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经典《学记》中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这里的“教”与“学”并不指“教师”与“学生”,而是指“教学”与“学习”。或者说,这一论述应该理解为,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自我的学习与施教于学生,对加速其成长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学”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2006,(8):17-17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刘芬撰文指出《,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在新课程教师培训中,也特别强调“自修——反思”的校本培训方式,让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  相似文献   

3.
从教学相长到教学研三位一体--论教师职后的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对于教师的意义——教学相长的原义通过学习和教学这两条途径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肇始于教师职业产生的初期,教师“以教为学,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最早见于《商书》《,商书·兑命》曰“:学半”。之后《学记》对这种思想做了进一步阐发《,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虽然我们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教学相长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4.
姜华琴 《考试周刊》2014,(26):75-75
<正>《礼记·学记》中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教师来说,教的过程就是教师向教材、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向教师、向教材学习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学内容,而且要积极探索如何构建有效的学习策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做到师生共  相似文献   

5.
《礼记·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教师而言,每份教案后的教后反思就是教师研究自己该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如何在学中教。  相似文献   

6.
王宾  王妍 《教学与管理》2009,(11):29-30
教学相长表达了存在于教师身上的教与学两项活动的相互促进关系,只有教师才能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知不足”和“知困”的体验,并从而产生“自反”和“自强”的意志过程。“自反”和“自强”正是反映了教师在“知不足”和“知困”的情况下,自我不断提高的愿望和要求。从“学然后知不足”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从“教然后知困”到“知闲然后能自强”,正是客观地反映了教师从学到教,教中又学.教学相辅.不断提高的辩证过程。作为教师,不但要以教为己任,更要以学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礼记&;#183;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就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反思可以包括前瞻性反思、过程性反思和后续性反思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在新课程改革中,会学习、善思考、能创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会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做终身学习型教师,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需要。"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汪泉",这"一汪泉"从哪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身修养,使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氛围里,不断  相似文献   

9.
课外语文     
学 ,然后知不足 ,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礼记》注 :反 :内省。相长(掌) :相互促进发然后禁 ,则捍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礼记》捍格 :抵触。不胜 :不能承当其教 ,一作“教不能胜其为非之心”课外语文  相似文献   

10.
1教与学反思的意义以及目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则是从学习与教学两方面提出  相似文献   

11.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对每一个处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礼记&#183;学记》讲到“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相互学习.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被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住。最近。我就遇见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对数学概念如何教学是教师们头疼的事,然而这正是教学的灵魂.关键词:概;套;整合;本质;反思曾问过许多学生,教材有什么用,学生回答,“做练习”;曾问过许多老师,教材怎么用,回答,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在教...  相似文献   

14.
张少波 《现代教学》2006,(12):18-18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日教学相长。”两千年前《礼记·学记》中的教育理想直到今天依然充满着生命力。作为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好高骛远、  相似文献   

15.
《礼记·学记》中有这么一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教学走向进步的标志。从另一角度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教师,在  相似文献   

16.
教研相长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今天套用为教研相长。也就是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学与研究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好”是为了促进“学好”。在相当程度上,教师“教”得怎样是以学生“学”得怎样为检验的。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首先就是学习,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大脑能储备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脑中盛满新鲜的、流动的、充满时代气息的信息,教师才可能在课堂上有睿智的、风趣的、幽默的语言,才可能有激情四射的风采,也才可能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的根本工作是教与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地掌握和运用教学的客观规律,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我国古代的教育著作《学记》上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生从师学习后才知道自己  相似文献   

20.
课后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是一种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思考,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就是这个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