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教育物质层面现代化、精神层面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指出学校在追求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围绕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说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教育物质层面现代化、精神层面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指出学校在追求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围绕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说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大文件明确规定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这充分地表明我们党已真正意识到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国经济高效率增长的战略选择。一、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促进作用“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以总产值、净产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来表示,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货币资金的有效增长和合理配置。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果片面地追求物质资源、货币资金总量的增长,而忽视人力资源的增长和配置,那么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货币资金三者就无法彼比协调,从而有效的经济增长就难以实现。因为人力资源可以说是一国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它是开发自然资源,积累资本,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教育对经济增长有巨大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劳动力再生产上。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重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包括与劳动阶级解放密切相关的三个层面:从社会生产力层面看,经济全球化是基于社会技术形态的一种必然趋势,它作为现代生产力社会化发生的全面展开,能为劳动阶级的解放提供物质前提,也加剧地区发展差距和两极分化;从生产关系层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是垄断资本的全球辐射、扩张和控制,它作为利益关系异化的极端形式,列接近劳动阶级的解放;从国际经济战略层面看,经济全球化被说得过分了,要警惕它被扭曲成为少数发达国家企图化解多极化趋势,谋求霸权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过程”视角提出,“教育研究现代化”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教育研究的现代性不断增加的运动过程;进而剖析了教育研究现代性的主要“成分”,认为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研究视野的国际化、决策制度的知识化和管理制度的人性化、研究范式的科学化和研究手段的信息化,分别是“教育研究现代性”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基本趋势或走向。  相似文献   

6.
论课程现代化的四个层面与时序模式 一、课程现代化的概念   笔者认为,课程现代化的“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概括地说,“课程现代化”是指适应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使课程的现代性不断增长与发展的动态历史过程,是一个内在与外在的统一过程。   二、课程现代化的四个层面   1.工具层面。即课程的物化形态,主要指教学大纲和教材。   2.制度层面。即有关课程管理的一系列法规和文件,由国家司法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所制定,用以规范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   3.价值层面。即有关课程的价值取…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又说:“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显然,社会发展的战略模式选择,是我国现代化中的一个十分重大的事情。国外关于发展模式的讨论在近数十年比较热闹。有论者粗略统计了一下,目下大概存在着或曾经存在过十几种主要的发展模式。从理论形态的层面看,国外在本课题的研究宣传上,大体可依次分为四大取向。一、传统发展现余波。按照这种取向,社会发展仅仅是经济增长或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人们往往…  相似文献   

8.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我国今后五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这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和环境已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在未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应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质量经济”问题已成为理论研究的新的重要课题,本在阐述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构成的基础上,结合温度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从金融支持机制的角度对相关指标的优化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保护好生态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良好的生态基础作为生产力条件,生产或劳动就不能持续地发展。“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保护生态基础不等于不生产或零增长,否则,人类社会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有句著名的格言:不再是“摆脱劳动”而是“解放劳动”,实现“稳态增长”。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充分认识到,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收入分配以及社会现代化等固然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它们最终只属于工具性范畴,而人的发展和人类福利才是目的。其次,树立人类代际公平的观念。从自然资源的客观有限性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类代际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的发展要以人类代际公平为原则,把发展建立在尊重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的基础上,自觉屏弃传统的发展观念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给子孙留下蓝天绿水青山,留下发展和繁衍的空间。再次,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发展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发展循环经济,使用智能技术、软技术等将“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式开环式线型流程改变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的闭环式流程,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以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从而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0.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力图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制定现代化战略。从“两步走”、“大跃进”到“四个现代化”,再从“三步走”到“新三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与部署在各个阶段的发展演进,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In case of that human civilization was viewed as an integrated organism, the Periodic Table of the Civilizations (PTOC in short) has been formulated and recommende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periodicity of core elements of human civilization. It divides the frontier process of the human civilization from the birth of humankind to the end of twenty-first century into 4 periods and 16 stages, and in which four periods include that of primitive cultur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knowledge civilization orderly, and each period includes four stages, that is, start, developing, maturing and transition stages sequentially. There are three approaches for the arrangements of the PTOC, that is, simpl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tables. The big period of earth civilization refers to that from the primitive culture to the knowledge civilization, and then big period of space civilization will begin with the astronautic civilization. The first modernization witnesses the great changes and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to the mod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then second modernization from the modern industrial to the higher modern knowledge civilization. The periodic table, coordinate system and roadmap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world modernization have been formulat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相似文献   

12.
解读政治的现代性——兼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政治的现代性是指政治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特征,它是社会现代性的一个方面。现代政治明是在政治现代化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现代化的结果,是政治现代性的一个具体体现。政治明对于实现整个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结合中国国情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版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出版从传统到近代的过程,出现了许多新质,这些新质是出版近代化的内容,本文从机器文明的技术物质基础,知识分子的转型,新出版观念的介入,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等几个方面,对出版近代化的进程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并得出中国出版近代化的指向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生态现代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现代化理论由于缺乏生态哲学的理论维度和生态思维的有效规范,将现代化得以有效运作的生态系统前提和自然承载基础统统遮蔽,因此,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遭遇来自自然资源体系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严峻挑战。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生态革命,是生态哲学原理和方法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广阔领域的全面渗透和广泛辐射而引发的现代化模式的生态化转型。生态现代化自觉促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成为和谐互动的有机系统,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自然资源的保护增值和生态系统的修复改善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开启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之绿色资本与生态文明之路的有序转换。  相似文献   

15.
重理轻文是一个国家在追赶工业文明阶段存在的普遍现象。以直接经济效益尺度来衡量学科价值是形成认识误区的主要原因。强化文理并重意识才能使尊重人才方略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东亚儒教文化圈虽然接触现代文明较晚,却在其现代化的启动和发展的短暂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儒教伦理的比较社会学研究所得出的儒教伦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假说提出了质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不能割裂而谈的,况且文化也是在不断地完善发展的,儒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与东亚模式的成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探索儒家思想中的积极成分和合理因素,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动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方发达国家第一次现代化完成后,现代文明与现代性分裂同时并存,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借鉴和警示。中国现代化兼具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双重任务,这就需要审视和反思传统现代化中的市场理性与文化非理性之间的关系,实现市场理性的现代转向,建构生态-经济理性,寻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总体布局拓展为包含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在此形势下,作为将来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也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文章从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出发,阐述了公共课在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略论韩国文化发展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韩国,以其惊人的高速发展和迅速崛起,实现了现代化。现代化的实现,当然有其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战略,然而文化亦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韩国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儒家文化在西方理性文化的冲击下,吸收西方工业文明及其理性文化的精华,实现自身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韩国现代文化模式,在这种文化模式的驱动下,韩国创造了“汉江边的经济奇迹”,也实现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进程标志着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世界性转变和整体性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由传统向现代的全面提升。这为学校教学的管理在提供了长足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而使教学管理模式在这一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嬗变。理性地反思现代化进程中教学管理模式的历史嬗变,考究其成败得失,并为当前的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议和现实的理论指导,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及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