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艺术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作为每天都要面对数以万计读者的报纸,办报人员应该有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广阔的文化视野。为提高采编人员的素质,邯郸晚报编委会将市内十余名文化名人请到报社,让他们为编辑记者讲书法绘画,谈散文杂文写作,说摄影歌词。编辑记者走近高雅艺术,激发  相似文献   

2.
让读者看到编辑部的精神报纸的可读性既体现于内容、技巧,也体现于记者的肯于吃苦和编辑的匠心。因此,编辑要为记者“开绿灯”,支持记者采写“见精神”的新闻。要使读者从报上看到记者的精神。记者的精神,首先体现于新闻的时效。头天夜里发生的事,记者连夜采写,第二天就见诸报端。读者就可以从这些时效性强的新闻中看到记者不辞辛苦的精神状态,受到感染。满版都是时效性强的新闻,读者可以感到“这拨人确实有点办报的样子”;相反,满版都是姗姗来迟的新闻,也会使读者  相似文献   

3.
对于党报来说,报道时政新闻是职责所在,如何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势报道时政新闻,从而让读者喜欢看、读得懂,是我们党报编辑记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市报人》2007,(4):I0003-I0004
邯郸日报社下辖三报一刊一网站:《邯郸日报》、《邯郸晚报》、《中原商报》、《新闻丛林》和邯郸新闻网。拥有正高职称(高级编辑、高级记者)12人 ,副高职称44人,中级职称59人。  相似文献   

5.
《采.写.编》2007,(2):F0002-F0002
邯郸日报社下辖三报一刊一网站:《邯郸日报》、《邯郸晚报》、《中原商报》、《新闻丛林》和邯郸新闻网。拥有高级编辑、记者12人,有副高职称者44人,中级职称者59人。  相似文献   

6.
李傲 《记者摇篮》2005,(2):42-42
如何让高深的科技理论、科技成果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在报刊,让读者“零距离”接触,这是每一个编辑、记者都会遇到较棘手的问题。笔者从近期的科技新闻采编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传播科技新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报纸是大众化读物。因此,采写和编发新闻时要充分考虑到一般读者的知识水平。不仅要让读者了解这一新闻所传递的信息,而且还要帮助读者掌握理解这一信息所必需的知识。从记者角度着眼,就是要恰当地运用新闻背景材料,通过文内背景,让读者看懂新闻;从编辑角度着眼,就是要在编发新闻时配发必要而简明的相关的资料,通过文外背景,让读者看懂新闻。  相似文献   

8.
走近新闻     
走近新闻马培军作者简介:马培军,男,32岁,金陵晚报社综合新闻部记者。参加新闻工作10年来,当过校对、夜班编辑、记者。参与编采的版面及新闻作品,先后19次获全国晚报及省、市好新闻奖;1995年获南京市首届优秀编辑(记者)提名奖;1996年,入选南京“...  相似文献   

9.
韩丽 《记者摇篮》2008,(7):53-54
笔者从编辑记者的组合意识、强化报纸特性的思想、让读者参与版面活动的观念这三个方面,谈一谈对版面观念的理解。 一、编辑记者的“组合意识” 如果把编辑记者的工作称为“个体劳动”,无论是对来稿或新闻素材的取舍,还是提笔撰稿,都是以编辑记者的个人判断为第一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法治类新闻成为许多媒体和读者最关注的热点和卖点。笔者担任《昭通日报·法治特刊》版编辑四年来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注重法治新闻标题制作的巧、鲜、美,让《法治特刊》成为读者特别喜爱的新闻版块。巧妙中不会弄巧成拙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吸引读者关注的关键,只有标题做得巧夺天工,才能让新闻有美感,让读者有深入阅读全文的愿望。但是,现实却是,一些媒体的法治新闻为了吸引眼球,标题做得很暴力和血腥,弄巧成拙,读者很是反感。所以,巧妙地制作好法治新闻的标题,是考验一个编辑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试金  相似文献   

11.
新闻短不短,不是我们记者、编辑想不想短、能不能短、短不短得下来的问题,而是读者愿不愿意看、看与不看的问题。从读者角度来考虑、审视、回答问题,是探讨新闻长短与否的最基本的法则、最主要的原则、最根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一位报人曾说过,报纸编辑的功夫,相当一部分“藏”在他所编辑的报纸里。这话说得十分含蓄,但也道出了报纸工作的真谛。 作为记者,其精神产品每天与读者见面,其中不少新闻佳作更是受到万千读者青睐。而编辑身居幕后,充当专做“嫁衣”的裁缝。他们的精神劳动倾注在浩如烟海的报纸里,倾注在每一篇新闻稿件中,却鲜为人知。 也许正是这种职业的特点所致,记者往往受人关注,受人尊敬,而编辑常常被人忽略。有人误以为,要办好报纸,只要有一批拉得出、打得  相似文献   

13.
翻开报纸,充斥版面的会议新闻多数是一副生硬的面孔,不是某某领导强调,就是某某领导要求,让读者望而远之。会议新闻的这种状况,造成读者既不愿看,也不愿听,这让部分记者和编辑在思想上存在着写会议难、写会议烦、写会议新闻难出新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14.
编辑是编辑部里的把关人,是新闻作品的再创作者,是记者、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编辑在新闻工作中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所有新闻稿件都要经过编辑的选择、加工、再创作,才能同读者见面。因此,新闻报道文风的好坏,新闻作品的优劣,都和编辑作风有直接关系。编辑只有树立起优良的作风,  相似文献   

15.
正时政新闻相比社会新闻,读来枯燥,没社会新闻那样吸引眼球。而作为任何一张报纸,时政新闻的地位又十分重要,如何让时政新闻抓住读者的眼球,如何让党的方针、政策、思路更好地"入读者的眼,进读者的心",需要记者和编辑用心思考。《伊犁晚报》积极传播当地政府的声音,成为政府联系市民的重要纽带,在当地有着良好口碑和固定读者群。该报致力让时政新闻贴近民生,达到民生意识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16.
编辑和记者,一般都知道背景的妙用。因为新闻背景可以充实新闻内容,衬托新闻的意义,增加新闻的说服力。背景之与新闻,好似一幅完美图画的组成部分。少了它,画面模糊、意义不明、失色、呆板,读者看了,会感到不知所云。背景很重要,但并非背景多,新闻才写得好。有的新闻只须加上一两句背景,全局就活  相似文献   

17.
邯郸日报社下辖三报一刊一网站:《邯郸日报》、《邯郸晚报》、《中原商报》、《新闻丛林》和邯郸新闻网。拥有高级编辑、记者12人,有副高职称者44人,中级职称者59人。《邯郸日报》创刊于1952年3月1日,现为对开八版,周六刊。近几年来,遵照“以典型立权威,以深度见特色”的办报理念,不断强化新闻评论、深度报道和典型报道的功能,党报权威大气的特点得到  相似文献   

18.
当新闻信息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时,如何吸引读者的眼球,如何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多的有效信息,从而在“快餐时代”赢得读者,赢得竞争,是所有记者、编辑们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现在可供读者选择的报纸、新闻众多,因此,在新闻传播理念上,正如项晓宁先  相似文献   

19.
报纸新闻的可读性是读者的要求,也是编辑、记者的追求。强调报纸新闻的可读性,是为了让读者接受更多的新闻。这就是说,报纸新闻的可读性的强或弱,直接关系到新闻价值的体现,这种新闻价值的体现,表现为报纸社会效益的提高和报社经济效益的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报纸新闻的可读性越强,报纸的生命力也越强。  相似文献   

20.
报纸作为平面媒体只有"二度空间",尽管有人说信息社会是读图时代,但是目前中外绝大多数报纸的版面还是以文字新闻为主.随着读者需求的变化,如今各类报纸更加注重运用纪实照片来传递新闻,让读者一目了然.在报摊上往往刊有大照片、大标题的报纸与版面更能吸引读者眼球.重视运用照片,努力提高报纸的视觉新闻,逐渐成为广大编辑记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