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统的政治文化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有效消解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明晰公民政治参与不足的历史原因,从而有效的培养与发展现代参与型政治文化.本文试从物质基础、公民文化、公民社会、制度保障等角度提出有关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环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阿尔蒙德公民文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蒙德的公民文化理论建立在他对政治文化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的核心主题是“什么样的政治文化有利于维持民主制的稳定”。阿尔蒙德通过对意大利、墨西哥、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政治文化的实证研究,认为公民文化是一种混合文化、平衡文化和参与者文化,它能够促进民主政治的良好运行。他的公民文化理论对于政治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理论发生并成长于西方社会,公民政治文化是中国公民社会构建不可缺少的心理文化背景,传统专制的政治文化,如王权思想、人治思想、臣民意识等,则压抑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培育。因此,要实现这种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化,由臣民转化为公民、由王权转化为民主、由人治转化为法治,为中国在公民社会的构建塑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因此,关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转化的研究,对于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康雨 《华章》2011,(15)
政治认同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主要措的是政治主体产生的对现存政治体系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基于自身价值而积极支持、参与政治体系的实践行为活动,是当代政治学理论研究和政治发展方面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中外学者提出的政治认同概念加以介绍、分析的基础上,对政治认同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比较界定.  相似文献   

5.
现代治理理论的兴起,推动了学术界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维度研究.而政治文化在不同的国家治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代政治文化能够通过理性启蒙、法治熏陶、民主包容等途径树立现代公民角色,提高社会和民众的国家认同,从而降低国家治理成本.中国应立足当前的发展现实,构建以现代理性公民、软治理、法治精神为基础的现代政治文明,重塑现代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合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政治氛围、培养当权者统一的政治认知、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推动政治的发展,全方位促进公民的政治认同。然而,和合文化在当代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竞争意识,并且可能造成政府机构的庸俗化和低效率,这为加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提供了思考路径。加强公民的政治认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和合文化的积极作用,即倡导天下为公,推进民主政治;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政治权利;承认和而不同,引导主流价值取向;主张以和为贵,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政治文化、公民文化、道德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而且是人类生存,发展和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主体活动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提高实效,实现其人本价值,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必须寻求进入生活世界的途径.文章基于人类学传统的情境学习理论的视角,解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传统隐喻,尝试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共同体,从而为实现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找寻路径.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美国行为主义学派企图另辟政治学的研究蹊径,以探求世界各国不同政治体制下的文化背景与公民的心理导向和行为态度,这是政治文化概念缘起之所在;而对政治文化概念的定义,尽管中外学者见仁见智,但从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两个层面来界定政治文化概念的内涵,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也有利于政治文化研究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公民政治参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及尊卑有序的臣民文化,既对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产生了积极影响,又带来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政治价值观制约和影响着公民的政治行为,政治文明建设需要从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政治价值观入手.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文化转型,目前我国公民的政治价值观虽长期受到世界先进政治思潮的影响,但传统的封建遗毒却一时难以消除,具有观念不成熟、理论和实践脱节、正处在由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过渡期等特点,心态上不顾国情而急于求成,对公民意识层次的估计过于乐观,政治参与上表现出盲目和缺乏理性.为了走出现实的误区,提高我国公民政治价值观的层次和水平,一是在对待传统思想和外来的政治理念上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二是要逐步培育成熟的各种政治意识,三是增强公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齐心协力,逐步提高我国政治现代化的水平.完成当前政治启蒙的任务,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一般认为,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并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主要的智力支持.其实,从政治学的视角看,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即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政治资源的一个新生点,它既能保护现存的政治资源,又能增生新的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12.
公民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有着其自身的成长机制。公民文化的发展程度是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衡量标准和评价尺度。在从虚体公民文化发展为实体公民文化的过程中,经济、文化和政治精英的引导、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各界精英应发扬协商妥协的精神,勇挑重担,完成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在理论与实践中,民主发展都已突显其重要地位。民主政治发展是一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多个影响民主的客体中,文化作为重要变量推动或阻碍着民主的发展。民主与文化的复合决定着公民文化的形成,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是双向影响的,这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便意味着动态多元社会建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共同价值观发挥着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双重作用。文章试图以新加坡倡导的“共同价值观”为例,从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双重视角,积极探讨带有普遍性的有效公民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支,新比较政治经济学把国家确立为首要的研究主题,强调用政治经济相结合的眼光来看待国家,反对当前政治学和经济学孤立片面的研究方法,主张国家研究应当复归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传统,并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对于应对当前国家理论危机的重大意义。罗纳德.奇尔科特首次运用比较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梳理了国家理论从古典到当代的演进过程,对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分化给国家理论造成的危机提出了批评,并重构了一种建立在新比较政治经济学基础上的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公民话语的生成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学界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引入公民教育理论作为反观自身的一个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导致了所谓的向公民教育转型的理论呼吁和现实探索,不仅映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时代背景和现实生活的敏感,也挑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和努力方向。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开拓学术研究的理论视野,吸收多学科的理论资源,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含量和公民意蕴,推进我国公民文化的育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稳定是古今中外的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秩序。社会稳定取决于各种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本文试图从政治学理论的角度对社会稳定进行一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文章主要从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参与、政治发展四个方面阐释了他们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政治效率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效率是维持政治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与政治民主、政治法制并列,是政治发展的基本价值诉求,是政治合法性的内在逻辑.政治效率作为政治系统运行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是政治文化效率、政治制度效率、政治机构效率、政治行为效率的综合体.它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融合度,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政治制度化水平,行政体制以及政治事务性质等包含政治主体、政治客体、政治环境以及政治行为工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民主既是制度的,又是观念的、文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既是其民主制度逐渐确立、完善的过程,也是与之相适应的公民文化(民主政治文化)的培育、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也是如此。本文在阐述了政治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之后,以此为视角着重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文化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