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上海“啃老族”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我国青年人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啃老族已经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和消极影响。本文从四方面来分析啃老族的现状,并从家庭教育和就业指导方面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啃老族"现象日益演变成复杂的社会问题,"啃老族"的出现是传统亲子家庭教育观,学校教育理念偏差和社会因素等一系列因素作用的结果;转变不合理的社会化模式,强化政府的责任,转变青年就业观念,可以为消化"啃老族"问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啃老族"、"校漂族"、隐性就业族、"飞特族"问题,解析了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三方面原因,提出高校教育缓解就业"新族群"问题的对策: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加强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职业品质培育沃土;优化行企校合作平台,以实践促进职业精神内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转型,"啃老族"队伍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极具危害性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从个人、家庭、社会分析"啃老族"这一群体产生的原因,并通过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到"啃老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转变目前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担当政策影响人的角色,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目前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他们被称为“啃老族”。“啃老族”人数众多,社会影响日趋严重,是政府管理必须面临的课题。笔者首先就城市“啃老族”问题进行了描述与回顾,并进行了概念界定。然后剖析城市青年“啃老族”产生的原因,即社会化的失败、社会转型引起的问题和市场化的不完善以及传统文化等原因。最后从政治层面提出对策建议。即通过调整住房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保障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论述希腊青年(啃老族)在教育、就业和培训的现状,着重探讨希腊受经济危机和持续萧条的影响下青年失业和啃老族问题.从希腊青年和啃老族的教育水平、受培训情况、失业问题和社会弱势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希腊人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生存战略和青年与啃老族的生活历程.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职实习就业中的"两高两低"现象比较突出,文章从学生思想教育、企业自身、实习就业指导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导致"两高两低"现象的原因及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后高离职率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从重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着重培养诚信意识以及加强就业为核心的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滁州学院学报》2018,(5):93-97
为对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进行系统探究,本文从大学生选择的意愿,将大学生"慢就业"分为理性选择型和被动无奈型两种,并概括了大学生"慢就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形成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就业形势、社会的多样性和宽容度、家庭条件氛围、学校教育、大学生就业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从改善就业创业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供全过程的就业指导服务来预防和应对大学生"慢就业"的消极影响,以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一路飙升,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突出,涌现出了"零工资就业"、"啃老族"、"硕士卖猪肉"等现象,对当前及今后的高等教育发展敲出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城市就业中的新弱势群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中的贫困群体事实上已经成为城市就业中的新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身上所存在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三重失灵现象是其弱势地位形成的原因,针对这些致弱因素,政府、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应对贫困大学生就业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及高校教师对于"你觉得大学生就业率低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个人原因方面的回答可以集中显现大学生"不就业"现象的原因。运用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在甘肃省14所高校所采集的427句大学生及高校教师对该问题的个人原因回答语句进行了三级编码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大学生"不就业"原因可以集中为14个范畴。同时,以上述原因各范畴类别作为大学生"不就业"现象原因影响因子,依据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的关系得出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及其排序。并提出解决大学生"不就业"问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男生危机"在语言学习上的体现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文章对这一现象的现实状态进行了描述,从生理和社会两个方面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介入和干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的养老理念遭到冲击,一种新的"啃老"现象应运而生."啃老族"的形成有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为此,必须及时唤醒"啃老"们,不断增强其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5.
高职毕业生高离职率现象分析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后高离职率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通过大量调研和用人单位访谈,从学校教育和学生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沟通和交际能力以及就业观念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压力和应对方式理论,对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问题从心理防御机制理论、特质理论、情境理论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社会、高校和个人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建立并运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群来改善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缓解就业压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社会中,它是人们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表现在就业、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主要是指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这突出体现了社会中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形成社会中性别歧视现象有诸多原因,该文主要从意识层面和在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出发,结合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的职业》一文中所表现的性别歧视现象,从女性自身,男性,社会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性别歧视现象在社会范围内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8.
刘欢  孙美娟 《海外英语》2014,(22):198-199
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社会中,它是人们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表现在就业、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主要是指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这突出体现了社会中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形成社会中性别歧视现象有诸多原因,该文主要从意识层面和在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出发,结合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的职业》一文中所表现的性别歧视现象,从女性自身,男性,社会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性别歧视现象在社会范围内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当前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一局面的形成,社会、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均有原因.作为就业主体,大学生应积极应对就业压力,为实现顺利就业、创业,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0.
歧视消除:和谐社会 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比较严重。通过这一现象,发现中国的女性人权被严重忽视,这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相适宜的。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本文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界定与表现、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