互补关系出发,试论医疗健康类媒体在面向大众传播科普知识时,如何通过传播方式的创新,增强贴近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7.
牛奶果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健康饮食必备食品吗?有关牛奶科学神话是怎么样制造出来的?目前,在法国畅销一时的旨在披露有关牛奶营养价值真相、引领读者健康消费奶制品的《牛奶谎言与内幕》将告诉你关于牛奶的谎言与内幕。《牛奶谎言与内幕》已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引进,并于近日出版。  相似文献   

8.
魏兰新 《新闻三昧》2006,(10):29-30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大众的灾难是媒体的节日”。好像没有由头,就出不来好新闻,就不能“吸引读者眼球”。于是,媒体出现了一种倾向:“没有由头找由头”,甚至“创造由头”;一旦有个由头,便一哄而上,全都跟着“炒”,并在“炒”的过程中“竞赛”,题目越耸人听闻越好,内容越出人意料越好,如能制造出“轰动效应”那就更好。不管科学与否、客观与否,也不管后果如何。结果引发了一系列“小事炒大”,甚至“无事炒出事来”的报道,误导了读者不说,还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近两年有关与健康有关的危机问题,常常在媒体上引起波澜。我们仅以去年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论医学科普期刊的健康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法宝 《编辑学报》2010,22(1):16-18
医学科普期刊作为对普通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进行健康传播,而健康传播就是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传播的健康知识。医学科普期刊需要以通俗易懂的传播方式为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增值服务,进而完成其所肩负的健康传播使命。  相似文献   

10.
Y一代作为图书馆的21世纪读者服务群体,将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对其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为读者更好地提供服务,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拔眉毛为什么会打喷嚏?当被问及这些冷僻的阎问题时,相信大部分人在无法作答的同时更对答案充满好奇,而近日由接力出版社引进自美国的百万级畅销书“生活健康阎问题”系列则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将我们生活周遭的问题以轻松诙谐的方式给出了严肃认真的答案,告诉了读者那些应该知道,却又不好意思咨询的健康细节,是一套充满娱乐精神的家庭常备生活健康百科书。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06,(33):29-29
你想要健康吗?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健康?本周“身体处方”测试你是否是健康MM?1、你会在干净的床上裸睡?Y/N2、你在生理期会吃巧克力DS?Y/N3、经期时,会穿无钢圈内衣?Y/N  相似文献   

13.
谈谈我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我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洪平(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图书馆)我馆系医学专科医院的图书馆,其读者工作有特定的对象、内容和要求,开展读者研究,搞好读者工作,是医院图书馆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呢?一、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必须知己知彼”.所谓“知己...  相似文献   

14.
《老年日报》一纸风行全国,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其专刊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实用性的健康类专刊,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编辑用心念好了“新、专、特”这个“三字经”。  相似文献   

15.
误区一:新闻工作者负责向大众传播医学知识,而大众只是被动地接受。医学科普的直接目的在于使公众理解医学、选择医学,使医学技术向着有利于全人类的方向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由单向传授变为双向互动,通过互动的科普方式,向公众传播“身边的科学”。在实践中,把一些最新的科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的细节里,能让读者觉得离自己很近,是“自己的事”。这样,读者就会主动“理解”、主动“选择”、主动“交流”。这样,媒体的角色也就从一种“居高临下”的“指导”状态,变成一种平视的、朋友间的“交流”状态。误区二:科普报道是给青少年和“…  相似文献   

16.
钟小霞 《新闻前哨》2003,(11):30-31
随着中国报业市场的细分化,传媒“分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家庭成员为诉求对象,人类健康为报道主题的健康新闻媒体倍受关注。近年来,健康新闻传媒的发展迅速,由最初的“健康问答”、“医药专栏”演绎为“健康专刊”。“健康专刊”如何办出特色水平,拨动读者的心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视觉生理科学的角度阐释了字体设计和使用的原则和规律,提出应以方便读者阅读、保护读者视力健康为出发点的字体设计理念。并阐释了通过“博雅宋”字体的成功设计充分实践这一理念——透过字体给读者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18.
当今,人们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身体健康也越来越重要。为此,新闻世界杂志社采古今中外养生保健之精华,编辑出版了《健康生活文摘》月刊,集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让广大读者把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卷首,我们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与健康的关系为线索,每月为读者制定一份养生指南,为大家的健康生活“导航”。  相似文献   

19.
肖楠 《出版参考》2009,(18):29-29
什么是“靠谱”?拿过来能用,用之有效即是“靠谱”,对于健康书来说,最关键的就是“靠谱”,就是别虚,别做老百姓看不懂的,做那些有用、有效的健康书,要做这样的健康书就必须在编辑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从选题策划、内容选定、图书定价、营销宣传几个方面做实做精,才能最终出来“靠谱”的、老百姓喜欢的健康书。  相似文献   

20.
试论期刊编辑的读者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读者意识是一种以读者健康、有益、正当的需求、兴趣爱好和欣赏水平、购买能力为编辑行为导向的意识.“顾客是上帝”在工商界不知已叫唤了多少年.西方的企业管理家们甚至提出,企业应“以顾客而不是以产品为导向”.那么,对于编辑来说,是否也应把读者当作上帝来侍奉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