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萍 《东南传播》2011,(8):106-108
宋教仁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革命家和报刊政论家。留日期间,宋教仁在东京发起创办了《二十世纪之支那》(以下简称《支那》)。除参与创办《支那》外,宋教仁还为杂志撰写了大量文章。这些文章辛辣深刻,使得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笔者试图根据相关史料展现宋教仁创办、经营《支那》的经过,并揭示其与《支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自90年代以来,人权问题成为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199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有关人权的图书《世界人权约法总览》,1991年又推出《当代人权研究丛书》,1993年出版了《世界人权约法总览续编》,为我国开展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从前,报馆、杂志社的负责人是称作主笔、总主笔的。譬如,《时务报》总主笔是梁启超,《苏报》的总主笔是章士钊,《民立报》主笔宋教仁,《时事新报》主笔邵飘萍,《民国日报》主笔沈雁冰,《大公报》主笔张季鸾等等。称之为“主笔”,“总主笔”,当然是说他的责任是主持报或刊的笔政,但也包含着他是主要笔杆子的意思,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即:“第一把刷子”。特别是,他们承担报纸、杂志的重头文章——政论、社论、社评、时评、新闻分析的撰写任务。事实也正是如此。梁启超、章士钊、宋教仁、邵飘萍、张季鸾  相似文献   

4.
宋教仁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典型的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他所从事的推翻封建专制的革命活动以及存民初致力于建立政党内阁制所作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宋教仁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事,是他撰写了一部六万字的《间岛问题》的专著.用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证明,延吉地[区从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并且指出,保护这一地区不受侵犯,对于巩固中国的国防安全和开展东北地区的革命运动,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间岛问题"的起源,宋教仁写《间岛问题》一书的过程,日本介入"间岛问题"的目的及"间岛问题"的最后解决作了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8月4日:宋教仁、胡汉民、董特生等在东京新宿章太炎寓内研究《民报》工作,决定由章太炎担任该报总编辑。《宋教仁日记》1906年8月4日条记载其事称:“董特生遣人来,邀余今日下午至新宿章太炎处议报事。下二时,余遂至新宿,先至宫崎滔天家,不遇,及至章太炎处,坐谈良久。特生、胡展堂亦至,乃议以太炎为总编辑,每月报由其总纂焉。”  相似文献   

6.
《宣言》所阐明的共产主义理想曾鼓舞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者,无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还是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孙中山、宋教仁、廖仲恺、夏叶声,无不受其教育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国新旧约法与蔡锷的认同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两部具有宪法性质的约法--旧约法和新约法.旧约法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新约法即<中华民国约法>.作为缔造中华民国的功臣,被誉为"一位干练而有学者风度的湖南籍将领"[1]的蔡锷,更多地认同了新约法.他对新约法的认同,主要是基于对国情的认识.本文通过考察他对民国新旧约法的态度,更好地认识民初社会和民初宪政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谈到近代中国民主宪政的历史时,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宋教仁.过去百年研究,无不将宋教仁视为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特别是他最后悲剧性的结束,更是令人唏嘘不已,既为宋教仁一个鲜活的生命如此终止而惋惜,又为中国民主政治失去这员大将而抱恨.许多研究者甚至以为,假如宋教仁不死,假如宋教仁如愿筹组议会第一大党组阁成功,中国民主政治应该能够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赵芷仪 《兰台世界》2016,(24):92-94
宋教仁被誉为宪政之父,是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积极提倡者和践行者,本文追溯宋教仁的革命生涯,以民主宪政的角度剖析宋教仁的一生,纪念这位杰出的革命先行者。  相似文献   

10.
新闻在线     
深圳市委约法五章精简政务会议报道 青海出台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方案 银川市新闻宣传考察团赴深圳等六城考察 16则违法广告被叫停 《风雨天涯》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女性参政运动围绕参议院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会拟订的《选举法》,以及同盟会联合其他政党合并成立国民党,修订党纲而展开,显示女性要求男女平等权利,积极参政议政的愿望.文章从馆藏“孙中山复参政同盟会女同志函”的内容、历史背景等,探讨女性参政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有资料称,报人张季鸾1913年第一次入狱,是因为对宋教仁案不平。但是具体情形如何,一直不得而知。笔者经过研究发现,还在留学日本时,张就对宋深表钦佩,并称其为湖南三杰之一。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并进入上海《民立报》服务。其时一度也在该报工作的宋教仁,基本已脱离报馆,直接投身于政治。在此期间两人并无多少接触,但间接通过好友于右任、康心孚等,张对宋之人品及政治观点还是比较了解的。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职位.1912年10月6日,袁世凯胁迫国会选其为大总统,不久又解散国会,篡改《中华民国l临时约法》,规定大总统“总揽统治权”等,实行独裁专制。  相似文献   

14.
正南北之争,剩余关税怎么分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暴毙后,流亡日本、随时准备发动革命的孙中山重回中国。1917年7月,张勋冒天下之大不韪,拥清废帝溥仪复辟,这令身居上海的中山先生极为愤怒。他召集在沪陆海军及国民党要人,讨论拥护共和、出师讨逆大计,决定率海军舰队南下,发起护法运动。舰队尚未抵达广州,段祺瑞就杀得"辫帅"溃不成军,重执北京政府牛耳。为把持朝政,他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将自己主持制定的这部《临时约法》视若生命,因为它是共和的象征,是被迫让出政权后的底线。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  相似文献   

15.
1905(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6月1日(四月二十九日):《重庆日报》负责人卞小吾以该报攻击清政腐败、鼓吹民主革命,被地方当局诱捕至巴县衙门软禁,旋奉四川总督锡良之命,解往省城监狱拘押。《重庆日报》因此停刊。 6月3日(五月初一日):《二十世纪之支那》在日本东京创刊。宋教仁、田桐、程家柽、黄瀛元、白逾桓、陈天华等主办,程家柽为总编辑。《发刊之趣意》自揭其主张为:“对  相似文献   

16.
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三个革命组织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为加强革命宣传,同盟会于同年11月26日在宋教仁主办的留日学生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的基础上,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出版发行,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每月一期,共出26期。始由张继主编。《民报》出版后,刊登了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卖国,介绍法国革命和俄国1905年革命,声援殖民地人民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历史档案》1991年第1期发表了赵友慈同志所撰《中华民国国旗史略》一文,读后,笔者认为其中两个问题值得商榷。1.关于旗中“青天白日”的位置。赵文认为“青天白日”在旗面右上角,此说不准确,应是在左上角。南京国民政府在1928年11月2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1931年6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和1947年1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等国民党中央政府文件中都明确地写着:“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相似文献   

18.
易然 《湖北档案》2003,(5):36-38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45分,上海沪宁车站,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遭到暗杀,成为民国建国后第一件政治大血案。 宋教仁为什么会被杀,被谁所杀?一时间谣言四起,众说纷纭。 1904年,宋教仁与黄兴、陈天华、刘揆一等在长沙创立革命团体华兴会,宋被推举为副会长。此后,他积极联络革命志士,筹划发动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留学东京,继续革命活动。在资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宋教仁认为只有建立政党内阁,才能把实权揽到革命  相似文献   

19.
《文献》杂志2003年第4期《简述国家图书馆藏革命历史文献中的伪装本》一文介绍了该馆收藏的伪装本若干。其中有一部伪装作周作人先生《秉烛后谈》的宣传中共工商业政策的小册子,收录了19篇中国共产党中央或领导人的讲话、报告等文件。笔者有幸也收藏有该本。现将有关情况补说如下: 据笔者查考,这些文件中成文时间最晚者为收在"谈卓文君"篇名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约法八章》,此文是1948年12月中旬,毛泽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高唱新闻自由的绝妙讽刺国民党蒋介石背叛大革命后,为了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曾以各种方式表示保证尊重人民群众的新闻自由等基本民主权利。南京政府建立后,蒋介石不仅表示要严格遵守孙中山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人民应享受的一切权利,而且在《中国国民党政纲》中宣布:“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居住信仰之完全自由”。在“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