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宅基地资格权作为成员权具有法理、法律、政策、实践上的正当性,强调了资格权在“三权分置”中承上启下的地位,明确了宅基地资格权的权利性质、权利功能及制度构建。资格权自始取得,使用权经申请取得,以实现宅基地资格权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应将宅基地资格权的权利主体认定为集体成员,构建宅基地资格权确权、登记、颁证的认定程序,完善宅基地资格权自愿有偿和强制收回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5):123-128
清晰认识和界定农民集体所有权是贯彻中央提出的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前提。政治强推下建立的农民集体所有权制度缺少了农民个体自愿联合形成农民集体这一重要的主体基础架构,导致长期以来农民集体所有权一直处于主体缺位的状态。政治主导下设立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凌驾于农民集体之上成为农民集体所有权的行使主体。理顺农民集体所有权关系的关键是在规范层面明确农民集体成员作为农民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成员权,是成员权人基于建筑物的物理构造、使用功能和权利归属的不可分性形成的共同关系而彼此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只有加强对成员权的法律保护,才能进一步维护区分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广大业主的意愿。文章在分析成员权的概念、内容,行使原则与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员权在行使过程中所遇到的侵权问题及应采取何种方式救济,以期实现对区分所有权人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是特殊时代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政治产物,创制之初就与法律逻辑没有多大关系,造成目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权制度运行中的诸多问题。当前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改革是重新调整农村土地利益分配的诱致性与强制性并重的制度变迁过程,法律改革的核心在于在集体所有权的框架下理清农民集体的法律内涵、通过对征地制度和农村建设使用权制度进行调整以实现集体所有权在经济利益、平衡集体所有权与集体成员土地使用权的关系及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与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当前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两个主要因素。相比较而言,劳动力转移这一因素对于土地流转影响更大,牵涉的关系也更复杂;而要保证其实际的促进作用,处理好土地流转中集体与集体成员的关系、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和生活保障则需要完善集体组织成员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集体所有权立法的重点和难点。物权法草案在规定集体所有权时,继续使用了集体所有一词,这使得集体所有权主体模糊的弊端依旧。构造集体土地所有权,不仅要符合法律规则,还须考虑农村土地的功能、社会的意识传统以及制度的变革成本。鉴于农民集体在实践中的需要。可将农民集体构造成一种特殊的法人。法人成员身份以农村户籍为标志,成员按照法人的意思表示规则平等地行使成员权。物权法无须对集体所有权客体进行列举,只需对集体财产权利的变动做出规定。最后,要建立农村集体法人的治理结构,农民集体成员通过法人机关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7.
集体在法律上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由此导致对集体所有权性质的不同理解。在集体所有权制度下,存在着不同层级的集体,各集体之间关系很不明确,从而导致所有权主体不是行使主体,农民集体没有具体权利。  相似文献   

8.
目前试点地区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保留和丧失的判定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这一问题亟需认真对待。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判断标准,不仅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法律制度构造的逻辑前提,还是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更是保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不排斥集体的自治、契合集体所有权的本质属性、采动态系统论范式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标准建构须遵循的法理逻辑。就体系定位而言,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中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标准,不仅是满足这一部门法体系架构和逻辑展开的内在需要,更是积极回应现实诉求,保障最广大、最艰辛的人民群体的基本权利的有力表达。就规则设计而言,围绕成员资格取得、保留、丧失三个方面设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标准较为妥当;此外,还需要针对嫁入妻、招入夫等特殊群体设置相应的规则。  相似文献   

9.
集体所有权的行使必须反映集体成员的共同意志。由集体成员代表会议或村民委员会等自治机构行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有历史成因也有现实需求。需要的是对村组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的民主程序进行细化和规范化,建立一种能够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土地制度以及农民能够充分行使权利的集体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迄今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救济制度尚存许多不足之处,如法律缺位、农民求助无门、维权意识淡薄等问题都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稳定。本文通过透析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救济的现状,紧扣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的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社会经济现状,提出如何完善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救济制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传统意识的束缚和农村自治制度的不足,目前农村集体资源的管理还处于非常混乱的局面,难以实现其应有的市场价值。本文将探讨如何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强化农民对集体资源的主体性地位,以实现广大群众对集体资源的平等权利和农村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土地征收是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由国家将集体土地强制性征归国有并按法定程序给予被征地集体或个人一定补偿的行为。对于我国集体土地征收的性质,目前学术界尚无一致的意见,对农村集体土地属"农民集体"的理解也存在诸多分歧,使土地征收在现实中产生许多矛盾,进而影响到征地补偿的标准、范围和分配。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下,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主体缺位、国家主导、强制性、公益性、程序性和有偿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然而我国农民在社会保障体制中的弱势地位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解决社保的公平问题任重道远,应从立法、建立健全农业支持措施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良性互动机制、明确各级政府责任、打通权利救济途径入手,解决农村社保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发挥农村社团组织的媒介和组织作用,有利于清除农村的宗法势力对农村法治进程的影响,以及培育农民群众的公民意识。同时,还可以将广大农民培育为合格的村民自治的参选人,促使广大农民群众团结起来,利用集体的力量来争取自己的权益,从而消除农民的权利贫困现象,并最终建立起富强、民主、文明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国家对当前社会经济体制各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并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确对土地使用制度的顶层设计进行了改革,更加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这一制度虽然赋予农民集体对土地的支配权利,但是,加快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在有效扩展农民财产权、维护农民权益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内涵和积极作用,同时深入剖析这一制度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征地过程中集体产权残缺与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流失的根本性制度根源在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残缺;应当按照土地产权配置市场化的要求,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包括明确集体土地产权代表,合理界定集体土地权能,保障农民自主决策和规范土地交易行为等.  相似文献   

17.
集体代理是股东将各自的表决权集中地授予某一代理人,向公司为意思表示或受领意思表示,代理效果归属股东本人的代理。集体代理较个人代理在授权方式、授权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股东累积投票中的集中委托与代理是较为典型的一种集体代理形式。股东累积投票的功能就在于为少数股东选出合适的董事或监事,保护小股东的利益。这一制度功能是靠结合代理制度,达到股东表决权的集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农民集体组织主要是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服务的。当今,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农民集体组织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它实质上已成为土地使用者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应作为法人民事主体获得对内和对外两种民事权利,对内按照合作社的治理结构实现权力分配和科学决策,对外平等地参与民事交往,保护自身利益,最终目标是确保本集体内农民的合法权利得以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文化权利在国际人权体系中构成特定的类别,其重要内涵就是少数民族保持其文化特性的权利。不同学者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有不同的看法,但多数认为指中国内部的各个少数民族保持自己的文化特征、发展自己的文化的权利。该权利应主要被界定为一种私权;它是一种个人权利,更是一种集体权利;它是一种静态权利,更是一种动态权利。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更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各种法律、法规对农村土地都规定为集体所有。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在实践中产生一系列问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立法本意相抵触,土地承包的稳定和“经济组织”固有的动态性相矛盾,农民和“集体”之间关系不清,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范围。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赋予农民长期经营权是现有制度上最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