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宝贝     
杨晓轩摄 《新闻实践》2011,(2):I0004-I0004
2010年12月15日,经过读者网络投票、短信投票产生的15位第二届钱江晚报“新闻宝贝”,在浙江传媒学院演播厅内进行了一场“15进10”的十强PK赛。神奇魔术、深情弹唱、奔放热舞,宝贝们各出奇招、各显神通,他们的气场和腔调征服了现场的评委和观众。  相似文献   

2.
1929年,蒋介石委员长办公室里拆换原有的旧式电话,新安装了美国产的自动电话机。 可这一标志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通话工具当时并没给这位“民国伟人”蒋委员长带来多少轻松愉悦,相反常常是烦恼相伴,以至于他“摔电话”的传闻不断。  相似文献   

3.
姜山 《报刊之友》2013,(3):103-106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浪潮的汹涌袭来,传统媒介在白炽化的媒体市场竞争中为了谋求机遇,相继走上了与网络相互融合的探索旅途,其中网络广播便是广播媒体自身生存方式的一次嬗变。而“云传播”概念的提出,又为新的阶段网络广播的“全民化”、“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铺平了道路,而这又势必使网络广播成为全面实现媒介融合发展战略的关键推手。  相似文献   

4.
时下,平面媒体、电视媒体日新月异,网络媒体迅速崛起。广播作为传统的大众媒体,在经历了一段坎坷而刚刚复苏之后,如何进一步发展,成为广播界的一道新课题。广播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广播是一种“只闻其声,不见人和物”的媒体。这使广播在受众中有一种神秘感,但在感性上、直观上、加深受众记忆上,又成为广播的软肋。为了避广播之短,广播人提出了“看得见的广播”的概念,就是要使广播既能“耳闻”,也能“目睹”。为此,广播人进行了不断认识、大量探索和努力实践,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2月16日,黎川县社苹乡党委副书记邓世昌调动工作“搬家”。上午,他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后,请乡办公室的同志来到他住的房间,移交公共财产。单人床、办公桌、书橱等大件物品一一当面清点完毕。之后,他指着放在茶几上的手电筒说:“这电筒是乡里发的,留给新来的同志用吧。”又从桌上拿起装茶叶的杯子说:“这里还存有半杯茶叶。”打开书橱,里面装满了各类书籍和报刊,他说:“这些书刊和  相似文献   

6.
在1月19日的新春年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杨正泉副主任赠给了我一本他的新作《我与广播》。一看书名,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因为,杨正泉是“老广播”了,他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之后,就分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从编辑、记者、副主任干到副台长、台长,一直到1993年4月才离开这里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工作,近三十年如一日,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内容一定很丰富;而我虽然也是个“老新闻”了,但对广播却仍然是个“空白”,知之不多,能获得这部书自然十分高兴。 为了丰富自己,是夜我回到家里便急不可待地  相似文献   

7.
深切的怀念     
今年5月19日,是著名书装艺术家、诗人、书法篆刻家、韬奋出版奖获得者曹辛之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为了弘扬先生毕生虔诚敬业的可贵精神,学习先生经典书装作品的艺术特色,中国版协书装艺委会在召开换届筹备会期间,安排了“曹辛之书籍艺术研讨会”。按照吕敬人的策划,经过鹿耀世、尚云波选拍图片,刘静精心设计,宝峰集团杨学红、曲丽出面赞助,印制了“怀念曹辛之先生”画页。5月15日上午9时,北京的书装界人士和各省市艺委会代表汇聚一堂,参加“曹辛之书装艺术研讨会”。吕敬人主持发言,并介绍了赴会的邱承德、钱月华、何燕明、刘玉琦、王士忠…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文字的诞生,使人类文明向前跨出了巨大的一步。远古时代,人们占卜记事、刑律法典、歌功颂德、树碑立传,都已开始使用文字,那时文字的载体是龟甲、兽骨、铭鼎、石鼓、竹木简、摩崖等,这可以被称为是人类最古老的书籍了。在这些“古籍天书”之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朦胧又大气磅礴的最原始神奇的气质,作为宇宙间万物之灵的人类,有着大自然赐予的最神奇  相似文献   

9.
前两年,“广老大”变成“广小三”,向广播电台“拜拜”的广播工作者一个接一个。有的改换门庭,有的下海经商…… 他却20多年如一日,对广播工作一往情深,如痴似醉。曾有多次“跳槽”机会向他招手,他硬是贫贱不移。他淡泊名利,如同一位辛勤的老农,默默耕耘在广播这片土地上。 被人誉为“广播迷”名叫雷明德,是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首届“韬奋新闻奖”提名奖获得者。(全国地市以下新闻单位仅他一人)。 今年6月,当雷明德到北京参加“全国新闻奖获奖者研修班”学习时,我们采访了他。 出生于陕北农民家庭的雷明德,幼年家境贫寒。解放后他才有了机会上学读书。他读初中时就开始在《延安报》上发表消息、通讯。学生时代他品学兼优,18岁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8年,雷明德成为广播记者。在担任电台记者、编辑、专题部主任、总编室主任的20多年中,“办好广播为人民”就是他人生的最大追求。他协助电台领导,同80多名广播工作者一起,把宝鸡台办成了全国最有影响的地方电台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安福县广播电视局60多号干部职工中,有一位资格最老、年龄最大、技术最好、工作最忙的“老广播”。他是谁?他就是原安福县广播站站长、现已退居二线的谢洪裘。老谢从部队到地方,一直在广播电视局工作,一干就是38年。春去秋来,不管是在广播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还是当今广播被称为“广老三”的年月,他都是矢志不移,对党的广播事业有一种诚挚的爱、几十年来,他把自己壮美的青春、全部的心血和智慧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党的广播事业。“此生无他求,只为广播忙”是对他一生热爱广播工作的真实写照。在安福乃至吉安地区广电系统中,熟…  相似文献   

11.
“服 装大市 ,服装强市”是港城宁波一张亮丽的“名片”。昔日的“红帮裁缝”曾经创造过这样的辉煌———制作出中国第一套西服和中山装 ,开设了第一家西服店 ,撰写了第一部西服理论书籍 ,这些“第一”足够令世人刮目相看。如今 ,“红帮”故里又成为名扬海内外的中国“服装之都”。据统计 :中国纺织总会推出的“中国十大西服排行榜”上 ,宁波的“杉杉”、“罗蒙”列第一、第二名 ;在“中国十大衬衫排行榜”上 ,宁波的“雅戈尔”已连续几年稳居第一。此外 ,还有一大批像“一休”、“太平鸟”、“洛兹”、“培罗成”、“步云”那样全国非常知…  相似文献   

12.
早些年从南斯拉夫“逃窜”到美国后又在墨西哥成名的世界名帅在1999年冬天有雪的季节来到了北京。在天坛饭店,他签下了被他称为“生命中最大挑战”的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任命书。博拉·米卢蒂诺维奇,一个在世界足坛享有“神奇”美名的大人物从此与中国开始了一段有趣的缘分。  相似文献   

13.
复旦大学出版社在出版了教科书《新闻评论学(修订本)》后,最近又出版了新闻业务丛书《广播评论——功能、选题与语言艺术》。《广播评论》一书的作者仲富兰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评论员、主任记者、《今日论坛》节目的主编。该书较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成功经验与作者的真知灼见,努力研讨广播新闻评论的特殊规律与写作技巧,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目前,有关新闻评论写作的书籍不少,然而花30多万字专门研究广播评论的书籍还很罕见。  相似文献   

14.
书籍装帧的表与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装帧的表与里郭可慈随着现代商品意识的渗透,“包装”的重要性越来为人们所认识并关注。一个歌星一经“包装”,他(她)的盒带、光盘就能卖得俏。*“日用品、食品、服饰等也无一不需要精美的“包*装”。书籍说到底也是商品,虽云特殊,概莫能*外。受这股“包装”...  相似文献   

15.
老台长上了年纪退下岗位,上级为我们电台调来了一位新台长。上任伊始,新台长便向大家介绍自己干电台是“外行”,要向大家学习。于是,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新闻业务书籍,市里的各种活动和会议常有他采访的影子。去年“严打”期间他跟着公安“蹲坑”,把“严打”战果和干警们的酸、甜、苦、辣及时告诉听众。有一次,他为了采访一个基层典型事迹,七八十里路来回跑了三、四次,花了七八天时间。有人不解地劝说:又不是拿去评奖,何必费这么大劲。他一改往日随和的脸色反驳道:“新闻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社会上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  相似文献   

16.
“页码”是现代书籍中最不起眼,但又最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不过,这种要素并非随书籍出现而出现。中国书籍中最早具有部分页码功能的可能是简册时代的“简号”,但简号与页码又有很大差别,使用也不广泛。纸质时代后的最初数百年中,中国书籍的主要形态是卷轴,但卷轴却没有使用过任何页码符号。较多使用页码的是梵夹装,但数量也不是很大。雕版印刷时代,中国书籍第一次大规模使用页码。这应该是中国书籍独立产生的页码,与同一时期西方书籍上的页码没有关联。普及后,页码对书籍的阅读和利用产生了深层次影响。但和西方页码系统相比,中国自主产生的书籍页码系统有一定缺陷。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引入,中国书籍上的页码系统逐渐被取代。  相似文献   

17.
杨越 《记者摇篮》2005,(12):41-42
标题如同文章的“眼睛”,地位至关重要。标题写得好可以使整篇作品为之增色,甚至让一篇平凡的文章立即鲜活起来,收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作为广播新闻基本体裁之一的广播通讯.其标题的意义更是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8.
最近,扬州人民广播电台创作的广播剧《白衣圣人》继获得江苏广播剧一等奖和“五个一工程”二等奖后,又获全国二等奖。由于工作的原因,笔者再次听了广播剧《白衣圣人》。短短的几十分钟,笔者的情感不由自主地被带进那茫茫的帕米尔高原,带进那一个个神奇的故事。随着剧情的波澜而跳跃,随着剧中人  相似文献   

19.
“广播稿完全是让人听的”,这是教育家叶圣陶50年前对广播稿语言特点的高度概栝。他说:“咱们听读报、听广播,有时候听得完全明白,好像看了书面文字一样,有时候心里一楞,不明白听到的话是什么意思,又不便仔细揣摩,因为读报的人广播的人并不等咱们。一揣摩,以下的话就滑过去了,这就说不上完全听明白。可见便于听和不便于听的分别显然是有的。”叶圣陶认为,广播稍纵即逝,“听”是制约广播语言特点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今年7月24日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编辑出版家和新闻工作者邹韬奋逝世五十周年.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韬奋先生的功业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永垂不朽,他的名字将永远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为了学习和继承韬奋精神,我们认真阅读和研究了邹韬奋的著作.特别是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1994年1月24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更感到研究邹韬奋的编辑思想,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办好报刊,具有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他的许多看法没有过时,他的许多做法仍然可以作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参考和指导.一邹韬奋从1926年10月接任《生活周刊》主编,到1941年12月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他被迫停止出版他主编的《大众生活》,前后从事了十五年的编辑生活,其间,他办了生活书店,编过书,办过《生活日报》,具有书籍和报纸编辑经验.“报纸好像秒针、刊物好像分针、书籍好像时针,都围绕着时代的轴心旋转前进,它们之间既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特别是报纸编辑,要在有限的版面里容纳最大限度、最引人注目的新闻信息,编辑的技术要求比杂志和书籍复杂得多,而书籍编辑在知识的稳定性、全面性方面又比报纸编辑严格得多.”可以这样说,邹韬奋是编辑的全才,他的编辑经验是他编辑报刊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