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历来是服饰的创造者和主要继承者,以云南新平花腰傣女性在服饰中的传承为例,说明花腰傣服饰的女性传承场域和方式。回答女性如何通过参与婚礼、丧礼、节日等社会活动实现服饰的传承,并分析女性在这些传承场域中体现出的核心地位,展现花腰傣女性对服饰传承的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朝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中在服饰方面,唐朝女性服饰文化呈现出了一种我国其他朝代少有的开放程度,特别是唐朝宫廷中女性服饰,形态多样,引领着当时大众的审美。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娱乐方式也逐渐多样化,特别是当今我国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群体都热衷于网络游戏带来的精神享受,其中有关中国风题材的游戏受到了很多人追捧,尤其是游戏中角色服饰造型很受关注,但目前我国游戏领域在不同时代角色服饰设计方面还没有一个完整知识系统。因此,本文从唐朝宫廷女性服饰角度出发,研究将唐朝宫廷女性服饰运用在游戏角色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的女性服饰描写体现了其一捆矛盾的文化内涵。林语堂继承并发扬了传统文化中服饰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功能。林氏通过细致入微的女性服饰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现了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女性服饰发展的状况,更重要的是打上了深刻的文化烙印。自主、悲剧和近情意识是林氏服饰描写最重要的三种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往来,在交往的过程中很多的文化进行交流碰撞,从而得到传播与发展,在服饰文化上亦有体现。迄今为止,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文化带给日本文化的影响进行过研究。其中不乏从服饰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中日交流比较频繁的唐代和同时代的日本贵族女性服饰特征进行的对比研究尚且不足。本文通过对唐代中日贵族女性服饰的研究,论述了唐代日本贵族女性服饰中的唐风以及日本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兰兰  陶辉 《家教世界》2013,(9X):236-237
(本文原刊于《理论探讨》2013年8月刊P251-P253)古代汉江流域服饰设计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先秦楚国、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江流域女性服饰艺术成就尤为突出。它们既有中国传统民族服饰艺术的共同特点,更有特殊的地域文化特点。在服饰设计风格多样化的基础上,女性服饰呈现出自由、浪漫的精神气质,是理解中国传统女性服饰艺术精神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服饰民俗是社会心理及社会观念的反映.唐代女装大胆时尚、兼收并蓄与宋代妇女服饰瘦小、紧窄的时代特点,反映了唐宋两代在妇女审美观、礼教观和道德观上的差异.唐宋两代妇女服饰的变化轨迹,体现出唐代社会相对开放的女性观念到宋代日趋保守严苛的女性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化史上,女性服饰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演变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国初期,由于政治、外交、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女性服饰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服饰作为外层文化表象,可以最直观、最写实地反映出社会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8.
赵丙海 《成才之路》2010,(18):88-88
中国服饰的产生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服饰本身的功能也逐渐从实用过渡成为身份、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从最早的周公之礼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官员和普通百姓着装的严格要求,中国的服饰已经成为礼制制度的重要体现和载体,本文从中国服饰发展过程中几个片段来论证礼制功能在服饰演变中过程中的变化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分析比较了十八世纪中国清代服饰与西方罗可可风格服饰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了中西文化交流对当时服饰带来的影响,论述了这两种服饰在结构、纹饰、形制等方面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智慧一刻     
《考试》2011,(5):64-64
中国古代服饰 以下为出土文物或者古代画作.三幅图中的服饰都是当时典型的服装。你知道它们分别属于哪个朝代吗?  相似文献   

11.
唐代女性服饰与历朝历代相比,具有浪漫开放而明朗大气的时代特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这种审美风尚出现的原因的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出当时女性健康活泼、无拘无束、禁锢色彩淡薄的审美观念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2.
服饰是人类生存的物质资料,中国自古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敦煌石窟壁画中所蕴含的服饰文化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其中世俗女子服饰最绚丽多姿、雍容大度。通过分析敦煌壁画中的女性服饰特点,可以领略到唐代开放蓬勃的文化气派。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近代的历史上,发式风俗是一个民族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标志。小说《红楼梦》受当时服饰制度的影响,发型上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式。试通过对原著中男性和女性发型和发饰特征的归纳分析,结合两个民族的服饰制度和等级制度,来揭示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发式状况和社会文化特征,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服饰制度,尤其是满汉两族的发式风俗和演变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中国古代服饰在历代的特点,阐述了服饰的时代特性,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社会内涵、人性化的表现。时代性是服饰最为突出和醒目的特点,服饰的使用趋势,反映着时代背景、经济状况、文化思潮等对人们生存心态审美趣味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迁看女性意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饰是思想的形象,它记载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意识的颤动。在中国近代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女性服饰发生了深刻的变迁,透过女性服饰的变迁我们可以解读出近代女性意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服饰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传说中的神农时已经产生了。我国古书《墨子·辞过》、清代雷鐏《古经服纬》等谈到最初的衣服应该是树叶与兽皮连在一起的“围裙”。后来传说黄帝创上衣下裳,即是上下连在一起的服饰。 到了有文字记载的时代,我国的服装样式早已形成。且看甲骨文中“衣”写作“”或“”,就可看出当时衣己有型,如殷商时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深衣式”服装。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讲究等级秩序尊卑贵贱的礼制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重男轻女。女性服饰作为一种形象化的思想,也折射出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传统女性着装不能随心所欲,必须符合隶属于男性的身份地位,同时严禁服饰通过女性体貌的外显可能对男性产生的挑逗,并且妇女服饰必须符合男性社会的审美标准。传统社会通过上述种种法则和潜意识规范,束缚着女性。传统服饰充分体现出传统社会的抑女性。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第四十九回对众多女性人物的服饰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中国的服饰文化。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杨译和霍译在英译人物服饰色彩、质料、款式时,采用了不同的译法,给读者展现了不一样的服饰美。  相似文献   

19.
《三国史记》是金富轼奉高丽仁宗之命纂修的一部汉文史书,它是朝鲜的第一部纪传体正史,成书于公元1145年。在《三国史记》中关于新罗、百济、高句丽的服饰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主要记载于杂志的色服中,但我们可以从《三国史记》的记载中发现新罗、百济、高句丽的服饰特点,了解其发展轨迹,从中看出中国服饰对于三韩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号称衣冠王国,不仅因其发达的纺织技术,更因其丰富、完备的服饰制度与服饰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服饰作为别贵贱、明等级的政治手段,严内外、辩亲疏的伦理工具和民间信仰心理的物化符号,最形象化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化、伦理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