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渭河中上游包括黄河上游的广大地域,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多元文明起源中,是最为辉煌的一元。伏羲文化与距今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在时间与空间上相重叠,是一个文明的不同表象和历史形态,它可能就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主根。中华民族大都认同自己是龙的传人,中国龙与龙文化的产生与形成,也应从大地湾文化和伏羲文化中去发掘。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以龙文化为核心的历史研究观。在史前文明史的研究中,只有把文字记载、考古发掘和民间传说资料并重使用,相互佐证,才有可能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伏羲、女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从考古发掘的大地湾遗物,天水境内不少的地名和名胜,以及史料记载分析,天水地区是“两皇故里”,因而伏羲文化也起源于此.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从天水境内出土的遗址文物和名山名水,探讨“两皇故里”,开发伏羲文化资源,有其独特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地湾遗址的存在年代和出土的纺轮坯、尖状骨锥、大型灶炕、灶台、火塘、碳化的植物种子、小型和大型厅屋房址、彩陶、原始符号、地画等文物,不只说明天水是伏羲的出生地,而且说明伏羲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不愧为"人文始祖".  相似文献   

4.
距今8000~5000年以来良好的地理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是大地湾先民能够较早创造灿烂文明的主要原因。大地湾先民通过改进生产技术、社会组织和迁移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渭水流域在史前阶段是一个传说时代人物众多、文化丰富的重要区域。而地处渭水上游的天水地区,从华胥氏到伏羲氏、女娲氏、炎帝神农氏,再到黄帝,其故里多在这里。以大地湾、师赵村和西山坪等遗址为代表的前仰韶时代文化遗存在以及众多的仰韶文化遗址,以其完整的考古编年和系统的文化序列,真实反映了天水地区由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悠久历史,说明天水地区是华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地湾遗址是我国仰韶文化时期一处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聚落遗址。根据其一、二期文化遗存中出土的工具、房屋、墓葬等分析 ,这里是黄河上游地区一个以农业为主 ,兼营渔猎、采集、家畜饲养、制陶、纺织等手工业的重要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7.
秦安大地湾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重要文化遗存,持续时间长、文化遗存丰富、内涵深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大地湾遗址的保护开发现状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今后的工作应当从交通路线、旅游资源整合、微环境检测和综合评价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善。在遗址保护开发过程中,要以遗址本体保护为重心,兼顾协调与当地百姓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大地湾遗址建成文化与生态为一体的绿色工程。  相似文献   

8.
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距今7800年的大地湾遗址为实物代表.大地湾遗址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为古代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系中国之瑰宝、甘肃之明珠,天水之骄傲.大地湾文化与天水境内的伏羲文化、秦文化、陇山文化、三国军事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源流关系,己为世人所瞩目.然而,憾遗的是,如此重要的文化资源至今未能开发利用,尤其是在文化旅游方面最为突出.就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证大地湾文化与天水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伏羲"始作八卦"是中国文明史上意义重大的一件事,它以神话传说的方式流传下来,后来又有历史文献的记载.从渭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大地湾遗址的发现,能够证明伏羲作八卦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信的.八卦是符号系统,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整体思维. "始作八卦"同时是文字创造的开端.源远流长的周易文化来源于伏羲八卦,而伏羲八卦又意味着中国文字的创造,伏羲作为中国的"人文始祖".其地位应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0.
由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程晓钟先生主编的《大地湾考古研究文集》一书经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面世,这是对20多年来国内关于大地湾遗址及其文化研究的一次整理和全面展示。甘肃省地域辽阔,从很早的古代起,先民们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之上,遗留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考古学以田野工作为基础,通过调查、发掘获得资料,借助其他学科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陈寅恪先生曾指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究问题,则为时代学术之潮流。”而考古学就是能够不断提供新材料,提出新…  相似文献   

11.
符号在中国古代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文字图腾等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图腾是原始文化的基础,凝聚了各个民族对自己家乡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崇拜。在双墩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很多的符号的痕迹,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双墩文化符号的特点和类别,来探讨双墩刻符作为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对于现代视觉符号的传承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考古发掘,在甘肃省礼县鸾亭山发现西汉畤祭遗址。畤祭是秦人独创的祭祀天地祖宗和农神的仪典,并为汉朝所继承,还开创了后代封禅和郊祀天地的祀典。通过古代文献的钩稽和出土遗址及遗物的比对,肯定鸾亭山遗址,就是秦襄公于公元前770年所立的西畤。考证了西畤的祭祀对象、建筑特点及祭祀仪典,并与考古材料相对照,证实了秦人畤祭的真实存在,肯定了西垂及秦汉的西县,就是今甘肃礼县,这在中国早期礼仪文化史及秦早期历史的研究中有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当古陇右的天水有着久远的文明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以八千年秦安大地湾遗址为代表的各种文明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传衍不绝于史的伏羲文化所演绎出的各种神奇而美妙的传说故事,再一次印证了天水厚重绵长的历史。独特的天水武术就是这一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人文环境影响下的产物.天水亦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各种史实表明,在天水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曾经繁衍了最初的人类文化.而武术文化无疑是羲皇故里天水民间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一个地方拥有的人文资源是这个地方文明的象征,也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提高了地方的品位和价值.秦安人文资源因其特色明显和价值较高而被世人所关注.人类始祖伏羲的诞生地、著名的大地湾遗址、三国街亭古战场等均在秦安,这里民俗风情独特,购物市场、果品市场规模庞大,人文资源内涵丰富,在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方面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人类起源,旧石器新石器文化遗址、史前城址的发现、早期农耕文化和文字的起源这5个方面,证明长江是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摇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台湾社会进入富有后现代文明特征的阶段:资讯和电子事业高度发达。这种经济文化背景带来了消费文化的兴盛,复制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一切都成为媒介化的商品,文艺作品也在所难免。文字的复制带来对文字可信度的质疑,文字革命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之一。身在消费文化中,文字的消费成为文字的价值所在,将精英文化通过文字消费深入生活大众,是此思潮的第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3):F0002-F0002,F0003
5月11日,由甘肃省历史学会主办,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承办的甘肃远古文化与华夏文明高层论坛在我校召开。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陇东学院、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天水师范学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8.
哀牢是滇西南地区一个巨大且庞杂的族群.保山是中国历史上永昌郡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昌宁地处永昌、顺宁两郡之间,应属古哀牢国范围,而在此地发掘出的昌宁大甸山古墓群,从时间与空间上看推测属于哀牢文化遗址.关于哀牢的族属问题,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议,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是哀牢地区考古及对哀牢文化研究的重要实证材料,是研究哀牢文明起源发展的基本实物凭据,拟从现有资料出发,尝试进一步揭开哀牢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9.
天水地域文化是以大地湾文化、伏羲文化、先秦文化、石窟文化、三国文化为主体,其他文化形式为补充而构成.天水地域文化具有人本性、承传性、交融性、境界性诸特点.天水地域文化的区域性特色,既彰显了天水地域文化悠久的人文传统,又蕴含着丰富的现代价值,是天水文化强市建设中重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0.
从神话传说、考古发现、历吏事实、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论述陇右文化的生成及其演变.肯定了陇右文化的优长,指出了陇右文化的缺陷,提出了提升陇右文化并使其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一些见解.陇右文化是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本源价值十分突出,准确认识这一久远的地域文化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突破口,也是反思反省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