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确理解学习活动方式,是中小学课程设计、课程标准修订和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学习活动方式是学习者为完成一定学习任务所采取的,与特定学习对象相互作用的,由特定学习过程、学习形式与学习状态有机构成的一系列战略性学习手段。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表现为:学习活动方式表征着学生的生存方式;多种学习方式的合理组合,是学生主动发展个性素质的重要途径;学习活动方式是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构成。这一地位的确立,有特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为使学习活动方式正确发挥作用,还必须消除在课程设计上以课程内容取代学习活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的活动方式取代学的活动方式,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曲解为机械背诵和做习题等。  相似文献   

2.
STEAM教育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课程实施以创生取向为主,并且呈现出主动建构性、动态生成性、多元性的特征。创生取向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秉持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保持生成与预设的动态平衡四个主要原则。STEAM教育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生实施取向策略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生成学习经验是课程创生实施取向的前提;第二,开放课堂教学内容与空间、转变教师角色是课程创生实施取向的基础;第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变革教学评价方式是课程创生实施取向的核心;第四,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课程创生能力是课程创生实施取向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理念与精神来检视,我们发现,造成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感受不到课程知识的意义及其学习的价值。因此,意义建构应成为公共教育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价值取向。公共教育学课程旨在让师范生体认到教育的意义、教育理论的意义、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教师职业的意义。公共教育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改革策略在于回复知识的意义与重构学习的路径,具体包括:恢复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质、建立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立足师范生的社会文化属性和知识经验基础、提升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教学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学家政课程设计是指对家政教育的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规划,也是开展家政教育的主要途径。美国加州中学家政课程设计模式的特点包括:将职业标准整合进课程设计;整合技能教育与学术教育;课程的连贯性和渐进性相结合。美国加州中学家政课程设计模式带给我国的启示有:借鉴最新家政学研究成果,更新家政课程设计理念;扩展通用技术内涵,将家政课程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联系起来;完善中学家政课程开发流程,细化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5.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前与学生交流,提高课程资源收集分析和整合能力;课中利用预设和生成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组织和协调能力;课后与家长社会合作,提高课程资源开发与合作能力,并通过同行合作、专家引领积极参与校本培训,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交流与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以学生为本,具体包括:从“双基”到“四基”;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问题中心课程等多类型课程体现目标;学生建构的课程设计,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落实这些目标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课程设计、多元文化的课程设计、开放系统的课程设计等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民族院校通识平台选修课程存在着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课程教学质量有待提高。通识平台选修课程更多地趋向于功利色彩,课程设计简单化,课程内容媚俗化。鉴于此,必须考虑通识平台选修课程的“用”“进”“废”“退”问题。课程设计把好入口关,建设特色课程和优势校本课程,上课必须把握学生的选课心理、学习心理,采用新型学习方式,才能够使通识教育达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公布的《学会学习咨询文件》(下称《咨询文件》)中,有关艺术教育的部分,有三个方面值得作深入探讨:一、配合学生需要的课程须联系学生整体的社会经验和发展学生在21世纪的生活经验中,所能够参与的艺术活动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和媒体艺术活动等,这些活动所提供的艺术经验,都需要反映在学校的课程设计内,以切合学生成长过程社会化的需要。《咨询文件》在此点上已作出下面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天一中学的校园文化以春风化雨和润物无声的形式,弥散着"自由"与"自主"。天一中学的"丰富课程"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一个渴望学习、积极学习、自主学习的美景已经形成;学校把"土地"还给孩子,并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方式转变的一种实践。在学校课程设计中,学校不仅提供了国家课程学习的各种服务,还开辟了众多的"自由土地"(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0.
课程选择与组织是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选择应以学习经验,即学习者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在课程组织方面,研究性学习倡导通过课程统整实现学科知识、个人与社会、师生活动以及学校人员之间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隐性经验的习得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隐性经验是个体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中习得的直接经验。隐性经验的学习应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在实习与实践中学习隐性经验 ,是突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实践性与应用性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有效措施。现代师徒模式和产学研结合模式是有助于学生学习隐性经验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从课程设计的视角审视课程现状及问题,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案例研究和文本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与工程实践的契合度不高,具体表现在课程设计的教育目标、预期学习结果、课程结构、实践环节、学习经验与评价等要素中,问题的根源在于课程改革缺乏工程观、人才观和课程观的指导.我国工程教育课程改革应在“整体工程观”的指导下,回归工程本质,平衡工程教育课程中“理论”与“实践”内容,构建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设计归纳式的学习经验,以应对全球化知识经济对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推行工学结合,开展课程改革,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走产学结合之路,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程实施和组织,完善考试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统一,创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教学与改革的新模式,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农正 《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2):95-99
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以现代学习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文章结合广西民族大学网络课程案例,讨论和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网络课程设计的内容以及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指出要有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公正的评价和肯定,激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使网络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设计的变化,二是教师水平的提高,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并没有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点。如果仅有一个完善的课程设计,而课程实施进行得不好,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变,课程改革自然就会出现“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6.
隐性地理课程是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传递给学生地理学习信息的教育活动和学生自发的地理学习活动,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进行统整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科课程先天的缺陷势必带来中等职业教育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和糟糕的教学效果.课程统整作为一种课程设计方式,以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个人经验之间统整、个人与社会关系统整、不同类型的知识统整和课程设计统整为目的.对中职文化基础课程进行课程统整,能够提高学生对自身和环境的理解与应变能力、增强团队协同合作能力、拓展知识视野,强化学习效果等,并且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具有理论支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生成性课程:一种基于生成性思维的课程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成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也是人与课程的根本存在状态或方式。生成性课程基于课程的生成性品质而存在,是相对于传统的预设性课程而言的,是在教师、学生、文本和情境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中所建构生成的一种非预期的、超越于原有预设性课程的,但富有教育价值的经验体系。生成性课程是一种彰显课程生成品性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意义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充满对话交往精神的课程形态。生成性课程具有过程性、关系性、创新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和学新 《师道》2002,(6):31-33
课程是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组织化、制度化、结构化了的教育性经验。它集中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它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制约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和感悟,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结果。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从整体上制约着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前课程教育指南》中指出:“预设与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方式。”教师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将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割裂开来.成为两条独立发展的线。这就需要准确找到预设和生成活动之间的交融点。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