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发现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可以用来测量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的极其重要的工作。民族高校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殊性,更显出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现在群体和个体上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对做好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群体心理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是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分子,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现出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焦虑凸显和依赖心理明显等就业心理问题。为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困扰,本文从政府、高校、家庭、学生四个层面对调整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望为高校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时期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是未来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还是未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骨干力量。少数民族大学生同其他大学生一样,生理、心理处在一个迅速变化期,特别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不适。这种心理不适应不仅表现在外显的语言交际、生活习俗上,还表现在其内在的宗教信仰、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因为冲突带来一系列的心理体验上。我们必须正确引导民族学生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进行心理调适,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民族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进校园和谐与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5.
文化适应问题是当前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和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及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障碍因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心理适应对策、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对策以及学校的教育对策,对于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邵琴 《知识文库》2023,(20):135-138
<正>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涌入大学校园。然而,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面临着文化适应的困境,而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方面的心理困境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在系统解读心理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存在的心理困境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旨在能增强大学生的文化适应性,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大学阶段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能得到不断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学习与生活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特征。本文针对四川民族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建设“和谐校园”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长期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为依托,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为西部地区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思路与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根基。现有研究主要以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的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既有着与汉族学生同样的青春困惑,同时也存在着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心理危机,这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关切的重大问题。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及其成因,要创建多元文化教育环境、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方式、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少数民族女性人口资源,政府特制订了一系列倾斜政策,使得宁夏高校中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比例大幅度提高。开展以民族女大学生为对象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应受到学校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关注。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采用自制问卷及SCL-90,对宁夏高校290名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组,差异极显著;与汉族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接近,差异不显著;与回族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持平,在恐怖和偏执两个因子上差异显著。警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采取心理预防措施,开展并实施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相对于“一般大学生群体”而言,在思维方式、社会认知、心理需求、个性表现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一定共同特征大学生个体的总称。这些大学生特殊群体大多存在一定的心理偏差,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切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关注和帮助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三个“一”的新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魏丽艳  何欣 《华章》2007,(12):129-129
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不断延伸,许多少数民族学生不断考入内地综合性非民族高等院校,因此当前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成为许多内地综合性非民族高等院校所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去探寻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祖国培养出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3.
群体心理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是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和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中介环节。过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专注于普通心理学意义上的个体心理研究,而忽视了群体心理这一重要环节。本文试图从群体心理在社会意识当中层次关系出发,从分析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入手,仅就大学生群体心理对其思想行为的影响,提出一些探索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病残体弱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优化他们成长的身心条件是学校与其自身的共同责任。通过辅导前后的心理测验显示,对病残体弱大学生保健体育课的合理安排和心理关怀.促进病残体弱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不仅可行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群体态度、社会支持系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感觉温度计量表、内外群体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健康状况量表对49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态度、内外群体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相关显著;(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外群社会支持在外群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内群社会支持与外群社会支持在内群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完全的序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传媒在文化生存发展中的作用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身处信息环境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主体是否能进行有效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在新传播秩序中的地位和将来的状况。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主体中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媒介素养的亚群体,除直接承担着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职责外,在人际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提升了整个文化传播主体的整体媒介素养。因此。从信息社会民族地方文化传播需求入手,着眼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特征,并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群体进行文化自我表述的意义,论述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潜在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校,各民族之间的接触、化上的碰撞、心理上的冲突将不可避免。为了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结构做适当调适,以较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我们有必要对西部大开发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心理矛盾与冲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其发展的现实性问题做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等,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可为做好民族高等教育工作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9.
民族院校的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既有普通大学生一般的心理特点,也有民族院校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特殊的心理矛盾与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在民族院校要建立一个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教育机构并逐渐建立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开设选修课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培训班级心理健康信息员等方式构建起一套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和控制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杨胜才群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正如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所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民族院校中各种群体在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的确认、个性的发展、个体的社会化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人们不能不注意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