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将古代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本文从此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丰富内涵入手,探寻小学古典白话小说类课文的教学策略,以挖掘它特有的价值,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将古代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本文从此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丰富内涵入手,探寻小学古典白话小说类课文的教学策略,以挖掘它特有的价值,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一、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受要素古典白话小说作为叙事文学的典范,在叙述方式和情节结构上特点鲜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受小说的文体要素。1.比较阅读,感受“一波三折”教师可将原文改写成平铺直叙的短文,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世情小说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一种,以社会现实为题材,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爱婚姻、家庭纠纷等,展示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文学作品是社会的反映,世情小说产生的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古典白话小说作为我国古叙事文学的巅峰作品,已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中也从不缺乏这样的文体。教学古典白话小说要引导学生体悟文本跌宕的情节、品析生动的语言、进行想象拓展、注重转化迁移,让学生真正进入白话小说中,感受它的特点,从而提升古典白话文小说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赵薇 《读写月报》2022,(30):49-53
<正>[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节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此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并能够鉴赏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水浒传》是中国白话小说的一个里程碑,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作者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们的反抗精神,表现出“官逼民反”的主题。通过学习课文《智取生辰纲》,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丰富内涵,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戏剧、小说都是在18世纪欧洲“中国热”的历史大潮中,被引进法国的。19世纪是法国汉学家译介、研究中国戏剧的自觉时期;中国古典戏剧担当了中西(中法)文化和文学交流的先锋角色;19世纪法国汉学界引进中国小说,以传奇、才子佳人小说为主,20世纪突破了这一单一化格局,注重于长篇巨制的翻译介绍,以小说作为认识中国文明不可或缺的参照,表现出更多的自觉和活力。但它们承袭的依然是前辈所确立的纯文学的文化观照传统。对中国白话小说发展史的探索,以都市文化视角来审视中国白话小说的兴盛、发展,是20世纪法国汉学家对中国小说研究最具理论功底和学术价值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萧丽红的小说首先在人物塑造上体现出古典的倾向。她的小说语言典雅,大多是描写民风民俗,她复活了中国的古典文化,却在古典中迷失了现代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学的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很多古典白话小说。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它们纳入到我国中学教育当中,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是对古典文学的学习和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阐述了我国中学语文古代白话小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创新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希望对中学语文教学有所借鉴,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课文均选自明清古典白话小说中影响久远的经典名著。它们题材各异,风格有别,既再现了特定时代社会的生活图景,亦展示了异彩纷呈的人物画廊。鉴于本单元课文文白夹杂的语言,远离现代生活的内容,篇章节选的局限等因素,教学要注意扫清学生阅读欣赏障碍,积极开拓课程资源,引导通读原著、相关资料及文本,以激发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中学古典小说教学及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发现,古典小说教学的研究集中在教学内容及策略方面,就某一细节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且较少关注白话小说教学特点和选文特点;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较少关注文体细分问题,教学模式归类不足、学情兼顾不到位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但中学古典白话小说教学及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的成果,对中学语文古典白话小说教学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典白话小说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教学这类文章,教师应在准确把握文本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关注语言特征、小说要素等,让学生积累语言、习得阅读方法、形成阅读期待,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冯梦龙《古今小说》这一独特文本的解析,阐释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成熟期——明清小说所具有的故事讲述模式,同时,对这一讲述模式的构成——讲述人、故事、潜在听众、作者,进行分析和解读,说明这一个特殊讲述方式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从晚清到“五四”一段白话与文言冲突、调适、转换的过程,不能仅做抽象评价,对于“白话”不能作概念化理解,更需具体细致地加以剖析,方能感知新文学革命的丰富内涵。仅自晚清一段白话与小说地位上升之关系看来,文白转换绝非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与文体秩序的调整、“文学”观念的萌动、作家价值取向的转变纠葛缠绕紧密相联。“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全面变革正孕育此中。  相似文献   

14.
【文体概说】明代小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才充分显示出它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地位,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的地位。明代小说按文体总的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通俗小说两个系统。其中文言一支大体上是依循“志怪”和“传奇”的两种格局,注重于满足士人的审美情趣,几乎没有产生对小说创作有重大影响的优秀作品。所以相对来说,有明一代,实际上是白话通俗小说的天下,它的发展和成熟,造成了小说真正繁荣的局面。明代小说可分为四大类:以《三国]义》为代表的历史]义小…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生虽然读过一些小说,但并没有建立对相关文体的认知,只是将这些小说当作故事来对待。教材选择的小说大多是古典白话文,现代小说的比重非常小。这些古典白话小说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虽然选编文本时大多作了改编,但依然有巨大的学习价值。教师要从人物塑造、语言特征、主题教育等方面切入,让学生在厘清情节、学习描写、感悟主旨的同时,体味作者情感的抒发,并形成较为完善的小说认知体系。  相似文献   

16.
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一文节选自罗贯中的长篇古典白话小说《三国演义》,综合教材编写意图、学情基础、文体特征等对其进行教学解读后不难发现,诗词在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和探讨,并将之作为教学内容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反复品读,从而帮助其理解文本内容,这实际上也是从课堂教学走向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经济社会,多数人的价值取向是金钱至上,导致社会人文精神缺失。我们应该利用人文精神要素丰富的语文课文,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人格。  相似文献   

18.
五四现代作家对个体的审美观和主体意识的重视,凸显了现代风景叙事的主要特征。与传统小说中的由说话人所描述的风景叙事,平面式的故事情节所不同的是,个人的经验和实地的观察使得现代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开创了一个具有深层结构的风景叙事模式。鲁迅和张恨水以对生活中的具体场景的描写来表现这个时代的人生和社会的全貌,从而弥补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不足。二人的小说将景物叙写成功地纳入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版图”,为后来的风景、风俗叙写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鲁迅和张恨水分别作为新文学和通俗文学的两位大家,其作品中对风景和民俗等的描写体现了严肃文学和俗文学在小说创作中的雅俗取向。雅俗的真正界限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9.
自清代中后期以后,随着汉地移民大量迁入蒙古地区,汉文古典白话小说也流传到蒙古地区.由于传播方式(蒙译、民间故事)的局限,此际盛行于蒙古地区的蒙古族说书(胡仁乌力格尔)成为其主要传播方式.蒙古族说书《姚山通》是汉文古典白话小说《东汉演义》的蒙古族民间口头传播的续书.这部说书在故事类型、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糅合了多部汉文白话小说的精华而自成一格.同时,说书艺人(胡尔齐)在说书的编创过程中根据自身的艺术风格及民族特点,运用通俗戏谑的语言为观众展现出一幅蒙古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20.
欧美哥特小说与中国新时期西藏魔幻小说之间有着很多奇异的相似和相异之处。除了写作手法上的某些不谋而合,小说中还隐藏着作家们对其所属创作区域丰富的社会关注和想象,体现了对未来的某些疑惧和憧憬。从普世价值角度说明二者之间的这种想象的相通之处和区别所在,旨在发掘这两类小说类型更加丰富的审美内涵、社会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