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赏析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点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学习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揣摩、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体会大海的温柔和美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会去发现美,创造美。3.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和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 :  《绿》是职高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 ,体裁属于散文 ,而且是难得的美文。依据课文内容拟定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一 )知识目标 :①借景抒情的手法 (重点 ) ;②比喻的运用 (难点 )。 (二 )能力目标 :①培养朗读能力 ,感受语言美 ;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 (此部分有删节 )教学方法 :  ①朗读法  ②点拨法  ③讨论法  确定朗读方法是因为文章比较短 ,易于朗读 ,同时有利于学生语言揣摩 ,语感的培养 ,符合新大纲要求。我准确让学生通读全…  相似文献   

6.
一、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儿歌《雨点沙沙》,使幼儿充分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知识与技能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探究、体验性活动习得知识,学会创编儿歌,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这篇课文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像一首散文诗,语言简洁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教学时不应作过多分析,主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欣赏作者独特的审美品位,体会这篇散文语言的细腻精美。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抓住重点词展开想象,仿写小诗,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基础上,描绘心中的春天,从不同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情趣及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0.
【教学纪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她的丰富多彩。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探究大自然的美。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初步渗透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思想。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了解大自然,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知道人与大自然密不可分,要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去公园游玩的照片、录像及相关课件;各种水果(切成部分的);教具(树干)和学具(树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前…  相似文献   

11.
教学要点: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二、学习朗读中体会和抒发感情的方法,培养朗读的能力与习惯。三、训练和培养形象思维(联想、想象)的品质与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以上一、二点。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一)复习文学常识问题:朱自清是什么人?明确:朱自清是江苏扬州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有感情诵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实践"读--悟--赏"的创新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秋天,描绘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结合课文,抓住重点词展开想象,仿写小诗,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3.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习抓住特点、按顺序、多角度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这篇课文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童像一首散文诗,语言简洁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教学时不应作过多分析,主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欣赏作者独特的审美品位,体会这篇散文语言的细腻精美。  相似文献   

17.
[教学理念]《春》是一篇描写细腻,富于情致,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又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领会作者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尽量体现以下理念:(一)让学生感悟情境,品味语言,在学习语言中培养情感。(二)从文章结构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本文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会写生字,初步感悟课文内容,把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在读文时以理解和感悟为基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朗读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相似文献   

19.
<正>【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诗人感情,赏析诗歌艺术手法;培养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以及筛选信息抓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并反复诵读,把握诗人感情,讨论欣赏本诗的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掌握诵读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教导学生热爱李白及优秀传统文化并自觉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2 ̄115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2)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生活中的常见事情。2.技能目标:(1)通过尝试完成简单的生活事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相互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用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2)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和认真完成事情的态度。(3)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