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新闻英语是大众传播工具在报道英语新闻中使用的文体,有书面新闻和口头新闻两类。书面新闻可称报刊文体,口头新闻可称广播文体、是以声音的形式进行传播。由于其传播途径与报刊文体不同,广播文体的语言也与报刊文体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句子、词汇、语法三方面。  相似文献   

2.
口语化、通俗化、大众化是广播语言的三个基本特征,也是区别其他传媒语言的重要标志。一篇好的广播稿,应充分体现广播语言“三化”特点,层次分明,行文流畅,让人感觉是写在纸上要说的话,读起来朗朗上口,通顺流畅,听起来是娓娓道来,清晰悦耳。 广播语言是在书面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形态,所以,这两种语言形态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汉字的使用及语法规则上也是一致的。但是,两种语言形态,绝对不能混为一谈,不能把书面语言全盘搬到广播稿中,当作广播语言来运用,因为广播语言的语句、语式、语言的修辞、选词造句和书面语言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表现为:书面语言正规、严谨,广播语言随意、自然、以口语化见长。要让广播语言真正体现口语化,要提倡多用短句,不用复句和倒装句,多用动词,少用华而不实的形容词。在采写广播稿的过程中,不少的作者以为形容词用得越多越好,总喜欢用些华而不实的词来描写场景,用大段空洞无味的词汇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甚至以为词汇用得越奇就越好,好像这样才能显得华丽高雅,文笔好,这实际犯了广播语言的一大忌。如:形容某同志平日总是“皮里阳  相似文献   

3.
广播语体是全民语言的功能变体之一,它是社会公认的,在功能上被制约的,在广播这个特殊的交际领域内,为了适应广播的特殊的语境的需要,选择、运用、组合语言交际手段而形成的一套表达手段系统。在言文变体(即口语和书面语这一对变体),中,广播语体属于语言的口语交际形式,是口头谈话体,只不过它不能借助手势、动作、表情,也不能补充、解释,更不能打断。因此,它比人际之间的口头谈话对语言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广播语言属于有声语言,它既不同于报纸的书面语言,也不完全等同于自然形态的口头语言,因为它比书面口语,又比日常的口头语言规范。学习运用好广播语言,是办好广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电视学》一书的第20章至第23章为节目要素编。这一编论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四大要素/语言、图像、音响、音乐。关于语言这一节目要素,作者指出,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也称有声语言、听觉语言、外在语言。用声音传递信息是广播的重要特点。广播的声音要素  相似文献   

6.
张立勤 《青年记者》2007,(17):15-16
美国电子出版预言家罗杰·菲德勒曾将人类传播体系的媒介形态大变化划分为三阶段:第一次是口头语言的兴起促使早期广播领域的出现;第二次是书面语言的产生催化了印刷时代的到来,报纸由此诞生;第三次是电在传播中的应用和数字语言的出现,使传播媒介形态的演化和扩展以惊人的速率在加速。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音义统一的全民交际工具,也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为了充分发挥广播传播声音、电视传播声音和图像的特殊功能,学习和运用广播、电视的话言,对提高宣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广播、电视工作者要尽快提高自己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必须不断丰富词汇,扩大知识视野。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要求是:一、词汇丰富,选用精当。语言是文章的血肉,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对于广播、电视工作者来说,不掌握一定数量  相似文献   

8.
时下,广告界的竞争愈演愈烈。广播广告怎样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位置?怎样扬长避短?了解和掌握广播广告的表现方式即表现艺术十分重要。广播广告工作者只有制作出“语言自然亲切生动、音乐优美动人、环境音响真实可信、创意新颖”的广告,才能拥有广大的听众,拥有众多的客户,达到广播广告诉求效果,下面,笔者就三个方面谈谈广播广告的表现艺术。 一、广播广告的语言艺术 人声语言是广播广告的主体,也是广播广告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广播广告人声语言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既不像口头语言那样随便,也不像书面语言那样精密严谨,咬文嚼字。它更接近于生活,读来上口,听来顺耳,个性鲜明,韵味独特,一听就明白。所以,广播广告人声浯言的创作,要做到通俗口语,准确鲜明,生动形象,亲切自然。 1、通俗口语。广播广告,有如闪电,瞬间即逝。收听广告的人们又处于半收听状态的被动地位。因此,广播广告人声浯言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上口顺耳,符合一般说话的习惯和听觉的要求,要口语化,一听就明白,力戒书面语。  相似文献   

9.
所谓广告,就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形式,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一种宣传手段。广告中有各种符号及由各种符号构成的文本,根据跨文化传播学的分类,我们把符号分为语言型符号及非语言型符号,其中语言型的符号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非语言符号则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声音、图像以及背景音乐等。从跨文化传播学角度来说,语言型符号是主流,但是非语言符号也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本文以广告中的非符号语言为例,对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对新时期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提的基本要求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做到这四点,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准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现代汉语修养主要包括语音修养、语汇修养和语法修养三个主要方面。语音修养主要体现在口头语言中,书面语言中难以体现出来,因此本文所谈的新闻工作者的语言修养,主要涉及语汇和语法两方面。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语言是书面语的一种口头形式,又是听觉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从语音上说,广播电视语言实际上是利用有声语言中的音位和音位变体来发挥其传播信息的作用的。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语言  相似文献   

12.
一广播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一种听觉艺术。用声音传播信息是广播的主要特征,听觉感知是广播的本质属性。广播在宣传方式上,要组织制作宜于显示声音特点的广播节目;在语言运用上,要采用便于听觉鉴别和接受的表达方法。广播特点决定了广播对语言的要求,广播语言不仅要通俗口语,简洁明快,准确规范,让人听得清楚、听得明白,还应当清晰响亮,和谐悦耳,优美动听。广播对语言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口语化广播与其他说话类型不同,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传递几乎全靠有声语言,基本没有其他凭借,声音在广播中是无形无态的,这样与听…  相似文献   

13.
广播语言     
1984年12月20日,日本广播用语委员会,在大阪广播电台召开了第995次会议。在会后全体委员的讲评中,吉泽、外山两位委员就广播语言问题发表了如下一些意见:吉泽委员说,让人听起来费劲儿的口头语言,无非是由于词汇难懂、句子过长或是说得太快等原因所造成的。因此,播音员对这三点要格外注意。外山则认为,广播语言目前还未能由书面文章体向口语体转变。自然,如果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有时句子长点也无妨。不过,正是由于句式复杂的书面语言有时能够为播音员的朗读技巧所补救,也就影响、推迟了  相似文献   

14.
现在来谈广播语言的规范化,可谓旧话重提。旧话所以要重提,是因为它现在仍然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问题。推广普遍话和促进汉语规范化,二十多年前就做为党的一项重要语文政策,在全国推行。由于各方面的努力,普通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语言规范化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汉民族共同语有了进一步发展。广播宣传,对这项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达到全民族熟练地正确地使用普通话,使汉语从语音到文字、从词汇到语法都达到规范化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做长期的努力,是不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孙力 《声屏世界》2005,(6):35-36
广播的“声情并茂”和电视的“声画和谐”都离不开语言。正因为广播电视对语言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才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对社会成员起着示范作用,以至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某个字音、某个词、某个句式到底哪个正确.哪个不正确。人们可能不去查字典。而是说“广播上是这样说的”、“电视上是这样讲的”。广播上、电视上的说法无形中在民间成了判断语言使用正确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孙春兰 《新闻前哨》2001,(12):20-21
广播语言的形象化,就是将广播新闻事实中的那些听众看不到、摸不到的景象、事件和事理,运用鲜明、逼真、具体和生动的语言,通过广播展现在听众面前,使他们身临其境,如见其人,获得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也就是说广播形象化的语言反映的是具体新闻事实的形象、形态。 广播语言应该形象化,这是广播的特点和听众听觉规律决定的,也是广播新闻稿件写作的重要特点。 广播语言的形象化与文学艺术创作中语言的形象化是有区别的。文学艺术创作中的语言形象化,即饱蘸浓墨的描绘和精雕细琢的刻划。广播语言的形象化则不同,它受广播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7.
郝丽萍 《视听界》2005,(1):78-79
美国语言学家DAVID COHLER曾把广播语言的实质概括成“为耳朵写话”五个字。这既是对广播语言特点最简要的总结,也是对广播工作者语言运用的最基本的要求。“为耳朵写话”,这是由广播的信息传播规律决定的。广播语言传播是传播媒体有声语言的传受过程,先有传播主体的有声语言创  相似文献   

18.
广播小说是运用广播元素对文学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它不仅要求播讲者熟练掌握诸如感情重音、逻辑重音、停顿、连接及抑扬顿挫等基本播音技能,而且还要求播讲者具备较深的思想理论水平、鉴赏能力和丰富的学识修养,把书面语言变为有声有色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9.
潘新 《声屏世界》2010,(5):37-38
由于受书面语言撰写规则根深蒂固的影响,广播记者经常会情不自禁地使用一些不很符合广播口播的书面语言。当这样的文本文件要转化成声音文件时,播音员如果只念文字而不对标点符号作适当的解读,听众就不容易听懂而且会误听。因此,对广播新闻来说,对标点符号进行二次解读是其自身传播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一、内在语的概念一篇稿件,作者不可能也不必要把具体内容和思想感情全部形成文字,表达净尽。因为在口头语言基础上形成的书面语言,要求精炼、概括、简洁、含蓄,这既是书面语言规范化的要求,也是书面语言艺术性的要求。假如一篇稿件将一切都叙述得详尽至极,只会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