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1999年第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报道:20世纪90年代我国0~14岁儿童意外死亡专项调查显示:在各种死亡原因中,意外死亡已占第一位。据专家推算,我国15岁以下未成年人,每年因意外伤害引起的死亡(即非正常死亡)竟有  相似文献   

2.
儿童意外伤害是21世纪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世界性公害。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每年有超过20万例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死亡率为6.713%,每3例死亡儿童就有1例系意外伤害所致。  相似文献   

3.
<正>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0万左右的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占儿童死亡总数的26.1%。研究表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以及发生以后的死亡率,与中小学的生命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发生意外时,无论是儿童自己还是儿童身边的人,都存在有效应对的0~8分钟的"黄金"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4.
成成 《内蒙古教育》2006,(11):25-26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西方发达国家儿童死亡排序中,意外死亡就一直居于首位。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青少年致伤、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也进入了校园安全事故的多发期。有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199S年,我国中小学生因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自杀而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在消失。有关部门认为,80%的学生意外伤害可以避免,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势在必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儿童意外伤害已占我国0-14岁儿童死亡顺序的第一位,意外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6.1%。可见意外伤害危害之大。对于意外伤害我们再也不能坐等事故发生而急急忙忙去抢救、去治疗,而应未雨绸缪,积极预防,尽量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下面几种:车祸、溺水、烧伤、烫伤、电击伤、中毒、跌落、窒息、自杀、他杀等。那么如何预防意外伤害呢?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同时入手,缺一不可。就拿车祸来说吧。车祸是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步行交通事故中,危险人  相似文献   

6.
家教短讯     
《家教指南》2004,(3):34-35
每天一名儿童因意外而亡或残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原因,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球儿童安全网络正在联合开展“中国三城市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和家长认知水平”调查。儿童意外伤害是我国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由意外伤害引起的残废率高达26.1%,几乎每天都有一名儿童因可预防的意外伤害而死亡或残疾,这对于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上海每10万个儿童中,就有3.45人因溺水而死亡;1.93人因交通事故而死亡。上海市导致意外伤害而死亡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首要死亡原因;每年有超过20万儿童因意外伤害而结束幼小的生命;每3个死亡的儿童中就有1个是因意外伤害导致的:中国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发生率是美国的2.5倍、韩国的1.5倍。让我们时刻关注母婴的安全健康,呵护宝宝的安全吧!  相似文献   

8.
信息专递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西方发达国家儿童死亡排序中,意外死亡就一直居于首位。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青少年致伤、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也进入了校园安全事故的多发期。有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1999年,我国中小学生因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自杀而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在消失。有关部门认为,80%的学生意外伤害可以避免,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孩子学会了走路,自由活动的空间逐渐扩大。孩子的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总是在不断地探究外面的世界,但是这时的孩子多不具备对危险事物的判断能力,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据统计,近年我国因意外伤害造成的儿童死亡,已占儿童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意外伤害已成为0 ̄14岁儿童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可见,家长懂得一些儿童意外的防范与救治常识是何等地重要。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主要有:烧烫伤、气管异物、跌落伤、交通意外、溺水、宠物伤、药物和化学品中毒、消化道异物等。烧(烫)伤烧(烫)伤是较常见的儿童意外,包…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事物官克汗说:"几十年前,疾病会造成大量儿童死亡,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已能较好地控制和防范疾病,但今天,意外伤害给儿童带来的影响超过疾病。"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0岁~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致残。其中,由劣质儿童用品导致的伤害占5%以上……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事物官克汗说:"几十年前,疾病会造成大量儿童死亡,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已能较好地控制和防范疾病,但今天,意外伤害给儿童带来的影响超过疾病。"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0岁~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致残。其中,由劣质儿童用品导致的伤害占5%以上……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事物官克汗说:"几十年前,疾病会造成大量儿童死亡,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已能较好地控制和防范疾病,但今天,意外伤害给儿童带来的影响超过疾病。"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0岁~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致残。其中,由劣质儿童用品导致的伤害占5%以上……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事物官克汗说:"几十年前,疾病会造成大量儿童死亡,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已能较好地控制和防范疾病,但今天,意外伤害给儿童带来的影响超过疾病。"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0岁~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致残。其中,由劣质儿童用品导致的伤害占5%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不容忽视的意外伤害●北京儿童医院侯晓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也相应增长,各类意外伤害接踵而来。有资料表明: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已成为各国(发达和发展中国家)0—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儿童意外伤害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事先...  相似文献   

15.
意外伤害是指车祸、溺水、跌 落、火灾或烧(烫)伤、中毒、窒息等 突发事竹造成的伤害。一直以来,人 们错误地认为意外伤害是不可避 免,无法控制的,研究表明,只要措 施适当,意外伤害是完全可以预防 和控制的。因此,家长和社会各界都 应对幼儿意外伤害问题予以高度重 视,特别是一些常用的加防控制措 施,以防患于未然。 一、意外伤害发生的规律 1.一般来说,儿童日常活动的 场所(如家庭、幼儿园等)是意外伤 害的易发之地。据我国11个城市抽 样资料显示,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 害大多发生在家里(占26.06%), 其次在上学途…  相似文献   

16.
学 校 是 孩子们学习 与成长的园 地,是他们 快乐的天堂 。但就是这 个快乐的天 堂,也是孩 子们意外伤 害的多发地 之 一 ,像校 园内的铁栅栏、水泥地面、篮球架等都可能成为“杀手”,它们 就像 孩子 们身边的“狼外婆 ”,威 胁着 他们 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 惊人的数据 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 全世 :界每年 有 100 多 万 14 岁 以下 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 在我国 每年 。 ,至少有约 1 千万儿童受到各种形式的意外伤害 约占我国儿童总 ,数的 10 其中 10 万儿童因此死 %,亡 40 万儿童残疾 意外伤害占儿, 。童死亡原因总数的 …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不仅可以导致儿童死亡、残废及发育障碍,而且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正常生活和学习。目前,我国对于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风险主要通过商业保险机制进行化解。调查的数据显示:由于商业保险的局限性,导致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风险分散中存在短视、保险市场失灵与保险责任范围受限等特征。为有效化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风险,建议建立双支柱、多层次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不仅可以导致儿童死亡、残废及发育障碍,而且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正常生活和学习。目前,我国对于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风险主要通过商业保险机制进行化解。调查的数据显示:由于商业保险的局限性,导致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风险分散中存在短视、保险市场失灵与保险责任范围受限等特征。为有效化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风险,建议建立双支柱、多层次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市2001年的统计,导致儿童死亡的原因排在前5位的是交通意外、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意外中毒、溺水。这表明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及儿童生存与健康的主要敌人。在托幼机构中,尽管没有出现导致死亡的严重伤害,但诸如骨折、失明、窒息、严重的撕裂伤还是时有发生的。如何减少类似的伤害,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最低限度呢?  相似文献   

20.
有关专家指出,意外伤害是21世纪儿童严重的健康问题。在我国,意外伤害已成为O至14岁儿童的第—位死因。一项资料显示.52%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那么,如何防止儿童家庭意外伤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