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社会化媒体时代,信息生成与传播机制发生了根本变革."关系"在所有信息生产要素中处于最核心的位置,"关系"的力量深度统合了"内容"的生产,它不仅占据了信息消费入口,拓宽了内容分发渠道,还再造了新闻生产型构,深度革新了媒介生产"语态","关系至上"的理念或将超越和取代传统的"内容为王".于是,注重关系、发现关系、经营关系、通过关系之桥梁寻求和强化同用户、市场的普遍连接,是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组织尤其是媒介机构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文学IP影视化呈现已经成为中国浓墨重彩的文化现象。从文字媒体到影视媒体,从想象时空到影像时空,以'跨媒介'为视点的衍生叙事成为不同媒介空间中甄选故事元素,优化故事逻辑,重构故事文本的重要叙事方式。'媒介'是传播故事的媒体,是携带故事的载体,同时也是表达故事的语言工具。基于此,'跨媒介'衍生叙事在故事空间重构中就表现出三种文本构型,即改编型、延展型与圆融型。每一种文本构型都需要借助相应的叙事机制来支撑,每一种叙事机制又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故事世界,每一个故事世界都是实现粉丝黏合经济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3.
媒介批评的文本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批评是用解释学的方法对媒介和新闻作品进行解读,通过剖视文本把媒体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或新闻的意义提示给受众。新闻文本是一个思想载体,对这个文本世界的充分体悟和分析,才能使人们达到对媒体和新闻的真正理解。克服文本与解读者之间的陌生和距离,和文本融合在一起,从而同化文本的意义,并创造另一个文本,把批评的见地和机智表现出来,是媒介批评的完整过程。媒介批评最终要对媒体和新闻作出解释,再现和重构记者的意指,揭示潜藏的文字背后的原意和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丽华 《新闻界》2013,(16):67-7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WEB2.0时代带来的技术转变,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媒介组织、媒介用户、媒介生产等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主要体现在从传播者到"共有媒体"系统的建立;从传播媒介到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形成;从传播内容到用户创造与分享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被动的受众到互动参与的积极用户;从碎片化传播到受众的重新聚合,一系列的变革要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必须以用户参与、即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为核心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化媒体不断更新换代。社会化媒体强调以个体的主动性、参与性来进行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产生了碎片化、多样化的信息文本内容。其传播方式是以互动和共享为核心.而互动和共享的过程实质上是关系网络建构的过程。另外,裂变式的传播路径.令信息的传播可达到难以估量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信息传播权仅仅由社会高等阶层的人们所掌握,现今的信息不仅可以由高等精英传播给社会大众,社会大众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自媒体时代到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媒体形式,它可以让社会大众都可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观点或看法,这是一种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互补互动。本文通过对自媒体时代以及其中的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介绍,阐述自媒体时代社会化媒体与个人"媒体"之间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性和改进措施,从而促进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7.
倾向是一种已经启动的未完成状态,倾向由事象和想象构成,倾向的完成状态是景象。在社会倾向的构成中,事象是自发产生的不具可控性的客观因素,由事象引起的自发想象则是媒体可以操控的主观因素和变量因素。在社会想象日益多元化的时代,如果媒体与社会对这种主观因素和变量因素缺乏关注乃至失去控制,那么只能任由社会倾向发展成为不堪设想的社会景象。社会想象是一种社会控制,媒介往往通过想象因素操控社会倾向。如何控制由新闻传播引发的社会想象就成为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李磊 《传媒》2018,(4):72-74
网络小说颠覆着印刷文明形成的"雅俗"等级秩序,也酝酿着一场在媒介之间的阅读革命.它也是网络文化范式的转换过程,是各自独立的文化圈子在市场化的资本力量驱动下建构新意识形态的尝试.在媒介元素介入后,针对网络小说改编的研究就不仅要讨论两个文本之间的互文,还要分析两种媒介的互文,只有这样才能其作出动态解读.这一动态过程包括文本互文与电子克隆,体验互文与跨媒介叙事,并在新旧媒体的冲突地带产生融合文化.  相似文献   

9.
张萍 《青年记者》2012,(30):49-50
在传统意义上,记者、编辑的职责泾渭分明,而在媒介融合时代,记者和编辑的身份界限日益淡化,新闻报道的完成已无法由记者单独承担。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生产模式是:由记者完成素材采集,再由精通各类媒介业务的编辑进行差异化加工,制作成多种媒介形态的产品,提供给不同的媒介平台。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兰 《新闻界》2012,(1):3-5,20
社会化媒体的勃兴和媒介融合的大趋势是当前传媒业面临的两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对传统媒体来说,需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认识。如果在媒介融合的转型过程中不了解社会化媒体对于整个传媒业的挑战和它带来的影响,可能就无法真正解决媒介融合中所遭遇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社会化媒体对专业媒体的包围和冲击;媒介融合对专业媒体的挑战和洗礼;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的辩证思考;以及对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1.
Web2.0交互式传播技术与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使新闻业进入了社会化生产与传播的运行情境中。用户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与传播的整个流程中,用户解读新闻的过程,也是对新闻文本的意义解构和价值再激活的过程。本文从媒介文化传播的视角,研究了社会化传播中互联网用户的新闻解读行为及其动因,剖析了新闻文本在传播中的意义解构与价值激活现象及其在塑造媒介文化、构建公共议事空间方面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2.
徐煜  金兼斌 《传媒》2013,(6):10-13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的异军突起是近年来深刻改变社会整体信息传播环境的重要现象,并对一个社会的运行和管理方式带来了深刻的、不可逆转的变化。社会化媒体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其核心属性即在于其内容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化"特点。本质上,社会化媒体大多是一种工具或平台,而内容的生产、分享和消费主体则是广大的网民;而网民之间则通过这一社会化媒体平台而形成某种或松散或紧密的社会网络联系。网民们自己对"社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过剩、媒介文本丰富的时代.建立有效的导读机制,可以使媒介的传播效果事半功倍。其中.电视的导读方式在近几年的媒体实践中不仅变得丰富多彩.而且文本类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类导读文本的性质与形态也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不过.这种导读系统是建立在受众阅读该频道的假设上.也就是说.只有受众进入该电视频道时,才有可能阅读到这些导读文本.受众通过它们的导引而进入目标文本的阅读。我们把这种源自电视频道内部的所有导读文本或导读构件称为自文本导读系统。自文本导读系统是电视频道的一种内部导读机制.也可以解读为电视频道的营销与包装.具有自循环性质。  相似文献   

14.
论构成媒介文本分析的方法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话语、再现作为媒介文本分析的三种重要的方法体系,各自独立但又紧密联系.三种方法都强调超越构成媒介文本中形形色色的能指喧嚣,最终揭示符号表象背后的无穷所指.其中,意识形态分析可以说是贯穿媒介文本分析的最为基础和核心的理论,话语分析和再现分析则体现了一种意识形态的"文本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化媒体盛行的"后真相时代",信息生成与传播机制发生了根本变革."内容"不再是信息体系的唯一支柱,"关系"甚至超越了内容,成为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信息以"关系"为纽带而传输,要素围绕着"关系"而布局,"关系至上"的理念或将超越和取代传统的"内容为王".于是,注重关系,发现关系、经营关系,通过关系之桥梁寻求和强化同用户、市场的普遍连接,是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组织尤其是媒介机构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尽管其应用在Web1.0时代已经出现,但当时整个互联网是以门户网站为核心的.而如今在Web2.0时代,互联网的重心正在转向社会化媒体.换句话说,互联网正在发生甚至几近完成了一场从门户时代转向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变革.从传播内容和方式来看,门户网站或多或少带有传统媒体的影子.而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则真正代表了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的冲击.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具备互动参与性的网络应用都具备社会化媒体的属性.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一切皆可量化,古典文献亦不例外.在云计算、文本挖掘、社会化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以古典文献数字化工程为基础,实现古典文献的数据化出版、交互式出版,发现古典文献新价值,建立大数据出版平台,创新古典文献产业链,成为大数据时代古典文献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网民的政治社会化,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以"2015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logstic有序回归对媒介接触与政治社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官方媒介接触或置于制度性规范管控下的媒介接触与政治社会化程度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官方媒介接触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就自媒体媒介接触对网民的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而言,既存在积极影响又存在消极影响,而海外媒体接触与政治社会化程度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会阻碍网民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6,(12):55-60
本文结合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和媒介生态理论,以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媒介为例,以点带面,从种间竞争和社会选择的角度探求社会化媒介进化的规律。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介的演进源于外来基因和本土基因的融合。围绕着用户、内容、商业等资源的媒介种群间的竞争是社会化媒介进化的内因,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外部生境对社会化媒介进化起着"社会选择"作用:政治因素制约了社会化媒介发展的形式和方向,经济因素促进了社会化媒介优势资源的积累;文化形塑了中国社会化的媒体的"围观参与式"和"圈子"交往特征;补救性技术促进未来社会化媒介向人性化、跨越时空、全感官互动、部落化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应该是一个多元融合的概念,不应该只局限于媒介组织和产业一维。从媒介与空间融合的角度出发,本文探究了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以及融合过程中城市空间的生产。在位置媒体中"位置即讯息",这一特征使融合具备了新形态。位置媒体作为一种具身的空间生产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感知铭刻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混合空间"。同时,位置媒体作为空间的一种"流动力",使城市"混合空间"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流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