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晚期斯多亚哲人塞涅卡曾在写给其友人卢基里乌斯的第1封道德书信中指出,时间是每个人都应该收集和保存的财产。那么,应当"如何收集和保存时间"呢?塞涅卡诉诸早期斯多亚哲人克律希珀斯的时间理论做了如下阐释:时间本质上是人的生命财产,它为此应该被收集和保存。但收集和保存时间之关键不在于把握更多的时间量,而在于合乎自然的生活,即在当下自愿从过去筹划未来,以便自己能在面对外部世界的变化时做到泰然处之。  相似文献   

2.
古罗马斯多亚学派的塞涅卡以《美狄亚》与《论愤怒》这两篇著作表现了对于愤怒——邪恶的激情的伦理关怀,阐述了其追求“按照自然生活”、追求“最高的善”的纯粹理性哲学思想。作为政治家与哲学家的塞涅卡认为愤怒是导致人类战争和苦难的直接原因,是应该完全禁止和杜绝的。塞涅卡否认入世的激情,却倡导以仁慈为主题的政治哲学,看似相互矛盾的思想相互交融于塞涅卡的哲学体系中。  相似文献   

3.
古罗马作家塞涅卡既是晚期廊下派之重要代表人物,亦是影响后世西方巨擘之教化大师。本文试图分析塞涅卡晚年潜心著述、意在指引青年人通达"至善"的教化佳作《道德书简》。通过揭示其外在形式——书信体写作的教诲意图及其内在线索——"友爱"在整部书简的道德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展示古典作家匠心独运之教化技法。  相似文献   

4.
名言趣画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里,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塞涅卡既然基础等于零,那就从零开始吧!—斯蒂芬逊名言趣画@文俭~~  相似文献   

5.
"死亡"是西方古典哲人热衷探讨的重要哲学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造就对此世生活的不同态度。从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到塞涅卡,生死问题都是绕不过去的思想问题。古希腊晚期哲学家伊壁鸠鲁以原子论为思想的原点探讨人的生死问题,针对当时宗教灵魂不灭的观点,提出了死亡的必然性,从而摆脱了宗教对个人内在生活的束缚,并由此提出了他的关于生死问题的最重要的"快乐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德彪西是20世纪最伟大、最重要、最富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之一。他所开创的印象派主义音乐无论在写作风格上还是创作技巧上都完全和之前的浪漫派主义风格不同。  相似文献   

7.
晚期斯多亚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好(善)",是一种道德本体论的哲学。但同时,他也很好的处理了个体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把它们辨证统一起来。他认为,神赋予了人类神性(即理性)。因此可以说,爱比克泰德思想中的宗教色彩很突出,他用这样的方式使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原则进一步趋向宗教的神的观念,在具体的实践中亦展示了这种宗教热诚。  相似文献   

8.
斯多葛学派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一支地位举足轻重的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芝诺、爱比克泰德、塞涅卡等人。他们的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更是对后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斯多葛主义提出的自然法思想、个人主义、世界主义和平等观念是西方政治文化的主要源泉之一,是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重要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育不应像电视、报纸等媒体那样迁就、纵容大众的口味,不应是媚俗的,它的任务是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或者说是为人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古罗马政治家和哲学家塞涅卡说:"一个人可以是好医生、好统治者和好语法家,但没有美德就不可能是一个好人。"由此看来,若一个人的精神是贫乏的、灵魂是空虚的、心灵是苍白的,那么就算他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也不可能是一个完满的人。  相似文献   

10.
绝处逢生     
“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敬佩。”这是哲学家塞涅卡的一句名言。确实如此,奇迹,总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因此,在生活中,当逆境、厄运降临时,恐惧、咒骂都是徒劳的,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强不息,才能绝处逢生、创造奇迹! (慕 林)  相似文献   

11.
名人谈读书     
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塞涅卡(古罗马哲学家,剧作家)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相似文献   

12.
雷蒙德.卡佛是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具有鲜明个性和创作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简单主义的独特风格。本文以他的《谈论爱情时我们说些什么》为例分析了雷蒙德.卡佛的简单主义的写作风格及语言特色,并对雷蒙德.卡佛小说的创作主题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过:“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作为教学设计的灵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取舍,制约着教学过程的详略,引导着课堂发展的方向。目标模糊不明的教学,如同“野渡无人舟自横”;目标定位错误,更会南辕北辙,导致教学无效甚至负效。  相似文献   

14.
《凡卡》一文记叙了主人公凡卡的悲惨遭遇,激起了无数读者对沙皇统治下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我也一样。主人公凡卡刚刚9岁,就被送到鞋匠阿里希涅那儿做童工,吃尽了苦头。正如他在信中写的那样:  相似文献   

15.
名言趣画     
触妞凳下个人不知道她要驶向_哪里,那么狂何风都不是瘾风。 —塞涅卡名言趣画@文俭!山东  相似文献   

16.
周采 《学科教育》2013,(4):122-128
斯多亚学派哲学是整个希腊化罗马时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该学派的悖论性来自其所汲取的思想资源的复杂性。斯多亚精神强调理性、世界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主张“按照自然生活”与积极尽职责于家庭和国家,并重视伦理一治疗学。斯多亚精神反映在教育思想上,突出表现为对苏格拉底道统即唯智主义的强调,并带有明显的人文文化色彩,强调人道思索与公民责任,关心将修辞和美德以及有价值的事物联系起来,要求雄辩家在演说中承担伦理教育的任务,传达那些将社会凝聚在一起的高贵思想,并通过触动人的情感来激发他们的赞美和深刻的奉献。相对知识的传授来说,斯多亚教育思想更关注“人”的特性,重视人格完善,尤其强调人的品德培养对于社会和人生的价值,并蕴涵了西方绅士教育理想的渊源。其对后世西方教育的积极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查文红的事迹读来撼动人心,她像真正的红烛无私地燃烧着自己。我觉得,查文红精神的内涵是以她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由此想到,对于我们每一个在岗位上的教师,一旦选择了从事教育事业以后,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形象是何等的重要。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铸成一把宝剑,在于剑锋的锐利及硬度,而不在于外鞘的辉煌。同样的,使一个人有价值的并不是金钱与财产,而是他的美德。”教师的美德说到底,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了浪漫主义运动的两位代表人物华兹华斯和拜伦的写作风格。二人虽然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但在对待素材的态度和写作技巧方面截然不同,存在可比性。笔者在这里探讨这个问题,以供读者对浪漫主义这一文学运动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欣赏。全文分四部分:(1)浪漫主义运动的基本特征;(2)二者的共同之处:歌颂自然,同情人民的苦难;(3)各自的独特之处:自然的不同意义,不同的政治倾向,不同的语言风格;(4)以上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中的主知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对道德教育的理论还是实践来说,20世纪都是一个主知主义的时代(戚万学,1995)”。这主要表现在知识和认知能力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得以前所未有的强化,道德认知能力包括道德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以及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培养成为道德教育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任务。科尔伯格是主知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是从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英语必修(一)写作有明确的要求:(1)能用恰当的格式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2)能简单地描述人物或事件,并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见;(3)能用恰当的语言书写问候卡;(4)能给朋友、笔友写信,交流信息和情感;(5)能对所写内容进行修改.要求既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