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试析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战略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美国在我国周边地区活动频繁,积极构筑以其为核心的亚太安全体系,强化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然而,中美两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周边各国与美国战略目标的不一致,中东地区棘手的热点问题,以及美国当前的财政困难等,都将影响其亚太战略力量的扩张性提升。面对美国战略调整,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优势,把搞好周边关系放在外交首要位置,在推进中美间战略对话的同时,加强我国海上力量建设和国防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2.
随着亚洲经济的整体性崛起,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开始东移,即所谓的“重返亚洲”.从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喊出美国要“重返亚洲”以来,美国从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法,实施“重返亚洲”战略,其目的在于确立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必将对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亚洲地缘政治战略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缘政治是一种战略地理学,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这种目标充分表达了一国在对外关系中的国家利益。从长远来看,美国在亚洲的目标应该是防止在亚洲出现可能会导致战争的敌对关系、猜疑和不安全因素。这一整体目标又需要三个分目标的支撑。美国对中国在地缘政治上形成了两种既联系又相左的观念。"9·11"事件后,随着中美两国的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美国的对华地缘政治观也有了些积极的变化。中国要确立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要依靠科技进步,迅速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努力与美国等大国建立起平等、互利和制度化的地缘政治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美关系较冷战结束之初更为成熟,但在政治领域、军事领域仍存在着许多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在国际体系层次上,美国将实力不断增长的中国视为其霸权体系的潜在挑战者,并对中国采取着眼于未来的"战略防范"措施;在国家利益层次上,中美政治、经济、军事关系错综复杂,但总体上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在国内政治层次上,美国内新一轮对华政策辩论过后,布什政府仍以积极促进合作作为对华政策的主调.未来几年内中美关系将保持相对稳定,但是缺乏信任会大大增加中美两国交往的成本.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高调提出"重返亚太",试图从外交、经济、战略等方面锁定亚太地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内容的战略体系,战略背景、战略动机、战略目的、战略措施等都含有特定的中国因素,是对中国外部环境有着深远影响的战略调整。中国应深入分析、审慎对待、准确把握"亚太再平衡"战略,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拓展中美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要防范美国在政治、军事、地缘战略上的打压,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2009年以来,美国推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整体上看,中国对美国的再平衡战略持负面因素,官方的表态谨慎,学界和民间以批评为主。作为与美国和中国关系都十分友好、紧密的国家,泰国对美国重返亚太的态度是复杂的,其基本立场是将国内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平衡大国之间的关系。但一旦中美发生摩擦和冲突,泰国则面临着在中美之间占队的困境。美国重返亚太给不断发展的中泰关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此,中国必须在搞好对美外交、逐步化解"再平衡"的不利影响的同时,高度重视中泰关系,并以中泰关系为抓手,着力打造新形势下的中国与东盟关系,为中国的和平发展继续创造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前十年,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是军事反恐,重心在中东。但是"反恐战争"的目标并未实现,伊斯兰世界更为极端的势力却乘机崛起。同时美国经济依旧疲软,其在世界上的"领导力"也在下降。同期的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在中国发展的带动下却高速发展,使得二战后形成的亚太格局发生"失衡"。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重点是"制衡"中国。这是冷战后美国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周边国际政治环境和发展。美国的战略调整激化了该地区固有的矛盾,离散了区域合作,也使竞争与依赖并存的中美关系更加复杂化。本文试图通过探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及动因,分析"再平衡"战略布局及其局限,评估"再平衡"战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8.
随着反恐战争的结束,美国国内经济的持续低迷,出于主客观因素的考虑,为了实现美国经济的复兴,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平衡"中国不断扩大的地区影响力,奥巴马上台后积极调整了战略部署,把目光更多的转移到亚太,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一战略的实质是为了牵制中国不断扩大的地区影响力,继续维持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为此,美国实施了全方位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包括在外交上开展"情感外交""多边外交";经济上以推进TPP谈判,借此主导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进程;军事上借助传统盟友和新兴伙伴的力量,加紧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在亚太战略格局重塑的过程中,中美两国应如何相处,决定着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同样也影响着依附这一关系的两岸关系。如何在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同时促进中美台三边关系的良性互动,对两岸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总体概念,立足分析人类历史上大国关系形成规律,更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探索和展望,体现了两国高层在努力构建两国关系总体概念和总体定位上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远见。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中美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进行磋商的一个战略对话机制。战略与经济对话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发挥着建设性的"推进器"和"稳定器"的作用,通过落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理念与内涵,最大限度地减轻不利因素给中美关系产生的干扰,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0.
美国加入并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从实质上确立了其"重返亚洲"的战略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阻碍和干涉。美国的TPP战略也会对我国的自贸区战略产生重要的影响和挑战。目前我国的自贸区建设正在逐步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TPP,我国必须正确认识它将带来的影响,对自己的自贸区战略作出合理的安排,要加快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加强与东盟的联系,并深化自己的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强化时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实施重返亚太战略。越南作为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面对亚太格局的变动和中国的崛起,近年来加强了与昔日的敌人美国的外交关系,美国和越南都有借助对方制衡中国扩大地区影响力的迫切愿望,双方在诸多领域存在共同利益,双边关系迅速升温。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中国的北方邻国蒙古地处亚洲大陆中部,北临俄罗斯东接东北亚西连中亚是亚洲大陆的战略制高点。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以及富集的自然资源使蒙古国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地缘安全需求。客观审视和不断推进中蒙战略伙伴关系,扩大民间交流夯实两国政治互信基础;发挥两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等互补优势,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实现经济、安全利益共享,不断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充实新内容,事关中蒙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和中国北部边陲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安全格局是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带有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苏联在同美国的全球博弈过程中开始逐渐明确冷战中自身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取得第三世界亚非国家的理解和支持。苏联和美国都试图对这些新兴国家施加影响力,并控制这些国家倒向自身阵营,冷战中后期双方争夺的重点也开始转向这些新兴国家。美国在第三次印支战争期间,特别是中越边境战争期间的立场对这一时期东南亚安全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美国在第三次印支战争期间对苏联的一系列严厉警告是导致苏联最终放弃直接干涉企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在谋划、实施和结束这场战争的全过程展现出中国领导人对当时中美准同盟关系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常黎 《教学与研究》2007,39(10):47-54
本文在"泛东亚地区"的框架下探讨了1995-2005年中国与周边经济体贸易关系的演变.期间,中国与周边经济体迅速贸易一体化,成为更多周边经济体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日本和美国的地位则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中国与接壤邻国的贸易模式显著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东亚地区的经济体.笔者认为,东亚地区已经出现竞争性的"轮轴-辐条"格局,中国应努力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向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更高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强化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提出重返亚洲战略。印度面对亚洲秩序的变动和中国的崛起,其外交中的对华因素加大。印度与日本都有借助对方力量制衡中国、扩大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影响力的迫切愿望,双方在诸多问题上一拍即合,找到了利益的结合点。印度在变动的世界舞台上努力实现其世界强国之梦。然而,我们对印日关系的迅速升温还要理性观察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亚由于其特殊的地域位置,在全球地缘政治中有着鲜明的特点。自“9.11“事件后中亚在地缘、石油、反恐等方面作用日益明显,中美两国由于战略利益的需求,中亚地区对中美两国在21世纪初的世界舞台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美日关系与东亚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存在中美日在结构性、利益性和历史观方面的三大矛盾,如得不到化解会恶化我国周边环境、影响东亚安全。美日要调整其对华战略,理解和支持中国和平“崛起”。中美日应建立常规性高层对话机制,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美应采取实际行动敦促日本改变二战历史问题上的错误言行。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全面概括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和经验的“中国模式”也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对“中国模式”的探究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别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了几点自己的认识:“中国模式”的内涵;“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中国模式”面临的挑战;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美国战略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出于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和反恐需要,近年来,美国频频向越南示好,并加快与越南修好的步伐,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意欲重返金兰湾.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世界各地战略家和周边国家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从一个值得援助的“战友” ,到一个需要打压的对象 ,从阻止中共取胜 ,到阻止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 ,美国根据其战略需要 ,不断地调整对中共的政策。这种调整与新中国第一个外交战略的制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