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从认知角度分析通感与隐喻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感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法。从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两个方面论述了通感的内涵,指出通感不再是一种简单化、概念化的语言现象,更不是为了表达而选择的手段,而是特殊的认知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此外,还从认知角度分析了通感和隐喻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其独立性和排他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感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有着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通感现象是不同感官之间的经验映射,是一种认知方式,它的认知机制与隐喻相同。  相似文献   

3.
通感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有着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通感现象是不同感官之间的经验映射,是一种认知方式,它的认知机制与隐喻相同。  相似文献   

4.
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及隐喻认知模式,对通感形容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阐释,并从中探讨通感形容词词义引申的规律。结果表明:通感形容词的词义以原型义项为中心,以意象图式为基础,一方面通过通感隐喻映射到其它感官领域;另一方面,通过隐喻从感官领域投射到其它领域。同时还探讨了通感的规律和原理以及通感与隐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感现象不仅是语文式的修辞手段,更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方法。以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性理论为框架,从视角化和因果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以loud color和b lack mood为例证的通感现象的认知机制,指出转喻是通感隐喻生成的前提条件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感"的认知性立体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珍 《宜春学院学报》2004,26(1):103-106
通感大量存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通感也是一种隐喻。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阐述了通感的思维与认知方式,指出通感隐喻的认知基础是概念系统中感官域之间的相识性心理联想,在通感隐喻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联想推理机制有着总体的共性和民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通感隐喻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在简述通感隐喻的概念、认知规律后,重点探讨了通感隐喻的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及其构词功能,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角度考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其源域和目标域都是人类所体验到的感觉。文章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而提出一个具体的意象图式——动觉感官图式,旨在探讨通感隐喻的认知模式,并为研究通感隐喻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9.
隐喻既是一种认知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隐喻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传统隐喻观和认知隐喻观从不同的视角来解释隐喻从传统隐喻观和认知隐喻观的视角分析英语习语隐喻现象、隐喻种类及其隐喻意义,为英语习语的理解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多纬度视角的通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感来自人的各种感知的相互联通,是全人类所共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现象.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通感构成了人类普遍的一种认知方式,从认知的视角来看,通感也是一种隐喻.它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到另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形成人类认知客观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成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其本质更是一种认知现象,对隐喻认知的不足阻碍了外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文章从隐喻的分类及其本质入手,探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基于隐喻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语法隐喻在语言的使用和交际过程中是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以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情态隐喻为认知理据,结合广告语篇,从认知的视角来分析广告语篇中的英语投射。不仅有助于解读丰富的广告话语内涵,也反映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隐喻的认知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类思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菥和探讨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旨在探究隐喻研究由修辞到认知的历史发展走向,隐喻认知本质及其产生的认知心理基础,隐喻的认知功能以及隐喻是如何生成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隐喻研究已日渐成为一个新的生长点和有前途的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作为科学领域里一门新兴的学科,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隐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拟在认知隐喻的理论框架下,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过程、人类的认知规律以及语言学三个方面对计算机领域的隐喻现象进行讨论,借以证明隐喻在计算机领域应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岩 《辽宁高职学报》2007,9(5):37-38,47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不同文化的隐喻差异给口语交际造成理解障碍,而对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对高职英语教学来说,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加强对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口语教学中,先从表层文化差异入手,过渡到中层文化差异再延伸到深层文化差异。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策略研究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隐喻作为极普遍的语言现象,与人类的认知、思维关系密切。隐喻研究从最初的修辞学、语言学,拓展到如今认知科学领域,被认为是人们认知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作为同样是认知活动的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隐喻理论研究也为这一认知活动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众多学者和教师探寻的热点问题。本文以隐喻的认知理论为依据,从词汇扩充、语篇理解以及文化的渗透三个方面,探讨隐喻理论在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寻找专业英语精读课教学新的方式方法,以解决枯燥乏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隐喻究其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人类的概念系统通过隐喻手段构筑;人类语言中词义的发展变化也主要源于隐喻。认知隐喻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记忆词汇,系统地拓展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一种修辞,也是一种语用现象。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听者通过共有的认知语境寻找最佳关联的明示、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义的过程。此外,关联理论虽给隐喻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