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2.
特德·休斯,二战后英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其自然系列诗歌一直是评论家研究的重点。《雨中之鹰》是特德·休斯的第一部诗集中的其中一首,《鹰的栖息》是动物系列诗歌中的一首。二者都是以鹰为题,并写于同一时代,文章主要就两首诗中鹰的形象的异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少数民族的一首著名诗歌,我国初中一年级的语文、历史两科都将这首诗歌收入教材。但是关于这首诗歌出自那个民族,两科教材的说法却不一样。语文教材说:“这首诗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是南北朝时敕勒族的一首民歌。”而历史教材却说:“鲜卑族的《敕勒歌》优美和谐,广为流传。歌词是:“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注释中又说:“敕勒,北魏时北方的一个部落名称。”  相似文献   

4.
作为《创世纪》的主将,痖弦和同为创始人的洛夫一起推动了台湾现代诗的发展。痖弦的诗歌《上校》是一首超现实主义的小诗,它与洛夫的《汤姆之歌》有着相似的诗学表现。两首诗歌不仅内容互指而且情感互通,诗歌本身也充满了冷峻的情感色彩,这表明《上校》与《汤姆之歌》存在互文性关系。该文通过对诗歌《上校》与《汤姆之歌》的互文性关系的分析,揭示这两首诗歌更为深层的情感力量和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5.
福斯特诗歌《设计》的文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静玲 《文教资料》2006,18(25):50-51
罗伯特·弗洛斯特是20世纪最受人们喜爱和尊敬的诗人之一,他的著名短诗《设计》历来备受很多读者的喜爱,并且被人称为他短诗里面最好的作品。《设计》这首诗歌一直备受很多的学者的喜爱,并且很多学者从各自的不同角度也提出了自己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本文将从诗歌的韵律和象征主义两个方面分析罗伯特·弗洛斯特的一首很著名的诗——《设计》,以此来探讨英文诗歌的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诗歌语言和意象展现的力对意境的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唐诗《寻隐者不遇》和清诗《晚登马鞍山》两首诗歌是意境两种不同状态的典型。基于力学和文艺心理学分析两首诗歌,可以阐释两者意境的状态以及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是我国灿烂辉煌的诗歌之流的源头,前几期我们介绍过一首《鹿鸣》,这次我们再介绍一首儿子悼念父母的诗《蓼莪》。这首诗歌共有六章,我们这里节选的是第五章的一部分。清代研究《诗经》的专家方玉润对这首诗评价极高: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都是展现村居生活题材的田园诗佳作,描述了古代农家人的好客热情及招待远方朋友的场景。虽然二者都是农村游记题材,但两首诗从美学的角度去分析却“同题不同趣”,展现出在美学风格上的极大差异。文章从两首诗的文本内容出发,从诗歌结构、诗歌主体和诗歌意境这三个方面找出两首诗歌美学意蕴上的不同,找到同题不同趣的深层原因,并应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诗歌是我国封建社会里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存的《全唐诗》一书中,就收有二千三百多个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就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白居易创作的诗歌流传下来的近三千首,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多产作家。被人们广为传颂的著名长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充分表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黄钰 《海外英语》2012,(4):188-189,194
"海枯石烂"——中西方爱情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之一,常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坚定。《摸鱼儿》作为在中国诗歌中首次出现"海枯石烂"这一意象的诗歌,其作者元好问表达了对爱情的同情与惋惜。《一朵红红的玫瑰》作为在西方的一首著名爱情诗歌,其作者罗伯特·彭斯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妙向往。该文通过对两首爱情诗歌作者的生活、写作背景阐述,分析了两首爱情诗歌中"海枯石烂"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11.
引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期(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不同,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在这部诗歌世界里,展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们的祖先关于政治风波、春耕收获、男女情爱的悲欢离合。《蒹葭》与《将仲子》就是其中的两首名篇。对这两首诗的主旨历来解说不一。关于《蒹葭》一诗,《诗经》研究专家余冠英认为,这是一首情诗,《诗小序》认为该诗主旨是刺襄公未能用周礼,《诗沈》认为该诗主旨是求隐士,时下还有人说,《蒹葭》诠释了网络爱情。而关于《将仲子》一诗,宋以前多以为是…  相似文献   

12.
《古诗十九首》内容大多是来抒发文人的内心情感,在思想表达、内容选择和情感抒发等方面都体现了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为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容量,且在语式变化、词汇选择等方面显示出了更大的自由,是一种发展成为固定格式的新诗。为此,文章以情感的表达为基本切入点,在分析《诗经》和《古诗十九首》创作关联的基础上,从语言艺术、情感表达方式、诗歌情境营造等方面具体分析《古诗十九首》对《诗经》的继承影响,旨在能够深化人们对《古诗十九首》和《诗经》的认识,将诗歌的艺术魅力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期(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不同,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在这部诗歌世界里,展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们的祖先关于政治风波、春耕收获、男女情爱的悲欢离合。《蒹葭》与《将仲子》就是其中的两首名篇。对这两首诗的主旨历来解说不一。关于《蒹葭》一诗,《诗经》研究专家余冠英认为,这是一首情诗,《诗小序》认为该诗主旨是刺襄公未能用周礼,《诗沈》认为该诗主旨是求隐士,时下还有人说,《蒹葭》诠释了网络爱情。  相似文献   

14.
《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发展史上成就卓著,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魏晋南北朝诗歌,尤其是其间创作的《杂诗》更是深得《古诗十九首》的神韵,本文将且以魏晋南北朝影响较大的一些诗人所创作的《杂诗》为例,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探索《古诗十九首》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学者研究阮籍的诗歌历来都集中于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除此外,阮籍诗作其实还有四言《咏怀诗》十三首、《大人先生传》中的诗歌若干首。阮籍《大人先生传》是一篇寄意周全、体制独特的作品,其中的《采薪者歌》《大人先生歌》、七言"崔巍高山勃玄云"一节、三言"真人游"一节几首诗歌杂处其间,不仅显出文章韵散间杂、错落有致的特点,而且可以以此管窥阮籍对中国古典诗歌体式多样化的开拓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刘学习 《现代语文》2011,(10):84-86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一首诗。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主要目标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领略诗人的艺术风格,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歌《将进酒》极具狂放美特点,这里分析了李白《将进酒》一诗的狂放美的具体表现,对于更好地欣赏理解这首诗歌,更好地欣赏这首诗歌的艺术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首流传甚广,简短可爱的诗歌:一首意象古典,意境凄美幽怨的诗歌:一首一发表,“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响彻了‘达达的马蹄声”的诗歌。《错误》可以浅读可以深读,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解读,赏析。  相似文献   

19.
黄文熙 《考试周刊》2011,(35):20-21
《诗》《骚》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是古代诗歌题材类型的滥觞。钟嵘认为《十九首》"其源出于《国风》",可谓真知灼见。《古诗十九首》取材多来自文人世俗生活,它真实地再现了汉代中下层文人士子的生存状态,内容上要么是羁旅愁怀的游子之歌,要么是哀婉悱恻的思妇之词。  相似文献   

20.
菲利普·拉金的两首诗歌《被炸毁的石建教堂》和《去教堂》分别创作于诗人文学生涯的早期和成熟期。两首诗歌均以教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了拉金对工业社会中人们缺乏信仰的担忧和焦虑,呼唤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保持崇高信仰和心灵的追求。与此同时,两首诗歌的创作风格迥异,这体现了诗人从标榜现代主义到崇尚英国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