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整体把握———通顺关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争当“小小剪辑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的内容来个剪辑梳理,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例如教学《灰雀》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领悟:1.默读:画出你能读懂的句子。2.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联想: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初步理解往往都是点滴零散的,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灰雀很可爱;有的说:我知道灰雀不见了,是小男孩把它抓走了;还有的说:我知道列宁很喜欢灰雀……  相似文献   

2.
Windows开始菜单的“运行”,是我们常用的一个快速打开应用程序的方法,例如输入“regedit”可以打开注册表,输入“msconfig”可以打开系统配置实用程序。但是你知道如何让它更听你的话,按照你的意思“运行”吗?当你想听一首歌时,直接在“运行”中输入“我要听歌”,然后电脑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性学习1.学习目标自主确定。研究表明 ,学生性格、兴趣、能力等差异体现在学习过程中 ,表现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不仅有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有快有慢 ,而且在接受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学习目标的确定也应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而“个性化”了的目标易为学生所接受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西门豹》一文 ,一开始 ,我就提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然后再根据学生的问题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兴趣、能力 ,自主选择“个性化”的目标自主学习。2 .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4.
陶教授:有没有(为上网的事)跟父母眇架?学生A:有。陶教授:你想这样日复一日地为这事儿跟父母吵架吗?你应该怎么做?事实上,我没必要告诉你不该做什么,这不关我的事。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得让你知道你已不是小孩子了,应该知道什么对你有益,什么对你有害。学生A:你的意思是从现在起我不应该再上网啦?学生B:我仅用很少的时间来学习,我实在不想学习了,我只想上网玩游戏。陶教授:我知道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我也不喜欢做作业,但这就是现实,我们得去适应它,而不是逃避它。如果你少花点儿时间在玩游戏上网……诸如此类的事情上,用更多的…  相似文献   

5.
1958年,我还在上大学,写了一首歌词《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经老作曲家刘兆江谱曲,广为传唱。我这首早期的习作,竟然成了我的代表作和成名作。说是“代表作”也好、“成名作”也好,现在看来,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除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外,在文学创作方面、形成了向民歌学习,向群众语言学习的风气。在创作这首歌词时,我有意选用了群众的口语和大家都熟知的民间谚语。这首歌发表后不久,就广泛传唱,很快又被收入当时的音乐课本中,在相当长时间里,是保留教材。但是,如果你去问一问现在的年轻人和孩子们,我看知道它的不多;如果你…  相似文献   

6.
宋世英 《新疆教育》2012,(14):82-82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在以往的课堂里,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比较好的做法。在教《新型玻璃》这一课时,我先创设了一种情境,用课件引出一个博物馆被盗,发现盗贼的不是保安,而是一种防盗玻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我即时把学生的问题用计算机输入,在大屏幕上显示,再由学生整理、归并,成为共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搞不明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  相似文献   

7.
《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安徽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石,景色秀丽神奇。教学时,我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一、让学生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这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体会“奇石”的“奇”之前,我一改以往按课文写作先后顺序学习的习惯,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问:课文写了哪些奇石?你最喜欢哪一块?然后与学生一起先学习他所感兴趣的石头部分,之后再向学生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块?”再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  相似文献   

8.
陈新媛 《科学课》2009,(12):38-38
教学片段 (请学生朗读关于交通工具的诗歌,略。) 师:读得真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与第三句诗“交通工具”有关的知识。让我们乘上智慧的列车驶向“第一站:我知道”。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呢?  相似文献   

9.
我们班许多男生都有一件秘密武器,你知道是什么吗?嘻嘻,把耳朵凑过来,让我悄悄告诉你。这件秘密武器就是一块“万能抹布”,它的用处可大了。我们班的男生平时都会使用这块“万能抹布”。有时吃完零食,手上、嘴巴上粘着油,有时脸上、额头上渗出汗来,有时看到什么东西脏了……只要手一缩,袖子一抹,哈哈,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倡导关注个体的个性和差异。《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但这一点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是比较困难的,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案例。[案例1]“我早就知道了。”这是一节计算课,学习的内容是《9加几》,教师精心设计了导入新课的方法——河里有9只小鸭子,又游来了5只,然后满怀激情地对学生说:“一共有几只呢?让我们摆一摆小棒,你就知道了。”这时就听见学生说:“我早就知道了。”教师还是说:“让我们先来摆一摆。”于是,这些学生无精打采地摆弄着学具。之所以发生这…  相似文献   

11.
正苏教版语文六年级《牛郎织女》,我备课时设想:这是一节易懂的民间传说故事,怎么才能上得有趣,让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呢?为了节省课堂上宝贵的学习时间,我设计了这样一份学生自主学习的菜单:一、自主预习1.请你看清字形,写一写:衰嫂  相似文献   

12.
《琥珀》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以假想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作为重点来写,层次清楚,学生容易理解。教学中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鼓励学生大胆设问教学时我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首先想知道什么?学生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是琥珀。”有的说,“我想知道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没有解答,而是放手让学生查找资料、查字典,自己弄明白。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少,没见过琥珀,我就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几幅琥珀的图片,…  相似文献   

13.
“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从此你不再孤单……”这是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中的几句歌词。《让世界充满爱》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也是我班学生课前最爱唱的一首歌。每当听孩子们唱这首歌时,我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种庄严:爱无界,爱无限,责任重。我愿把我的一腔热爱,奉献给我的学生们,这是我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又不是并列关系,自主是合作与探究的前提,合作。探究又有利于自主的深入,探究既有合作性探究,又有自主性探究。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呢?下面仅以《爬山虎的脚》一课来具体说明。【案例呈现】●爬山虎有脚?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爬山虎的脚》,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1:我想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生2:我想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生3:课题是“爬山虎的脚”,这使我想到,人有脚会走路,那么既然爬山虎也有脚,它的脚又是怎么“走路”的呢?师:…  相似文献   

15.
致恩师     
辛榕 《青少年日记》2014,(11):19-19
2013年12月18日晴亲爱的老师们:就要元旦了,不知不觉,都已经一年了,回想起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在成长。我们之间不仅只是师生关系,反而更像是亲密的朋友与亲人。时间,不仅让我们熟悉了彼此,更让我们彼此有了共同的回忆。亲爱的班主任王希花老师,在我的心中,你既是严师,亦是慈母。你很严厉,会让我们严格地对待学习;会让我们努力,认真地对待所有的困难;会制定严谨的学习计划,让我们充分地利用时间……我们都知道,这都是为了我们好。你很像我们的母亲,你说过,我们在你眼里都还是孩子,所以,你会每天监督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生活;你会在我们失败时鼓励我们;  相似文献   

16.
经常听到有班主任议论:“我班要是没有那几个学生,就好管多了。”言外之意“那几个学生”让他伤脑筋、讨厌。做班主任的都知道,“那几个学生”就是班中不遵守纪律、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让每位班主任头疼,每天花费在他们身上的时间、精力最多,却很难见效。难道就这样任其发展下去?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相似文献   

17.
袁文娟 《新疆教育》2013,(14):89-89
从事英语已经第七个年头,如何让我的英语课堂变的有趣一直困扰着我。特别是当你面对的都是基础很差的学生时。语言这东西很难学,其实我们都知道。但是如果你的课堂充满趣味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是比较高的。就像爱因斯坦说过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创造—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本文就从这几点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唐隽菁 《中国德育》2013,(20):64-67
“有没有一首歌能让你想起我……”, 学生时代时常哼唱的这首歌,总让我陷入无尽的追问:我们的品德教学能让孩子们想起我们吗?在和他们相处的这段时日里,我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了什么?究竟是什么影响、改变、重塑我的课堂?追根溯源,还得从数年前看到的一席话说起:“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李春明 《湖南教育》2002,(20):46-46
设置悬念导读。设置悬念,就是先把文章的内容、事情的经过或文章的某个突出的片断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尝到甜头,产生寻根究底的愿望。如教《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可这样设置悬念:“几年前,我国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在法国首都演唱了一首歌,轰动了整个巴黎,因为,他不但唱出了我国人民的心声,而且唱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什么吗?”几句话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当学生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要学习的课文时,兴趣立刻高涨起来。释题直接导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释题直接导读就是引导学生从分析理解文题入手,…  相似文献   

20.
笔者发现:一个时期以来,不管是语文课还是其他课,只要是公开课、评选课等,必然少不了讨论这一环节,不讨论不成课已蔚然成风。然而,在平时上课,却很难见学生讨论,教师根本不屑于让学生讨论。有鉴于此,应该对讨论这一学习方法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地位和应用作些调查与思考。一、为什么公开课就要让学生讨论原因很简单,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教师们领会了多少,尚不能妄加评论,但我们相信每个教师都知道“自主、合作、探究”这六个字。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最好体现就是讨论。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