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以国家办学为主,政府是高等教育评估的主导者。它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有关教育评估的法规与政策;建立作为评估依据的各类教育质量标准;组织以高等学校整体为对象的评估;进行评估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协调等。政府评估高等教育属于典型的"行政性评估"。行政性评估虽然对教育政策具有推动性,但它也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弊端,其结果强化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的隔离性以及对行政部门的依附性,严重束缚了高等教育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制度肇始于美国并很快流传到其他国家,发展迅速.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情况因国而异,无论是评估主体还是评估客体,无论是评估制度还是评估机构都有各自的特点.中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发展有"后发优势",吸取国外先进经验,是构建本国高等教育评估特色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存在评估制度建设严重滞后,评估本质模糊、目的不明,评估文化缺失.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主题单一等问题.为此应营造健康良性的评估文化,形成以政府外部保证为主导、学校内部保证为主题、社会中介评估为扶助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在高等教育评估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差异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历史背景、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组织和政府在评估中作用等方面。1.评估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制度起点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文将高等教育评估领域“立法懈怠”现象与评估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对比,阐述了我国建立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必要性。论文进一步认为,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内容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该领域存在的矛盾,论文以较大的篇幅对现有主要矛盾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同时对其他一些领域已建立的基本制度作了简要的考察,从而得出了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内容与形式框架的基本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对制度内容中可能涉及的一些热点问题作了专门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现代大学制度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在价值取向以及制度主体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由于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行政"惯性"以及评估制度本身还很不健全,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背离与冲突。当务之急是要通过正确定位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职能、建立内外结合的评估机制以及加强中介评估机构建设等途径,推进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荷兰高等教育的“评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兰是进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探索较早的国家之一,其改革的经验受到国际范围的关注。荷兰高等教育"评估文化"是其优质高等教育的重要保障。在其"评估文化"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政府、高校和社会的角色和地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最终定形为当代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及评估文化架构。同样实行集权制管理的荷兰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活动的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评估既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和高等教育质量备受关注的现代教育情境中,对高等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研究是学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这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政府制定高等教育政策和大学自身的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继平博士倾多年之力推出的《颠覆与创新: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研究》一书,是一部有深度思考的学术著作。该书有效运  相似文献   

9.
利益主体多元化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政府、培养单位和大学生三者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构建适应评估主体多元化的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等教育评估的公平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教评估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同时也不难发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确保评估公平性上尚有较大缺陷,其直接后果便是影响着评估的结果,因此,如何正确审视和谋求高等教育评估公平,已经成为专家学者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美德两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自有一套相当完善的系统。而我国评估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却暴露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诸多不足之处。笔者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评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程序三个方面对中美德三国的评估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发现各国评估制度的优缺点,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评估腐败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评估腐败是指有意识地不尊重评估规律并因之谋求个人或局部利益的行为和现象。造假、贿赂、欺诈是高等教育评估腐败的基本表现。文化缺位、制度不完善和监督乏力是高等教育评估腐败产生和蔓延的温床。高等教育评估腐败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力。我们需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的思路对高等教育评估腐败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3.
建立高等教育评估监测治理机制是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制度改革的重要支撑。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监测面临着统归教育督导体制、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宏观制度变革。在改革进程中,高等教育评估监测应完善政府分级治理,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建立专业机构跨区域运作机制,构建服务准市场机制。为应对潜在的治理失灵,高等教育评估监测应深入推进改革,规范并明晰各相关主体的治理责任,构建更加全面的责任网络。政府、高校与社会应协同发挥治理效能,共同推进高等教育评估监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评估制度、评估伦理、评估文化是高等教育评估软环境的三个基本构成要件,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评估环境的优劣。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软环境建设中的制度失缺、伦理失调和文化失迷,导致评估失范现象频现、评估功能不彰以及评估公信力降低。营造一个和谐优化的高等教育软环境,首先要从顶层设计入手,进行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重建;其次从人际伦理、工作伦理、社会伦理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高等教育评估伦理的重构;第三,通过培育健康向上的高等教育质量文化,重塑高等教育评估文化。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介性高等教育评估的必要性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加强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发挥社会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监督作用,自觉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实现这样的目的,高等教育评估必须坚持科学性、公正性、主动性、开放性等原则。然而,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一直是作为一项行政工作来进行的,属于典型的“行政性评估”。行政性评估虽然对教育政策具有椎动性、能够顾全大局,但它也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弊端:1、单一性。行政性高等教育评估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评估机制,其中,"认可制度"和"认证制度"在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起着基石作用,为促进美国高等院校及所设专业的发展起到保障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应不断地完善和改革.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现状及国际上高等教育评估的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做出以下展望: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多元化;高等教育评估模式--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高等教育评估专业化;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化.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普遍质疑,促使许多高校从内部管理人手,建立高等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并加强高等教育的外部保证、设立评估机构、制定评估政策,通过构建一系列评估指标提高大学的高等教育效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通过提高教育的责任和服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实现高等教育的责任、市场和信誉的平衡。例如:刺激内在的和外在的制度竞争、检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学自我评估的价值、特征及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与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控和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的评估制度"。可以说,"五位一体"评估制度安排,是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进程中的重大创新,特别是将自我评估制度置于首要和基础地位,更是难能可贵,标志着我国对教学评估本质认识的深化,必将对  相似文献   

20.
关注高等教育评估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高等教育评估研究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关键问题为高等教育评估到底应该"评什么"以及"怎么评",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高等教育评估应该厘清高等教育质量的具体定位,应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应加强高等教育评估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