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作为当今打着“宗教复兴”旗号的一种国际政治力量,它的产生、发展和兴起是与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国家的产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它的表现形式各异,其中的极端主义派别以暴力或恐怖手段从事反对异教徒、反对世俗政府的活动,对许多地区和国家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即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其产生的原因、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一探讨,并对它其中的宗教极端势力在新疆的危害做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马穆鲁克时期是埃及历史上的重要王朝之一,以强硬的奴隶军事统治而闻名。但目前国内学者对其在发展伊斯兰教育方面的历史贡献研究略显欠缺。简要梳理马穆鲁克时期伊斯兰教育发展的状况,从教舍、教学方法、教师资格、师生关系等几方面概括了13-16世纪伊斯兰教育的某些具普遍性的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由于新秩序时期政府加强政治伊斯兰控制的政策,由于厌倦伊斯兰政党的行为及其在国家政策上的无所为,穆斯林逐渐涉足非正式的政治活动。他们在社会、经济、教育、知识分子事务方面的行为变得活跃。另一方面,它对伊斯兰教的态度变得更加宽容,它对于伊斯兰教在经济、社会、教育、法律以及其他非政治领域的态度是支持的。  相似文献   

4.
论伊斯兰的世界统一性原理─—伊斯兰与其他文化主群的比较周立人“伊斯兰”一词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遵从与和平。伊斯兰认为,只有遵从安拉①的法则方能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伊斯兰文化所包含的哲理内涵究竟是什么?”它与其他文化模式,如基督教、佛教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在我国穆斯林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影响,我国一些穆斯林知识分子与伊斯兰国家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并领导了几次重大的教育改革,使我国的穆斯林教育冲破原有教育模式的禁锢,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从对西方挑战的应战看伊斯兰总体的活力朱梦魁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的战斗经历如同其自身的发生与发展一样漫长。伊斯兰从发端年代开始,便一直处于基督教西方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的压力之下。在未来,只要伊斯兰依旧存在,那么它必然表现出对抗外界挑战尤其是西方挑...  相似文献   

7.
新疆哈萨克族中的伊斯兰经堂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开办近代教育之前,哈萨克民族教育以伊斯兰经堂教育为主。章以大量多语种献资料为依据,研究介绍了1870—1935年间(六十五年)哈萨克经堂教育的形成条件、学习内容、办学形式和发展特点及其对哈萨克民族社会化与思想意识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东乡、保安、撤拉等10个少数民族的大部分群众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接受伊斯兰教的时间先后不一,但在思想信仰、行为规范、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的烙印。今天,我们要研究少数民族教育现状,就不可不研究伊斯兰教的影响和作用。一、中国伊斯兰教寺院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在伊斯兰教传布和发展的历史中,其教育制度和教育效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清真寺不  相似文献   

9.
始于明末的沧州回族经堂教育,是带有回族特色的一种宗教教育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宗教人才和普及宗教知识。沧州回族经堂教育作为回族民间教育的主流,它在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回族人才的培养以及回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外学者比较重视苏联时期中亚伊斯兰教研究,成果较多。冷战时期,西方学者主要关注伊斯兰教与苏维埃政权的关系、伊斯兰教在苏维埃国家反宗教和无神论宣传中得以存活的原因,以及伊斯兰教能否构成苏维埃政权的潜在威胁等;苏联解体后,主要关注中亚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及其与中亚民族主义的关系。国内学者基于社会主义制度和无神论教育的前提,关注伊斯兰教在中亚的发展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对中亚伊斯兰教史缺乏深入研究。无神论教育、官方伊斯兰教、民间伊斯兰教及其相互关系应是研究苏联时期中亚伊斯兰教史的重点,我国学者还需充分利用苏联和西方学者的田野调查资料及其研究成果,以推动中亚伊斯兰教研究的深入开展,进而借鉴苏联时期无神论教育的经验教训,开拓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教育家安萨里,以其自身的行为和著述为伊斯兰世界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学者和教师的楷模。文章从教育目的、道德教育、课程理论、教师素质以及教学方法多个层面对安萨里的教育思想进行阐述,以期使我国的学者对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的教育理论发展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终身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长朗格朗提出。他在1965年召开的巴黎成人教育国际会议上提交一份关于终身教育的报告,认为:数百年来,把一个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部分用于教育,后半部分用于劳动,是毫无根据的。教育是一个从生到死不间断的终生过程,它应当是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一次性的终结型教育,到终结的时候了。 终身教育思想早在古希腊、罗马和伊斯兰思想中以及印度、中国的古老哲学中就已出现了。例如,在伊斯兰教的经书中有句名言:人生“应当自摇篮起而学习到墓…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伊斯兰复兴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激进政治思潮和力量。它经历了18-20世纪初的萌芽、20世纪20-60年代的产生、以及70年代至今的新崛起的发展历程。冷战后其影响所及除伊斯兰世界外,还波及世界许多地区,并表现出斗争形式多样、国际联系加强等新趋向。但从整体看其力量仍处于分散状态,难以形成同西方对抗的牢固集团。  相似文献   

14.
霍梅尼提出教育决定民族兴旺,教育以德育为先;德育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和民族的系统工程,社会越发展,越要加强德育建设。在伊斯兰共和国教育改革实践中,为提升伊朗的大国地位,强化民族意识教育和伊斯兰认同教育,坚持以具体说教与实践相结合,伊斯兰传统与外部优秀成果相结合,注重制度建设,强调学校的德育功能和教育者的言传身教。霍梅尼的德育思想及伊斯兰共和国的德育实践适合伊朗的具体国情,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但对其理论的僵化理解和教条运用将不利于伊朗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地区宗教氛围最为浓厚的国家。在伊斯兰教复兴的过程中,以宗教为旗号、以建立伊斯兰国家和伊斯兰社会为目标的宗教极端主义在塔国出现和蔓延开来。塔吉克斯坦政府治理失效、经济发展滞后、伊斯兰教复兴和宗教教育不足是宗教极端主义在该国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萨达特时期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吸引了大批青年学生,出现了学生大规模“回归”伊斯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组织上倾向于联合和集体行动、思想上倾向于激进和暴力、着装上主张恢复传统服饰。由此可以引发我们对这一时期埃及伊斯兰运动的进一步思考。只有当遭受外力推动的时候,宗教才会显示出它的力量,伊斯兰运动并非源于伊斯兰教本身,而是各种社会经济矛盾聚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宗教文化思想,主要表现为四个层次:民众潜层心理积淀、作为官方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生活的外在规范、作为宗教神学学说体系。由于伊斯兰教是一个宗教信条涉及现世生活一切内容的宗教,因此,在中东伊斯兰国家,人们被紧紧包裹在浓重的宗教氛围中,穆斯林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都受到方方面面的约束,每个穆斯林被打上深深的伊斯兰烙印。伊斯兰信仰成为每一个穆斯林获得身份认同的依据。作为传统文化,它具有非伊斯兰地区传统难以相比的强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苏维埃政权初始时制定的正确宗教政策在列宁逝世后发生了变化。打压宗教,划分民族,文字改革使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斯坦处于停滞和衰微状态。自80年代中期以来哈萨克斯坦出现了伊期兰教的意义,伊斯兰教的社会地位上升,宗教教育发展迅猛,宗教团体活动积极。当今的哈萨克斯坦奉行世俗主义的内政外交政策,政教分离,国内伊斯兰教人士的活动仅限于宗教事务方面,但在对外关系中十分注重伊斯兰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诞生,之后开始向西亚、北非、中亚和南欧扩张并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伊斯兰帝国,在扩张过程中建立的诸多军事营地在7—12世纪发展成为重要的伊斯兰城市。本文以开罗为例,简述影响伊斯兰城市建立和发展的因素、伊斯兰城市格局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些同质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自我封闭、自成一体的居民区作为中东伊斯兰城市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伊斯兰城市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数量是城市社会和物质组织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城市大小与地位的重要标准。它的形成与伊斯兰教鼓励穷人和富人共存的思想,与中东地区宗教和民族的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城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是城市管理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