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抓新闻上,不同的记者,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爱跑新闻发布会,爱抓大事要事,抓政治新闻;有的人爱“找领导,听汇报”,从领导的意图中找新闻;有的爱抓经济新闻,工作新闻等。上述这些是必要的,作为记者是应该抓好的,但是作为以写新闻为主的记者来说,应该把抓新闻始终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要忽视生活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何强 《记者摇篮》2006,(6):42-42
大凡采写过批评稿件的记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采访、撰写、交稿、见报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个别稿件总要经历一些磨难和曲折,有的胎死腹中,有的半途而废,有的面目皆非,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也困扰着一些记者,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眼下,在采写批评稿件过程中,有以下几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是“听到问题就发愁,碰到问题绕道走”。有的记者主观上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敢正视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不敢揭示事物的本质,担心批评社会的落后面,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因而碰到问题不敢问津。二是“经济发展与批评稿件对立论…  相似文献   

3.
新闻工作者真实反映客观存在,坚持真实报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传播实践提出的思想上的基本规范。但在如今的新闻宣传报道中,却时常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失实新闻,正如梁衡所说:“假新闻年年有,常常有,有的还过关斩将,被推到评奖桌上,甚至有的还在全国新闻评比中获奖。”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国内不少新闻媒体在实施舆论监餐时频频惹上官司,有的还连遭败北,让人感到烦恼不已,这无疑给正常的批语报道工作罩上一层阴影,背下里,人有免不了会嘀咕:这样下去,谁还敢搞批评报道,其实,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新闻官司,有的确实在客观上出现了侵权问题,而有的却未必,但最后在结案时,有些新闻单位也仍然以败诉而告终,为什么呢其中的问题,往往就出现在拿不出证据证明没有侵权这个关节点上,因此,新闻从业研究证据,强化证据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共同参加某一个会议或某一个大型活动,所报道出来的新闻往往千差万别。有的记者写出的新闻新鲜、生动、有深度,有的写的新闻则十分肤浅,还有的记者干脆没有写出新闻来……其实,其中并非没有新闻,关键在新闻敏感上的差异。什么是新闻敏感?我认为,是指记者  相似文献   

6.
王振祥 《视听界》2000,(1):50-51
新闻评论《岂能“一卖了之”》先后获’98江苏广播新闻一等奖、中国广播好新闻二等奖、至此,我已有52件用品在全国、省级年度好新闻评比中获奖。作品有的得到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批示;有的成为报刊专题讨论的“导火索”;有的被20多家报  相似文献   

7.
我们经常看到,媒体和主管宣传部门常为新闻编排的顺序发生分歧。媒体编辑认为:应当按新闻的价值所含的分量进行编排。新闻价值高的消息放在头条,次之放在二条、三条……主管宣传的领导认为应当按新闻中所涉及的领导的职务编排新闻的顺序,  相似文献   

8.
2001年8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贵州考察工作,新华社为此播发了长篇消息。稿件中的一段话引起我的注意:“有的把国有资产无偿或变相无偿量化给个人,美其名日激励机制。这些提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央的方针、政策。”这是中央领导第一次对当时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的做法进行公开批评。在此之前,作为一名经济报道记者,我对此现象的出现已给予以高度关注并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甚至被誉为“改革的新举措”,有的地方还  相似文献   

9.
“同题竞争”与“新闻整合”这几年,新闻界出现了一个“新词”:同题竞争。意思是,如今的报纸,相同或雷同的新闻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同小异,你有的,我大多也有,“独家新闻”几乎成了教科书上一个单纯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把握专题新闻策划的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题新闻策划,如何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张扬个性、凸显优势,抢占先机,已成为报人面临的一道现实课题。近年来,我们《前卫报》积极顺应新闻改革的潮流,在社领导的具体组织领导下,无论是军事工作宣传、政治工作宣传,还是后勤、装备保障工作的宣传,都围绕中心工作、重大任务,组织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影响的专题策划,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具备了鲜明的特色。这些策划有的在全军好新  相似文献   

11.
田悦 《新闻前哨》2005,(9):93-93
厚报时代,随着读者对图片信息需求的增大,报纸运用新闻图片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除了把有分量的新闻图片放在一版显要位置吸引读者眼球外,加大了以新闻摄影专题为内容的摄影专版的力度和深度。过去,很多报纸都设了摄影专版,但这类专版新闻性普遍不强,有的片面追求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有的追求图片的数量,而没有重视其内容是否具有新闻性和信息量,有的甚至以副刊形式出现于版面。在读图时代,新闻摄影专版的重新定位已引起业界的思考。湖北日报摄影部对摄影画刊的探索,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为了方便工作,如今很多媒体都对记者进行分线,有的记者就被分配专门跑会议。老是听会、写会,时间一长这些记者往往形成了固定的会议报道模式:导语部分、何时何地召开何会;主体部分,某某领导出席并讲话,领导说、领导指出、领导强调等等;结尾部分,某某领导也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什么决定或者会议号召云云。这样的会议消  相似文献   

13.
《新闻天地》2002,(10):15-15
有关涉台新闻报道中的遣词用字是上级领导部门和新闻单位都十分重视的,不容出现纰漏。现将发现的几种情况列出,以供参考。 1、两岸交流日渐活跃,有关经贸人士接受采访时,常口误称台湾为"WTO成员国",或"APEC成员国",有的采编  相似文献   

14.
不同媒体因面对读者群体的不同,其新闻评论的定位也各有偏重。有的以专家学者的专论见长,有的侧重百姓声音;有的注重特定领域内的话题,有的侧重本地区的新闻话题;有的讲究时效快、力求“第一个发言”,有的更在乎观点新锐、辛辣、尖刻,与众不同。无论哪一种定位,新闻评论本身要成为上乘之作,都应该内涵一种大气。这里所说的大气,与孟子所说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浩然之气,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大气的标志之一:是非分明,立场坚定对同一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的评论,其审视视角可以各有不同,但其基本立场不可有偏离,在是非…  相似文献   

15.
(一)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面对同一事件、同一人物,不同的媒体、不同的作者所报道的新闻,往往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有的活灵活现,有的锋芒毕露,有的发人深思,有的则味同嚼蜡甚至不堪卒读。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抛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不论的话,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思想含量使然。综观中外新闻名篇佳作,大凡存之久远的,大都具有很高的思想含量。反之则可能都被归到“易碎品”堆里去了。  相似文献   

16.
广 大读者和地方党报的报人 ,常抱怨领导同志的公务报道太多 ,人们不爱看。这是事实 ,但只说了一面。我说 ,领导干部的新闻报道有多的一面 ,也有少的一面。多者 ,缺乏价值的“炒官”新闻太多了 ;少者 ,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太少了。说领导公务活动中缺乏新闻价值的报道太多 ,是指领导同志参加一般性会议的报道太多了 ;是指领导同志一般性的、不解决问题的下乡活动“每下必报” ,报得太多了 ;是指领导同志应酬性的诸如典礼、开业揭碑剪彩和参观之类的报道太多了。说这几类报道缺乏新闻价值 ,是因为所报道的领导的会议讲话、下乡发号施令式的讲话…  相似文献   

17.
徐国康 《新闻世界》2013,(9):269-270
党报新闻照片不仅仅是记录领导活动的载体,更是树立领导形象、展示领导风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党报摄影记者而言,如何在方寸之间更多地集聚新符号,更好地刻画新时代领导的精气神,是一项常思常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基层通讯员,在本单位开展新闻工作,和报社记者、上级机关的新闻干事比起来,遇到的困难相对更多。尤其是采访本单位领导,更是比较困难:有的领导接受采访时草草而谈、“敷衍了事”;有的甚至因工作忙,根本就不愿接受下属的采访。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问题,有的领导讲了一大堆道理,群众就是听不进去,问题解决不了。相反,有的领导只讲了几句很简单的道理,群众却乐于接受,问题也解决了。这种现象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收到实效,不仅在  相似文献   

20.
潜心开拓华北党报事业的何云,是一位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实干家;还是一位博学睿智有真知灼见的政论家。 由于战时工作需要,陈克寒等其他领导很少在机关,有的常驻北方局,有的常与八路军总部联系,有的到前线或基层采访,经常是何云一人在家事必躬亲地全面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