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力培育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举措。应该通过城乡统筹互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示范者队伍、加强农民自身教育等多种路径来加快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不断壮大社会主义新农民的群体力量和数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注入动力。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特别是随着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推进,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呈现多元化趋势,致使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新情况、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城乡教育统筹改革措施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教育统筹的目的是优化教育资源,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育的整体成效。从教育的全面发展和长期目标来看,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和打造教育园区的方式有许多不足之处,而只有结合重庆市区特点,通过政府的“统筹统管”,建立健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长效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重庆市统筹教育特区,才能实现重庆市城乡教育的长期均衡、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农民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因此,农村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远程教育具有手段的先进性、运行的快捷性、覆盖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等优势,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丁国华 《林区教学》2014,(11):117-118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需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农村成人教育资金、师资等资源,提高教育水平,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富有实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安徽新农村建设中的城乡统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安徽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解决城乡统筹问题,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已有的各项农村政策,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社会各界的帮扶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以先进科技武装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8.
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国家的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力,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既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外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情况良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背景下发展农村微型金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增收和就业问题,需要资金支持,这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新要求。传统农村金融已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发展农村微型金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即依靠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可以通过政府、社会各界力量以及农民的主动参与等各种方式。重庆市作为全国城乡统筹试点省市,应当以现有的农民职业教育发展途径为基础,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各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琼  傅定涛 《成人教育》2011,(1):127-128
经过长期的发展,韩国农民教育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包括国家重视农民教育的程度和农民教育的保障制度及办学体系和农民教育理念。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尤其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最基本的阵地。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有严重的“离农”倾向,这有悖于新型农民培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因此,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着眼,从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出发对农村教育进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是相辅相成、逐级提升的一个整体。在这项系统工程中,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实现乡风文明,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是关键。将教育对象分为普通农民、农民骨干、农村党员干部三个层面,确保三个层面的农民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公共科目”教育,又接受党员先进性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就业技能培训等“专业科目”教育和生育文化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养。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农民教育观点,并将其付诸实践;重温毛泽东农民教育观,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恩的小农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小农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农是伴随着古代农业明而产生、并普遍地存在于古今中外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它的存在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然而,小农及其经济和意识对当今社会现代化则是一个侄梏。中国是以小农为主结构的国家,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对小农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我们还须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小农理论,结合社会主义改造小农的实践经验,解决好理论认识问题,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造小农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高素质农民的积极参与和能动性的发挥,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提高农民素质主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基础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民素质还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农民培养、素质提升方面面临众多因素的制约,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抓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教育、健康教育等,才能实现农民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农业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摘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民素质还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农民培养、素质提升方面面临众多因素的制约,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抓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教育、健康教育等.才能实现农民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农业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是人类活动的源泉和动力,而农村长期的“工具性”教育实践却背离了人的主体性,不仅没有有效地推进农村人口质量对人口数量的替代,更屡屡使农村发展遭遇人才和智力瓶颈,使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陷入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因此,农村发展的根本在于教育的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即在于摒弃“工具性”教育,实施主体性教育,从农村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通过树立并动态把握人的主体性地位形成农村稳定的人力资本,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可持续、科学、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尚有不小的差距。要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加强职业教育,必须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经营素质培训,培养农民的创业精神,更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观念,积极推进农民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