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6,(5):44-48
虚拟现实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创造形成的一种用于认识自然、模拟自然进而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的科学方法和技术[1]。虚拟现实场景设计渗透到古建筑设计和规划领域。文中利用虚拟现实平台Quest3D,以世界遗产项目漳州南靖土楼为研究对象,实现了土楼的虚拟现实交互技术,以期促进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古建筑设计和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Web Quest和建构-探究教学的分析,提出了基于Web Quest的建构-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并结合“Flash MX”课程教学分析了该教学设计理念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Web Quest的概念和原理,以"种子填充算法"作为教学案例,根据Web Quest网络探究式学习过程设计并实施了一次教学试验。通过这次尝试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业完成质量均有显著提高。因此,在计算机图形学教学中引入Web Quest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Web Quest是一个以网络为协作平台,基于探究的专题学习模式。它既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符合我们所提倡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Web Quest的教学设计上主题设计要明确、任务设计要难易适度、内容设计突出网络探究、评价主体要以学生为主,总结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于Web Quest教学模式的探究性教学而言要把握好学生管理中的度,把握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契机,把握好探究小组建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结合新工科建设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了天线制造过程三维虚拟实验。采用虚拟生产过程仿真软件Quest实现了制造过程虚拟操作和虚拟制造实验,利用Quest软件的车间三维布局与物流建模功能实现了制造过程建模、参数仿真等实验内容。虚拟仿真实验激发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生产技术的感性认识,能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中生产装备不足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康复医学”是一门初级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康复专业知识;同时,了解康复治疗的大体范围,包括一些具体的治疗病种和治疗手段等。Web Quest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文章介绍了Web Quest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该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教学目标出发,分析了Web Quest教学设计步骤,并设计了Web Quest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案例,提出了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维虚拟漫游是虚拟现实技术基本应用方向之一,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以某重点实验室为对象,以3DSMax为建模工具,以Quest3D为平台制作了一套桌面式三维虚拟漫游演示系统,给出了系统开发的流程、要点和关键实现技术。在该系统中,用户可以自主漫游,与室内设备进行动态交互操作与学习,具有较强的沉浸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普通主流PC即可实现较好效果,对其它漫游演示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系统设计》的课程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同时依据情境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理论,有必要为学生营造一种以产品的教学设计为中心的学习情境,并让学生在其中进行教学设计的体验和实践活动。Quest Atlantis(简称QA)无疑是这方面的最佳选择之一,因为QA的教学设计非常成功也非常独特,尤其是其设计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理念。在将QA应用于《教学系统设计》的课程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三个阶段的教学,依次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学习、QA教学设计的体验以及QA教学设计的实践。经过对学生满意度的定量和定性调查发现:这种三阶段教学的设计总体上是比较成功的,能够将原本枯燥的教学设计理论学习演变为"玩中学"和"做中学"。本次革新性教学实践收获的启示是,让师范生以分散的方式独立自主地参与QA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6,(7):44-50
基于Avatar的学习系统设计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专属的、富有沉浸感的网络三维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环境,延伸了课堂所无法实现的交互体验。认知学术语言学习方法(The 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CALLA)成功地促进了学习者语言学习策略的训练,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以Avatar支持CALLA模式的机制设计为研究思路,以细化师生的活动任务和评价指标为实施指南,开展了Avatar虚拟环境支持CALLA模式的英语教学活动,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以课堂上的老师面授教学模式为主.虽然随着教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学生的上机教学时间明显增强,但是由于在老师对上机行为的过多约束,使得学生尤为反感.而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正是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旨在为计算机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对于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Web Quest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来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校园网规划与设计》为例,描述了Web Quest的概念及特点,以及在《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Quest Atlantis》(探索亚特兰蒂斯,简称QA)是一款目前在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教育网络游戏。Tuzun在2004年调查了20名9-15岁儿童在校外学生俱乐部玩QA的动机,归纳出12种动机类型。那么,大学生参与教育网络游戏的动机又将如何?通过将QA应用于教育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系统设计》的教学中,采用自述报告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34名大学生参与QA的动机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参与QA的动机与中小学生参与QA的动机尽管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差异程度不是很大,也有着相似类别的参与动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会产生“教师的要求”这一特殊的外在动机,而这一动机是有积极影响的;在大学生群体内部,学生们参与QA的动机既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也具有集中化的趋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基于网络教学的Web Quest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基于Web Quest的"五步瀑布教学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用户虚拟环境(MUVE)的教育游戏是大型网络教育游戏的发展趋势。在介绍一个国外此类教育游戏的典型案例——Quest Atlantis的基础上,在对其结构、设计思想和应用模式进行剖析,探讨了其对我国教育游戏设计和应用的启示,供国内网络教育游戏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6.
真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内容 ,也是整个哲学的主题。哲学的本性即在于追求真理。对真理问题研究的广度、深度 ,标志着哲学的时代性和发展水平。正基于此 ,本文对真理的本质、真理的基础、真理的产生和发展的辩证过程、真理的基本属性、真理的基本类别、获得真理的方法、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以及如何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如何以真理为指导构建理想并通过实践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等等 ,作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探索和研究 ,旨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做点力所能及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从输入假设理论和转变式玩耍理论的角度,分析"Quest Atlantis"(简称QA)教育游戏在我国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方面具有潜在的和独特的应用价值。在经过课内和课外两个不同QA应用阶段的实证研究后,我们发现:(1)QA在我国大学生的课内和课外英语学习中均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在提高阅读能力、增加词汇量以及训练写作能力方面具有促进作用;(2)QA的最佳应用途径是与英语类课程和教学的结合,而不是在课外供学生自主式学习。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人们在享受物质丰富的同时也经历着精神的荒芜。本文运用著名精神心理分析学家R.D.莱恩的“疯癫”理论,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假象》中女主人公“自我分裂-自我探寻-自我整合”的艰苦的精神之旅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指出两性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朱建田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30-33,41
邓小平同志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论述了探求真理的方法问题。在邓小平看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探求真理的根本思想方法;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是探求真理的根本途径;勤于总结经验、正确对待错误是探求真理的重要方法;提高认识能力、创造民主环境是探求真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Sharon Creech’s Walk Two Moons is a defining example of contemporary realistic fiction for children.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alk Two Moons models storytelling as a tool which children need to understand their own relationship to reality and to literature. Rather than employing a grim verisimilitude, as some critics have charged, Creech has created a novel of realistic character development which also challenges any simplistic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s realistic fiction through its complex and self-referential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use of literary language. The result is a narrative which, in the face of painful and tragic circumstances, empowers readers toward a hopeful and optimistic view of life’s mysteries.
Lewis Roberts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