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反映着周代社会在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各方面意识形态的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诗经>中的农事诗反映周人在农事中所确认的天人关系,宴饮诗体现周代社会结构的根本精神原则,战争诗蕴含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婚恋诗征显礼、俗对峙与传承的历史动向.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周人所设计并施行了数百年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开始崩溃,各国、各种势力间频繁攻伐征战。但这时的战争与后世相比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推究其原因,大致有各种礼仪礼节。社会血缘亲属关系,原始战争规则三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概括地说,周人固有的思想文化观仍发挥着惯性力量。各种现象和观念的相互纠缠,使春秋时代这一转折时期显得极为复杂和奇特。但原有秩序和文化的崩溃已不可逆转,历史进入了另一个时代——战国。  相似文献   

3.
春秋的战争行为及其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周人所设计并施行了数百年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开始崩溃,各国,各种势力间频繁开往攻伐征战,但这时的战争与后世相比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推究其原因,大致有各种礼仪礼节,社会血缘亲属关系,始战争规则三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概括地说,周人固有的思想化观仍发挥着惯性力量,各种现象和观念的相互纠缠,使春秋时代这一转折时期显得极为复杂和奇特。但原有秩序和化的崩溃已不可逆转,历史进入了另一个时代-战国。  相似文献   

4.
《尚书》记载了从尧舜至春秋秦穆公时期帝王的蘑大政治事件,从中可以洞见周代人的天命观。周人的天命观上承殷商,对天命有着绝对的敬畏之心,同时周代天命观义注入了特有的忧忠精神,认为天命不可一味地相信。周人认为天命是以小民的意志为转移的。“德”是上天选择人间代言人的标准,而“德”的核心在于保护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5.
从《诗经》我们可以了解到周代贵族崇尚体型长大健美,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周代主要从事农业耕种,而在当时条件下,必须依靠体力,而体力来自于健美魁梧的体格。二是周人把熊作为图腾,而熊健壮勇悍。三是黄帝征服炎帝之后,炎黄部落合并。炎帝部落对高山的崇拜也借由文化交融传给了周人,而高山的特点就是高大雄壮。  相似文献   

6.
周代男子不以姓称。称氏虽是其姓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绝对的制度周代男子的称氏方式主要有单称氏、氏+名、氏+字、氏+益、氏+爵称、氏+职官六种。周代男子虽不称姓,姓却是由他们顺次传递周人绝无从母方得姓者。  相似文献   

7.
琴在周人的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周人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的琴用途颇多,体现在礼仪方面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用于相处之礼,将琴作为交际工具;二是用于敬神之礼,将琴作为祭祀用具。  相似文献   

8.
商周之际之所以会出现政治制度与文化形态上的剧烈变化,是因为在周人的文化精神中有着极为可贵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源于周人从立国到灭商后面临的艰难处境,其中含有重要的敬德与保民思想,成为周代一切制度的出发点与宗旨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论题:周代宗法制问题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福林教授:今天,我们来对周代宗法制问题在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宗法制是周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到,“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与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赵光贤先生在《周代社会辨析》中指出,“在周代典章制度中,最主要、最  相似文献   

10.
周代冠服制既是古代服饰制度的开始,也是古代服制的典型代表。与礼制密不可分的周代冠服制体现了“差序格局”的礼仪特色。而这种礼仪特色则是效法“天地秩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集周代社会诗歌文大成的《诗经》 ,既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光辉文学著作又是周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然而前人多从文学的角度去研究其价值 ,而很少涉及到它所反映的其他社会内容 ,例如周人的宗教哲学观等。从《诗经》的大量篇章中 ,论证周人宗教哲学观在《诗经》的表现并进而分析周人之宗教哲学与殷人宗教哲学的相承相因相革的关系 ,从而论述周人宗教哲学反映于《诗经》的内容 ,是周人对殷人宗教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三百篇”诗歌出于周代社会不同时期不同政治地位的作者之手,不少篇章对作诗意图有自觉表述,个中可以看出周人对诗歌性质与功能的种种认识以及历史积淀的某些传统意识。周代诗人五六百年的诗歌创作实践及其初步明朗的诗歌观念,是后代诗学理论和诗歌批评形成与发展的母体、基石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集周代社会诗歌大成的《诗经》,既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光辉学作又是周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然而前人多从学的角度去研究其价值,而很少涉及到它所反映的其他社会内容,例如周人的宗教哲学观等。从《诗经》的大量篇章中,论证周人宗教哲学观在《诗经》的表现并进而分析周人之宗教哲学与殷人宗教哲学的相承相因相革的关系,从而论述周人宗教哲学反映于《诗经》的内容,是周人对殷人宗教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诗经·周颂》是周人宗庙祭祀的乐歌 ,典型地体现了一种“复功用性”。它记录了周人的祭祀、农耕生活以及周先王的文治武功。作为祭祀礼仪 ,又具有某种戏剧的因素 ,歌、舞、乐三位一体。在《周颂》中 ,功利目的与艺术表演是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15.
《尚书》中文王圣王形象的塑造既反映周人对文王的推崇,也揭示出了周人的政治观和价值观.文王之治不仅获得了民众对西周政权深厚的政治认同和心理认同,还深刻影响着周代社会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文王的形象成为后世士人和历代君王修身的典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模式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诗经>的编纂与流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关<诗>与史、与政教的关系,在前人的著述中不下百十种.<诗>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礼教文化制度和社会政治生活.<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保存了周人生活的各个画面,成为后人研究周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7.
周代社会礼坏乐崩,贵族诗书礼仪越不被人重视,越来逐渐失传。官学下达,私学由此兴起,儒家应势而生。研究周代儒家文化的兴起,对于正确把握孔子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珊 《文教资料》2010,(10):7-9
祭祀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对于超自然能力的“神灵”的崇拜,是为了建立、维持或恢复人与“神”的良好关系而将物品进献给神灵的宗教仪式。周代的祭祀制度打破了殷商一元神的崇拜,代之以先祖与天地既分立又配合的观念。而连接祖与天的中介便是“德”。周人理性思想的发展使其诸如祭祀这样的宗教活动更多地成为团结凝聚宗族的纽带,《诗经》对周人思想的这种变化作了多方面记录。  相似文献   

19.
推荐者的话     
阿瑟·克拉顿·布洛克的《战前星期天》是一篇充满厚重人文气息的散文佳作。单从散文的题名来看,《战前星期天》似乎是要书写战争爆发前阴云密布的社会生活状态及其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从而正面揭露战争的罪恶性质。然而,当你细细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学术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天”是周代思想中的至上神。如说,“周人把天神想象和说成无限关怀人世统治的有理性的最高主宰”(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4页),“周代的至上神为天”(杜而未:《中国古代宗教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版,第89页)等等。然而这一观点验之周代思想和社会生活,在很多情况下是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