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迫切需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本文对世界一流大学与我国“强强合并型”大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我国“强强合并型”大学具备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条件,但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着质的区别;规模的扩大并不直接等于质量,也不意味着“名牌”或“一流”;“强强合并型”大学能否成为世界一流最终取决于其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2.
世界一流大学的成本与收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只有少数大学能处于全世界优秀大学的最顶端。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引导着其他大学、提供了办学范例。“世界一流”有一些特有的属性———拥有建设学术设施与聘任最优秀教授的雄厚财力 ,充分的学术自由 ,注重开展前沿性研究 ,坚持科研与教学的最高学术标准。从许多方面来说 ,对“世界一流”理念的强调有些过了头 ,毕竟 ,只有极少数大学有望达到这一水准 ,过分强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会导致许多大学失去国家的重视和必要支持。考量“世界一流”院校的概念是重要的 ,而对此要有一种现实而实用的眼光也是同样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被列入2017年乃至今后多年教育工作要点.这其中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指,主要学科有一批大师级人才,能够批量培养出产生世界一流的原创基础理论人才的创新型大学.较为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二是有一队支持教授队伍培养人才、进行尖端科学研究的体制及政策(即软环境).而一流学科则是一流大学最根本的基础,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那么,“双一流”建设是用钱“砸”出来的吗?  相似文献   

4.
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许多共同的理念,呈现出许多共同特征,比如,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大学的学术本质有着高度的契合性;秉承“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理念,形成了以大学内部保障为主、内外相融合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研究生院制度的建立来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既有明显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等等;研究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揭示这些大学走向世界一流学术的基础,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学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具有80多年历史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首批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位于太平洋西海岸的“国际花园城市”厦门,拥有国内一流的校园和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理想学府。为加快把厦门大学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现面向国内外诚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热忱欢迎四海英才加盟,共创厦门大学的美好未来。 设岗学科 结合学校“985工程”二期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拟在以下学科招“长江学者”…  相似文献   

6.
聚焦本科教育质量:重视“学生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大学水平评价和排行,主要关注大学的科学研究水平和知识创新贡献.其负面影响在于用学术追求代替了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导致了“失去灵魂的卓越”.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评价,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但评价往往注重大学的物力、财力、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的学术成就、图书馆与实验室的现代性和充足度等等.这些因素对本科教育影响很大,但都只是教育质量的“替代物”和“输入物”;其实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条,在于“学生投身学习”!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学习消极、被动和茫然,甚至近40%的最终学业失败.学生能否“投身学习”,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授能否投身教学,能否密切与本科生的接触与交流,能否对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做出敏锐反应,能否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大学质量评价必须聚焦大学的教与学,必须将学的“投入度”和教的“满意度”纳入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进入第二个周期,各省、市、自治区在各自制定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基础上,持续发力,统筹推进区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发展。如何统筹协调区域内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实现城市区域与大学融合发展,形成世界一流大学高地,建设高质量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就成了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战军教授的专著《世界一流大学高地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聚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城市区域发展,通过对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代表性案例的研究,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区域“双一流”建设提供有益经验和可行路径,以期助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高地的形成与发展,促进我国高水平大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的学术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楷模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正受到跨世纪的挑战:教育质量难以改进和成本的失控。高等教育“技术革命”和教育工程化管理,挑战“手工业”式的课堂“教授王国”,却又形成对规模经济和大市场的依赖。对中国和国际高等教育的大趋势的分析表明,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跨国大学(公司)一体化的模式有可能使中国的若干名牌大学既创办一流的教学型大学,也显著地增加迈向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实验室不仅取决于设备,更取决于人。从该校“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出发,对实验技术队伍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对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工作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思路、目标及建设举措。就建设一支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德国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第二贸易大国,现有高等学校345所,1999年在校生共177.4万人,占19-26岁人口比例的28.2%。德国没有象美国哈佛和英国剑桥那样的顶尖大学,所有大学的教育质量差异不大。这与其长期形成和实施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如对大学作为国家机构的拔款与管理、教授的“过分”自由、学生的“福利型”政策等,由此造成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竞争与激励。近几年,德国高等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与探索,如在1998年德国政府提出高等教育要进行“再合理化、竞争、国际化、质量保证”四方面的改革,主要措施有:  相似文献   

11.
美国物理学家、科学促进会前副主席罗兰1883年在题为《为纯科学呼吁》的演讲中深刻地阐发了他对纯科学、大学和教授的理解和认识,提出了“为了应用科学,科学本身也必须存在”“教授的职责在于促进科学的进步”的论断和“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主张。他虽然针对百余年前的美国,仿佛也在警醒当下的中国。据此反思、关照我国现实,罗兰的精辟论说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是实现现代大学科学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前者存在于后者之中,后者是前者的动力和根基。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就必须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创新中实践。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将使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互为表里。“建设什么样的大学”产生于“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中,“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则蕴涵、滋润着“建设什么样的大学”。  相似文献   

13.
计琳 《上海教育》2010,(15):14-15
在2010上海世博会十余名带“总”字的设计师、规划师中就有8名由同济的教授担纲,这所百年名校也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诠释着大学的使命与责任。在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的准备、申办和规划建设过程中,同济大学算得上是参与最早、最广、最深的高校。上海市政协副主席、2010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教授曾这样评价:“世界上没有一所大学,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胜过同济大学对世博已经作出并将继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1 选材的意义 “选材成功就意味着训练成功一半。”选材选好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世界著名运动医学权威堆尔曼教授指出:“人体机能至少有60%取决于遗传,只有40%受训练等外界因素的制约。”据研究,取决于遗传的潜在运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实验室不仅取决于设备,更取决于人。从我校“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出发,本文对我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对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工作进行了探索,提出我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思路、目标及建设举措。就建设一支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地方本科院校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八成以上,其办学质量如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至关重要。当前,影响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质量的主要问题有:教学和科研发展不均衡,导致教学弱化、学术异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实践亟需加强;大学内部治理中,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理念尚未有效落实;高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不高,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执行力和创新力;高校“去行政化”的核心在于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各得其所,这需要制度建设和大学文化的有力支撑。只有切实解决以上问题,地方本科院校才能提高办学质量,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立足国际视野,提出了国际化大学建设的全新方案,旨在破除“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带来的大学地位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双一流”建设方案一经提出,全国各省市便迅速投入到了“双一流”建设的大潮之中.但目前国内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内涵尚未有一个清晰界定,“双一流”只是人们对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称谓.为了在推行“双一流”建设中不乱方寸,必须厘清究竟何为“双一流”.要深刻理解“双一流”之内涵,抓住世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第二次机遇期,应当从形而上的维度思忖“双一流”的含蕴.  相似文献   

18.
百年学府,1896年建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全国16所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全国建立研究生院的55所高校之一。拥有24个博士点、58个硕士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授和副教授近100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8个。23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0年研制成功世界首台“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  相似文献   

19.
一、博导固定资格制存在的问题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称“博导”)的水平是影响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博导队伍的水平又取决于博导的遴选机制和遴选后的激励机制。这些方面,国内外大学都有自己相对成熟的规则。依据国情,中国有自己的办法。这种办法可称之为具有教授职称才能被审批为博士生导师的、永久性的固定资格制。当教师晋升为教授后,根据条件和名额,逐级审核、批准,即可获得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资格。如果没有特别变故,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权利就一直拥有下去,“博导”的资格将会伴随其直到退休。由于特有…  相似文献   

20.
南京大学多媒体中心主任徐士进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的特邀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我国大学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背景和主要成果。2001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门设立了“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该项目借助大学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各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以及齐全的学科门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