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  相似文献   

2.
支玉恒老师说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语文课要重视朗读训练,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以读促学、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这是许多语文课的有效做法。可以说,读作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手段,在新课标的“硬性规定”和名师名家的“经验之谈”下变得更炙手可热,书声琅琅已经成为听课评课的热议,甚至是一堂好...  相似文献   

3.
张颖辉 《云南教育》2004,(11):36-36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只重视阅读、写作,而忽视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敢说、会说呢?  相似文献   

4.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达,教的应该是语文,而不是课文。那么,怎样用好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本例子呢?我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结合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向“藕花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反映出教师对于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对统一”的认识高度,以及对于教材中语言文字及人文情感的解读细度,核心教学目标是否得当,成为语文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核心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紧贴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6.
语文难教难学,这似乎成了师生们的共识。其实,古今许多名人和语文界老前辈早有所指点,那就是以“读”为本,语文课就是要教会学生“读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阅读总得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教学以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读”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带讲,甚至以“读”代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精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自觉地“读”,达到会读、爱读、多读、广读。一是会读书。读书跟做别的事情一样,一定要有一个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  相似文献   

7.
“目标”意为“里程”。教学目标顾名思义就是“教学里程”,即包含着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又蕴含着教学的整个过程。它以外显的言语,将整个教学过程浓缩于几句简单的语句中,操作性强、明确度高,让教者、学者一目了然,明白清晰。目标设置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成就和教学需要,对学习者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因此,对目标的设置教者应慎之又慎。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设置不恰当的现象较普遍。一、“猪鼻插葱”—被架空的教学目标 案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学习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期望值的具体展开。它应根据教材、学生等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强调教学结果的可能性和可量化性,相对来说,它应明确、具体,操作性强。从上面例子可以发现。此类教学目标设计有其共同的特点:语言描述过于简单。看似语文的三维目标似乎都考虑到了,实则不然。目标陈述过于笼统、简单,无观察性和测量性,会引起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目标3“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学习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要求实际上是空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靠这一堂语文课就能完成吗?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一节课是没有办法观察的,也没有办法检测的,这跟无目标没啥两样。这样的目标逐渐让语文缺席,语文味流失。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所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对于怎样上好语文课,可谓众说纷纭。结合这些年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从“教学三问”人手。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好“为什么教”“教什么”及“怎么教”这三个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形势下,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存在模糊认识。一般来说,职业学校语文课不再作为考试课,相对专业课,职业学校语文课的地位在大部分学生心目中明显降低,大部分学生不仅认为职业学校语文课是一门副课,并且认为职业学校语文课的作用只不过是补高中课而已,甚至还有极个别学生认为职业学校语文课根本没有用。这种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模糊认识,不仅存在于学生中,而且学校领导甚至个别语文教师也都有同样的认识。    第二,与高中阶级相比,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10.
教材之于教学,犹如布料之于裁缝,仅是一种可供运用的材料和依据。教材为我教,而不是我教教材。教师应当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可以变更教材体系,可以增删教材内容,可以调整教学重点,可以自编教材,尤其是对待“教参”,更应持灵活态度。但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却对教材、“教参”之类的东西过于盲从,甚至成了教材、“教参”的奴隶。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题为《行道树》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凤。课文的大意是: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的家在山上,  相似文献   

11.
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在限定的教学时间内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上下功夫。 一、要以学生为主体,变讲堂为学堂 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就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时间的主人。教师应该把功夫用在“导”字上,引导、指导、诱导、导方法、导技巧、导规律。在“导”字上用功不等于不要讲,而是在“精讲”上动脑筋,在“精讲”上下功夫。凡是…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目标是每一次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也是评价每一次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而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也反映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课标》之后,我们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是否应有所改变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主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的课标,面对新的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新的评价体系,我们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异同,吃透语文教材的特点,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进行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反思转变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5.
韦兰珍 《学语文》2005,(2):14-14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萤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不和谐现象:有人口若悬河,有人却呆若木鸡;或是你说你的,我想我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关注的。  相似文献   

16.
一百个教师教同一篇课文会有一百种课堂情景,这是语文课多姿多彩的一面。它是符合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是师生在不同教学背景下生成不同课程内容的必然反映,是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应有状态。但是,无论课堂怎样多姿多彩,语文课毕竟要成为语文课。有一些课曾经红极一时,后来饱受诟病,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一味追求新鲜的同时,忽视了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的决定性作用,把语文课上得不像语文课了。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师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摒弃了对课文内容作繁琐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能力。〔设计特色〕整合语文教学的多维目标,以精心设计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一、说图初读,感知“奇”、“趣”1郾依次出示课文中第2、3、4三幅插图的放大彩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想像,准备“说图”。教学时,教师可以提一些问题加以…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语文教师,要清楚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里,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不要全面铺开,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迷糊,课堂模糊”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研究教材时,首先应弄清楚在具体的课文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习哪些技能,然后选择好学习课文的切入点,集中精力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使语文课的目标清晰,效果媪著。  相似文献   

19.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20.
牧心     
说起语文课,学生们总是会有两派,有的说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考试了,有的说语文太难学,我每天都在看语文但成绩总也不上去,不知为什么?听了学生们的话我深有感触,是的,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已经让学生害怕起来,试想一个连中国话都表达不清楚的人以后怎么成为国家的栋梁?那么我们的教师又该如何做?下面就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