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的藏书(摘自《新华文摘》1996年9期)盛曙丽我们读中学的孩子们在看什么书,又“藏”着一些什么书?我们的孩子他们在和谁对话?是席绢,还是金庸?是曹雪芹,还是德莱塞?是文化精品,还是地摊杂货?他们与书做了怎样的“朋友”?是“拿来主义”,还是“照盘...  相似文献   

2.
林雪  邓明斌 《大观周刊》2012,(43):266-266
前清光绪元年(1875)张之洞在四川提督学政任上,撰有《书目答问》一书,编写目的是教导当时的举人秀才们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受到《书目答问》的启发,后人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告诉现代的读书人,他们在课外应该读什么书?要不要给他们提供一份课外必读书目?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只读各自专业的书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其他方面的一般知识,也就必须读一定数量的专业以外的书。书是人类的益友,善读,得以医愚。  相似文献   

3.
白荧 《新闻窗》2005,(6):43-43
一次,在和一个朋友交谈时他问道:在这个以“读图”为主的时代里,你们创造“图”的人,尤其是生产影像的摄影记者读书吗?读些什么书?  相似文献   

4.
农民爱读书吗?读了多少书?读的什么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常德市农村进行了调查。一、农民读了多少书?据调查,常德市现有农村售书点158个(其中民营售书点143个),有农村发行人员196人,1999年1~5月间书销售总额为2905347元(其中新华书店为2637330元)。从调查得知,近500万农村人口的常德市,近半年时间,人均购书0.58元。常德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在湖南省乃至全国绝不属于贫穷地区,购书量如此之少令人难解。另外,笔者曾就农民读书问题作过随机抽样调查,从回收的266份问卷来看,年…  相似文献   

5.
我们能给现在的孩子们读什么书?──关于儿童阅读现状问题访作家皮皮本刊记者杨平记者:现在的儿童读物真是太丰富了。你随便走进哪个书店,问问售货员,他们都会说卖得多的是少儿读物。现在的孩子家长舍得买书,孩子们有那么多的书可以去读,令人羡慕。但是,我总是觉得...  相似文献   

6.
请读书目     
人一生总离不开读书,正所谓“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但是,读什么书?怎么读?哪些书应先读?哪些书可选读?诸如此类的问题是需要名师指点的。北大、清华继承上个世纪20年代为学生开列书目的传统,于21世纪伊始聘请校内外专家,分别为本校学生编制了包括85种和60种图书的推荐书目。上海市的复旦附中、格致中学等几所中学,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及对事物的鉴赏能力,也分别向学生推荐了10种图书。这类书目,过去叫导读书目、必读书目或推荐书目,从语气及文字上总觉得有指手画脚、居高临下之感,含有一种教训的味…  相似文献   

7.
一位书评家一边翻阅我案头的“老城市”系列丛书,一边问我:“这套书你们为什么这么编?为什么不出成一套正儿八经的老城市画册?或者直接请几位作家写本叙旧的书,弄几张照片做做插图算了?为什么非得这样编?”我这样回答他:“这样编,好读。而书,首先是要好读。”这...  相似文献   

8.
讽刺幽默     
《新闻天地》2009,(9):59-59
任君选择 丈夫下班回家,妻子准备好了晚饭。“亲爱的,今晚的菜你可以选择。”妻子说。“都有些什么菜呢?”“芦笋。”妻子答。“有什么选择呢?”“你吃或是不吃?”  相似文献   

9.
在促进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文章围绕朱永新的“阅读三问”,即“阅读为什么重要”“中国人应该读什么”以及“今天我们应该怎么读书”,剖析了朱永新“新阅读观”的人文内涵;并就《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一书涉及的全民阅读理念基础和阅读话题,探讨了名著阅读的深度与国民素质的文化高度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以全民阅读的深化提升国民素质水准、以中外名著的深阅读建构文化自信、以共读—分享方式提升学习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畅销的图书不等于好看的图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怀疑,那些跟风打卡购买畅销书的人并没有阅读花钱买来的书。人们到底读没读买来的畅销书呢?在纸质书时代,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霍金的《时间简史》被公认为是“最没人读的畅销书”。终于,在电子书时代,我们对“最没人读的畅销书”有了一个量化的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霍金指数”。  相似文献   

11.
不知是谁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蠢。”此语非深得书中三昧者不能道哉。曾主持《读书》多年的沈昌文先生的《阁楼人语》,就是一本可以医蠢的书。笔者此文谈的仅是王蒙先生的序言《。阁楼人语》择优选录了沈先生主编《读书》期间撰写的“编后”一类文字,王蒙作序时借题发挥议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编辑,题目很妙也富有概括性:《有无之间》。好编辑应该“有”什么?相信不少人都能罗列出一大堆来:应该有知识、有操守、有热情、有容量等等。那么,编辑的“无”又指什么呢?还是听听王蒙的说法吧:优秀的出版家编辑家只有进入兼收并蓄的“无…  相似文献   

12.
“我需要什么样的数码相机?”是时下许多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考虑相机的功能是否强大,像素数是多少,镜头如何之前,是否应该考虑一下购买数码相机的目的是什么呢?发现在许多数码论坛中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我该买哪款数码相机?”,需要什么和如何购买这两个问题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在购机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弄清楚“我要拿数码相机来做什么?需要什么档次的机型?哪些功能对我最重要?”只有这些问题明确了,才能勾划出购买机型的选择范围,否则购买了功能很强大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机型,无疑会造成…  相似文献   

13.
书话新葩又几枝叶嘉新书话这玩艺儿,有人写就有人读,有人出就有人买。尤其是书话爱好者,买了读了,还要发而为文写出什么“书话之话”,硬是营造出一种书香的氛围。那冉冉袭来的书香,直教书痴们心动神摇,趋之若骛了。笔者也忝列书话爱好者中一分子,因“书话之后”的...  相似文献   

14.
做了多年的童书编辑,一个问题常常萦绕在脑子里,既然阅读是营养生命的最佳方式之一,那么刚刚展开生命进程的宝宝们到底应该读什么书?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童书去营养他们的小小心灵呢?各个童书卖场是我最常光顾的地方,常常看到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牵着孩子或者没带孩子,在铺天盖地的图书中上下逡巡,难以取舍。我们的童书市场看起来的确让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5.
给孩子留一方文字净土贺罡“人生识字糊涂始”。现在的孩子初读书,便遇到这种情况。不仅许多广告上有什么“一箭倾心”、“咳不容缓”、“衣衣不舍”之类的误导,就连许多专供儿童学习的书也差错百出,让孩子越读越糊涂。前不久,堂弟飞飞过10岁生日,我送他一套成语典...  相似文献   

16.
读书杂感     
重温鲁迅先生的《读书杂谈》,觉得读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旁征博引、韦编三绝、挑灯夜读。那辛苦自不待言。而读什么书。用现在的说法。是哪些书“必读”,哪些书“不必读”,做得很好也不容易。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记者还读不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选择书籍的想法和方式有何变化?随经济体制改革而来的汹涌的商潮,市场的喧闹,是否搅乱了记者书桌上的宁静?我们试图从几位中青年记者对以下问题的回复中寻找答案。 1、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2、你选择所读书籍的标准是什么? 3、请你对最近所读书籍作一简要评述。 4、你是买书还是借书读? 5、你是否逛书摊儿、报摊儿? 6、你一般一个月进几次图书馆、阅览室? 7、当记者以来你读书偏重哪一类?为什么? 8、对你干好记者工作影响较大的书有哪些? 9、你订哪几种报刊?常读哪几种报刊? 10、请你对记者读书,如读什么书、怎样读等提几点建议与看法。  相似文献   

18.
白京 《青年记者》2006,(4):26-27
不少新闻工作在抢新闻、报新闻时存在做“无用功”现象。新闻工作在工作中应该围绕什么转?新闻工作工作的重心和“主旋律”是什么?是每个忙碌着的新闻工作应该弄清的。  相似文献   

19.
樊金童 《大观周刊》2013,(6):161-161
三国时的董遇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北宋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由此可见,读书很重要,作为教师,正确地指导学生读书更为重要。那么,怎样通过形式多样的“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今天.我来谈几点自己浅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有味的书们     
《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吴冠中先生这本自传体的书,确是值得很多人一读的。吴先生是融贯中西、饮誉四海的著名画家,但这部书不仅仅是适合画家读的,而是值得各行各业的人读。读什么?读他的敬业精神,读他做事的认真、作画的忘我。他的执著精神是聪明人的笨精神,这种东西,恰是当今浮躁而急功近利的那种社会风气所缺乏的。三十个寒暑春秋,背着沉重的画具踏遍各地,吴先生说他“锻炼成一种生理上的特异功能。当我连续作画一天时,中间可以不吃不喝,饮食无时学走兽,我特别珍惜这可贵的生活能耐。”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