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和陇南市礼县的750名留守儿童,使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与汉族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总状况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身体症状上存在显著差异;从性别、与父母联系频率、父母外出状况、监护人等不同角度来看,除了在学习焦虑和恐怖倾向上外,皆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汉族留守儿童的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自编的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467名留守儿童和341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上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在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上与非留守儿童差异比较显著(P<0.05);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的年级、代养人类型、父母外出时间长短、留守儿童的性别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382)。从而得出结论:留守儿童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非留守儿童;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有: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年级、代养人类型、父母外出时间长短及性别。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通过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长兴县和德清县422名“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②“留守儿童”男女性别之间健康状况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女生焦虑程度总体低于男生;③“留守儿童”各年级之间总体焦虑程度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小学阶段焦虑程度高于初中阶段。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但小学阶段学生与“留守儿童”中女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长兴县和德清县422名"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②"留守儿童"男女性别之间健康状况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女生焦虑程度总体低于男生;③"留守儿童"各年级之间总体焦虑程度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小学阶段焦虑程度高于初中阶段.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但小学阶段学生与"留守儿童"中女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何永红 《考试周刊》2013,(87):174-176
本研究选择峨眉三中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各50名,采用MHT量表测量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状况.心理健康量袁中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部分,每个部分设置四个问题.收集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后得到,七年级学生中,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各量表得分没有明显差异;八年级学生中,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学习焦虑在0.05水平上,存在着差异,且留守学生的学习焦虑高于非留守学生.这些结果表明,随着中学生逐渐步入青春期,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逐渐增大,心理矛盾与冲突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自编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对贵州省829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项目上性别差异明显;汉族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项目上得分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呈现显著性差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除学习焦虑项目外,其他项目留守儿童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呈现显著性差异。父母外出时间对留守儿童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两个项目影响明显,外出4—9年消极影响最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教育策略;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贵州省天柱县农村初级中学27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出现更多的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学习焦虑症;社会、学校、家庭应联合起来,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长期与父母分离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身份的特殊与越来越庞大的数量而受到社会关注。为了深入了解现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对扬州地区和宁夏地区的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出现学习焦虑的可能性较高;(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几率比非留守儿童大,具体表现在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方面;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问题的检出率则略高于留守儿童;(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监护类型、父母在外工作年限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在江苏省淮安市高教园区的4所高职高专院校中随机抽取了2350名大一学生,进行EPQ和SCL-90问卷调查。在对调查结果初步筛选和整理的基础上,笔者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比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差一些,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2)父母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留守期间儿童与父母交流的多少和途径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湖北西部某地216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表明: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总焦虑倾向检出率为4%,学习焦虑方面心理状况很差,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等方面的阳性检出率较高;2.“留守儿童”男女性别之间健康状况总体差异不显著,但恐怖倾向方面女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男生;3.“留守儿童”小学阶段在自责倾向、学习焦虑、孤独倾向等方面焦虑程度高于初中阶段;4.在总体心理焦虑程度和恐怖倾向方面,父母一年以上才回次家的留守儿童得分要高于父母回家频率是半年内和半年到一年的儿童。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了解牡丹江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抽样调查了265名中小学生,其中留守儿童81人,对照组184人。结果显示: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过敏、身体症状、冲动及心理健康总分上留守儿童的分数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在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留守儿童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广泛的重视,而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文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建立心理健康管理模式提供有效依据,采用SCL-90量表对198名文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后筛选出异常个案,进行个案访谈。结果显示:高中文科生在SCL-90量表九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我国正常青年组常模(t=10.26,p0.01),女生的总分显著高于男生(t=-3.48,p0.01),高一的总分显著高于高二(F=3.40,p0.05),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非独生子女,本科以上学历父母的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初中、高中、本科(F=3.00,p0.05),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专制型、放任型。最后得出结论:文科高中生存在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探查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重庆市180名聋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聋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乡村学生,从五年级到高二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M状发展;聋生的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较普通学生为轻,而孤独倾向较普通学生为重。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核心。本文根据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高中生应重点培养的八项积极心理品质:思维与洞察力、谦虚、信念希望、持重、执着、真诚、创造力、领导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五项策略:牢固树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心理体验;积极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网络。最后,本文用实例详细展示了如何培养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测量工具,对浙江省10所中学2497名高中生进行心理素质调查,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等方面.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一年级心理问题最为突出.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学校.  相似文献   

16.
边远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留守儿童创造了一个群体交流的环境,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弥补儿童留守亲情缺失的有效途径。然而,寄宿制学校内部设备的落后,配套设备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复杂的,存在不利因素。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创新寄宿制学校管理,是发挥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引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西边境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给当地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各种教育政策提供依据,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广西龙州县363名高中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广西龙州高中生SCL-90的总分大于200分的占33.06%,各因子分全面显著高于2004年样本和14年间综合样本,除躯体化外均显著高于东部样本。龙州高中生在某一方面可能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比率高达87.05%,各因子轻度心理障碍检出率除躯体化外均显著高于东部样本,龙州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优于职业高中,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8.
为了调查黑龙江省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黑龙江12所农村中学1 052名初中生进行了MHT测验,同时为了与城市初中生作对比研究,对10所城市中学的1 061名初中生进行MHT测验。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偏常人数检出率为7%;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初一,初一优于初三,初三的心理问题最严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极其显著地低于城市初中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对高校新生的学业、生活、心理健康等状况的调查,发现有留守经历的高校新生在生活实践、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常态大学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以及与父母关系的均分显著低于常态大学生。由此反观,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须从"起点"抓起,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联动体系",打牢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工程",才能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采用学生学校适应教师评定量表对650名留守儿童和69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总体水平极其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适应良好的学生中,留守儿童显著少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积极完成学校任务、人际自表与交往信心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学习中的消极行为、学校问题行。为以及不良社交问题显著多于非留守儿童;不同性别、学段、学习成绩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差异性显著,监护的不同对学校适应影响不明显;留守儿童中,男生、初中生、学业成绩不良学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