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色出版体现了新时代出版人肩负的社会使命与责任担当.本文以21世纪以来红色出版发展概况为着眼点,采用数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论述红色出版的现状,探究新时代红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构建红色出版长效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红色出版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战胜各种困难,逐渐走向繁荣.红色出版伴随党的光辉历程,呈现鲜明的时代性和革命性.回顾党的百年红色出版历程,其发展演进在出版载体、出版技术、出版符号及内容、出版组织形态等方面皆有自身的规律和特性.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探究百年红色出版的演进逻辑和未来趋势,有利于中国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并早日建成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我党在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文化,不仅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弘扬及传承党的红色文化,发挥图书出版的育人价值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图书出版,就如何通过红色文化发挥图书出版的育人功能、红色图书蕴含的内在价值功能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发挥红色图书出版的育人功能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马泽放 《传媒》2023,(22):81-83
红色出版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核心路径,也是共产党百年出版史的核心构成。做好新时代红色出版工作就必须以史为鉴,不断拓宽价值边界,持续提高对红色出版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本文从六个时期入手,归纳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红色出版的发展历史和时代特点,以期为新时代做好红色出版提供有益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执政文化资源视角下的“红色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出版是我党执政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红色出版从意识形态这一角度,为红色政权的巩固、新中国的诞生和文化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时期,红色出版可以通过新的方式得到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卓  李晓曼  李帝 《出版广角》2021,(14):41-43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要求,教育出版领域的数字化融合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数字出版、在线教育等成为出版业新的增长点.教育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给教育出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引发教育出版在出版形式、销售模式等方面的变革.教育出版企业应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探索教育出版的创新路径,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确立了中国进入文化发展的新时代.国家把文化发展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国策"地位,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大发展时代,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出版、教育与文化发展 出版和教育是一对"孪生子".出版从诞生那一天起,无论是古代出版还是现代出版,就与学校和教育密不可分,至今如此.对于文化而言,教育是手段和过程,文化则是教育的结果. 1.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宗旨是培养人性 这一点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可以找到其根据和根源.苏美尔人留下的楔形文字原始文献表明,其学校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性.这一教育思想被后世所继承.  相似文献   

8.
阳艳弟  曾翔 《今传媒》2024,(1):53-56
红色出版物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绚丽的民族瑰宝,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本文在阐述红色出版深厚内涵的基础上,从选题数量、受众范围、大众理念和多元形式几个方面论述了其特点,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分析了当前红色出版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与困境,提出从精心策划选题、规范编审校印、培养融媒思维三个方面构建红色出版长效机制,旨在为充分激发红色文化育人潜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重镇.然而,不少人未必知晓,申城也是中国现代红色出版的源头:建党前后,沪上五个早期红色出版机构陆续亮相,并首创了"出版社"这个名称. 出版《共产党宣言》的社会主义研究社 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是1920年8月为出版《共产党宣言》而在上海创办的社会主义研究社.  相似文献   

10.
红色女性出版人是中国女性与出版互动关系下的新形态,从红色女性出版人生活史研究的可能性、可行性与典型性出发,探讨红色女性出版人研究的空间与张力,挖掘红色女性出版人在出版史上的痕迹。通过对红色、女性、出版三者的关系互动,强调红色女性出版人研究的重要价值,建构红色女性出版人研究的新维度,拓展红色出版与女性出版互动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1.
产业链瓶颈迁移与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出版教育是出版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出版教育发展水平影响出版业人才需求与发展.近年来,出版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国内现有131所高校设置了出版人才培养相关的专业,覆盖博士、硕士研究生,双学位,本科生与专科生等各个教育层次,每年的毕业生近万人,是出版业发展所需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本文通过出版产业链瓶颈迁移反映出的对出版教育的需求变化,重点讨论占主要培养层次的本科出版人才培养视野与培养模式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文章以出版的视角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出版历史,为出版界、文化界、学术界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传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历程,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光辉成就.百年出版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是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主要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开拓建设者,是中华文化走向复兴的坚强领导者,激励着出版界、理论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建设出版强国启新征程、谱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的基石;出版,是知识传播与信息积累的手段.可以说,教育出版于国于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教育出版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崛起,从编写中小学教科书到编辑大学教材和学术专著,从出版单行本到推出大型丛书,中国现代教育出版的发展轨迹从一个重要侧面展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郭志菊 《编辑之友》2010,(11):92-94
当前出版业正在加速转型,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出版学教育专业准确定位、合理设置课程和教学模式,把目前出版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作为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以使出版教育适应出版发展的需要.这不仅是出版业界的期望,也是我们出版学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红色主题出版是出版社选题策划的重点,在融媒体理念影响下,如何增强红色出版物的可读性,如何让红色读物适应新时代的读者需求,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2021年年初以来,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的各类文章和著作不断推出,至六七月份形成高潮.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以建党百年为焦点为重点的主题出版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出版研究领域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出版史的研究中,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新成果,大大丰富了红色出版的内蕴,扩大了红色出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大量数据分析阐明了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教育出版后来居上、独霸俄罗斯图书市场半壁江山20年的主要原因,重点阐述了俄罗斯教育出版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背景下中俄两国出版企业在教材出版、数字教育等领域开展合作恰逢其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现有出版社130多家,大多数是私人出版社,其中大型出版社13家.全国的出版业中心是雅加达、泗水、万隆、棉半、巨港.主要出版印度尼西亚文图书,少量出版物用英文出版.印度尼西亚出版商协会、印度尼西亚书商协会是主要的行业组织.教育与文化部负责管理与监督出版社的出版活动,负责开展促进出版业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记者 杨驰原)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教改的不断深入,教育出版也面临着很大的变局.为总结和展现我国教育出版发展现状,探索教育出版创新模式,从而提高教育出版发展综合水平,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成功举办了两届教育报刊业发展高峰论坛的基础上,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科学研究中心、全国教育出版社发行协调委员会,于4月15日在长沙"全国教育出版发行研讨暨图书展示会"期间,以"中国教育出版的变局和走向"为主题,举办了首届中国教育出版发展论坛.论坛由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协办,全国30多家教育出版社、十几家综合性出版社以及部分民营公司的代表共近百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20.
从出版产业整体来说,大体上可划分为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等三大板块.一般来说,在出版产业三大板块中间,从总码洋、总印张、总印数等几个指标之间的比例来观察,教育出版所占比例要大一些,这是由于教育出版所面对的读者群体比较广泛的缘故.我国近十多年来出版统计数据提供的情况,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在我国教育出版所占比例大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偏大,而是教育出版一头独大,特别是从总印张、总印数等因素看,我国教育出版所占用的出版用纸占出版总用纸量的65%以上.这就是说,我国造纸厂每年所生产的用于出版业务的纸张有65%用于中小学教材、大中专教材、职业教育教材和教师教育教材等出版方面.教育出版如此大量占用出版用纸以及在整个出版物市场占有较大份额,是正常现象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是可喜的,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可喜的事情,我们无须回避和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