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中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的出版,是近代科技出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开创了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途径和新媒介,这一滥觞于洋务运动期间的刊物,助推着近代中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的近代化.《格致汇编》的编辑艺术、出版发行方式引领了近代中国办刊模式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译者按:傅兰雅(JohnFryer1839—1928),中国近代史上的西学传播大师,出生于英国。1861年作为英国圣公会传教士来到中国,先后任教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京师同文馆、上海英华书馆。1866年兼任《上海新报》编辑。1868年受聘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员,一干就是28年。他一共将129种西书译成中文,内容涉及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其中的化学、国际法和政治学书籍,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创办或参与创办了《格致汇编》、格致书院和格致书店,领导编辑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式教科书。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傅兰雅作…  相似文献   

3.
格致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研究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书院,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期刊——《格致汇编》,其藏书楼率先实行书报分藏,创立报刊阅览室,增设东西学新书报刊,为在中国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格致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研究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书院,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期刊——《格致汇编》,其藏书楼率先实行书报分藏,创立报刊阅览室,增设东西学新书报刊,为在中国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刘颖慧 《编辑学报》2014,26(5):423-426
《格致汇编》作为我国出版史上第一种科技期刊,致力于"将西方格致之学广行于中华",在栏目设定、内容编排、出版发行和营销宣传中都体现出明确的读者中心意识。主编傅兰雅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互动交流,拓展读者范围,进行广告宣传,使该刊成功出版达7年之久,并多次再版重印,不但搭建了西学传播的桥梁,为中国近代科技期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当下科技期刊的发展也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傅兰雅(1839-1928),英国传教士,著名翻译家.自19世纪60年代起,他在中国停留30多年,长期任职于清政府重要洋务机构江南制造局,并担任该局翻译馆的主管.在华期间,傅兰雅与中国同事一起翻译了大量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技术书籍、读本以及一些社会科学著作,是在华外国人当中翻译西方书籍最多的一人.1874年,他参与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科学学校——格致书院;1876年,他主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格致汇编》;1885年,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家科技书店——格致书室.傅兰雅为科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借此实现了他自己曾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明确表述过的个人理想:"惟冀中国能广兴格致,至中西一辙尔.故平生专习此业而不他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7.
《格致汇编》是清末最早的中文科学期刊。它是由英国人傅兰雅(Jnhn Fryer,1839—1928)自筹资金创办的,并由傅氏编辑。傅兰雅是清末最大的译书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主要译者,他同徐寿、华蘅芳、赵元益等中国人合作,翻译了近百种科技书籍,为近代科技传入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沪局译书大都比较专门深奥,不易为初学者理解,傅氏感到:"僻处远方,购  相似文献   

8.
为《寰瀛画报》正名《寰瀛画报》是在中国最早以“画报”命名的不定期连续出版物。但是,多少年来有不少学者由于未见原物而因袭前人著述之误,往往称之为《瀛寰画报》。其实,这误称应该说始于《申报》的“新印各种书籍出售”告白。从1877年8月1日到1878年2月28日都误印为《瀛环画报》,1878年5月29日才改用《寰瀛画报》。而在是年7月16日的“画报出售”告白里,却又出现了“赢瀛画报”的误排。  相似文献   

9.
期刊是一种文化产口。判断一个期刊属于哪一个国家或民族,首要的应当看它是否代表该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与之相联系的当然有主办者是谁,办刊宗旨是什么,等等。下面我们根据历史资料,对《格致汇编》的办刊宗旨,文化性质等进行分析,说明它的国家、民族的“中国第一份科技期刊”的属性。  相似文献   

10.
刘洪  王强 《编辑学报》2010,22(3):205-207
我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参与创办了我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确定其科学传播内容,首次勾画了晚清自然科学学科知识体系,为近代科技传播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Print Media     
James C. Gooddale (comp.)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v. United States: The Pentagon Papers Litigation (New York: Arno Press, 1971 – 75.00 for two volumes)

Robert J. Glessing's The Underground Press in America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0 – $6.50/2.95, just released in paper)

William L. Rivers' Free-Lancer and Staff Writer: Writing Magazine Articles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1972 – $2.25, tentative price)  相似文献   

12.
Charles M. Schultz, Charlie Brown and Charlie Schultz: In Celebration of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Peanuts (World, $6.95)

Harold S. Wilson's McClure's Magazine and the Muckrake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0.00)

Warren C. Price and Calder M. Pickett's An Annotated Journalishm Bibliography: 1958-1968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2. 75 )  相似文献   

13.
山东长清神宝寺是北朝至隋唐时期泰岳地区一处重要的佛教寺院,创建者、创建年代记载明确。隋唐时期寺院得到空前发展,隋文帝时曾指定皇孙任寺院檀越,唐代开元年间(713-741)达到发展顶峰。作为泰岳地区的重要寺院之一,神宝寺与灵岩寺、神通寺关系密切,在寺院营构、佛教宗派等方面有相同之处。特别是与灵岩寺近在咫尺,相互影响更深。后因唐武宗、周世宗灭佛而湮灭。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7),灵岩寺为明确寺产范围,在神宝寺旧址建起小型寺院作为北界,沿用神宝寺之名。由于寺院遗址被村庄覆盖,历史遗存匮乏,人们对神宝寺历史一直模棱两可,并有一些错误的认识。结合目前仅存的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和四方佛造像,希冀拨开历史迷雾,探寻真实的神宝寺。  相似文献   

14.
Herbert Brucker's Communication is Power: Unchanging Values in a Changing Journal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9.50)

A Free and Responsive Press: 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 Task Force Report for a National News Council (New York: Twentieth Century Fund, 1973—$1.00, paper)

David M. Rubin and David P. Sachs Mass Media and the Environment: Weter Resources Land Use and Atomic Energy in California (New York: Praeger Special Studies, 1973—$18.50)

Oliver Pilat's Drew Pearson: An Unauthorized Biography (New York: Harper's Magazine Press, 1973—$10.00)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共同申请成为国际DOI联盟IDF的中文注册机构,并开发了中文D01系统。为基于中文D01系统,提高中文期刊的可见度、实现中文期刊间及中文与外文期刊系统之间的链接、实现数字内容的权益保护,在整体战略性规划之下,通过与国内外的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实施了相关的应用研发,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文章首先介绍中文DOI整体应用战略规划;其次,介绍开发的项目和国际合作,它们是中文DOI系统、与美国CNR Handle System的国际合作、精品科技期刊项目、新闻出版总署的“数字对象标识符”标准体系的预研研究以及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基于DOI的版权保护研究;最后给出目前的课题和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由于办刊违法,刊物形式与内容不合时宜等原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在当时的中国读者中影响甚微。但该刊登载的大量实用知识和潜含的师夷长技之理念却契合了此后中国人的现代化诉求,因而被后世研究者一再提及,影响深远。本文系统分析了该刊在后世影响渐深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7.
信息公开政策的的确立和实行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基础,并有利于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2008年中国新闻政策的变化主题是信息公开,作者对08年我国信息公开政策形成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进行了历时性分析,并指出了其在中国新闻传播发展历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医汇讲》: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远  陈浩元 《编辑学报》2015,27(4):307-309
为了澄清究竟哪本期刊是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我们通过追根溯源,梳理中国期刊发端的史实,否定了某些人宣称的200年前由外国传教士在马来西亚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的主张,以雄辩的史料确认:223年前由国人在苏州创办的《吴医汇讲》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集浙江省科技报告共享服务系统、国家科技报告共享服务系统以及中文科学论文、Web of Science数 据库中的外文科学论文等肿瘤领域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比较分析近年来浙江省肿瘤领域基金资助研究情况, 探究浙江省肿瘤领域基金资助对科技成果产出的贡献,分析浙江肿瘤领域研究与国家及世界肿瘤研究的关联情况,为 科技报告资源增殖服务的开展以及基金资助对学科研究的支持和推动情况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20.
《民报》的经济新闻报道包括阐释同盟会经济纲领、反驳改良派的诬词、揭露清政府反动的经济政策等。《民报》经济新闻报道成就很大,但有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削弱了应有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