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华基督教会汕头区会曾被视为教会自立的典范,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该区会却面临空前的财政经济危机。这种危机不仅引发各堂会内部严重的人事纠纷,而且使得教会自立之基础被动摇。早期教会自立运动最终成为一种未竟之事业。  相似文献   

2.
汕头新中华基督教会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岭东地区从大公会体制内独立出来的真正的本色化教会,这是长老会长期推行教会自立政策的产物,也是教会内部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尽管该会倡导"自立"、"合一",但它在教义和礼仪上与中华基督教会并无明显区别,自立主要表现在体制和经济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渐渐又从分离走向了联合。  相似文献   

3.
清末基督教教会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教育会”有着其他宗教机构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华教育会”加速了近代中国基督教教会教育制度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边疆服务研究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从1939年开始,到1955年结束,历经战争与国家政制转型,是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上最能同时反映教会趋重社会福音、追求本色化并将其发展重心从沿海及内地城市向西部边疆转移这三方面变化的重要事件。本文在对既有研究展开学术综述、评价其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构想。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基督教有着深刻的联系。基督教会创办的大学是大学的原型之一。教会强有力的支持对大学的创建和巩固至关重要。在漫长的中世纪,大学与基督教会在合作中走向疏离。近代大学与基督教会重建合作关系。在现代大学,科学与信仰共存,大学承担着"世俗的教会"的使命。大学新的宗教色彩表现为对真理、智慧、人类尊严与自由的虔诚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教派     
在英语学习中,不熟悉基督教知识的人经常会被基督教的教派名称所困扰。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基督教的主要派别,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基督教(Christianity)于公元1世纪时产生于古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相传为耶稣(Jesus Christ)及其门徒所创立。公元4世纪时,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中世纪在欧洲占统治地位。基督教产生后不久就分化为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方教会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中心的西方教会。1054年,东西教会彻底分裂,以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为中心的东方教会自称“正教”(Orthodoxy),意为“正统的教会”;以…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与中国东南的乡村社会--以近代福建美以美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福建美以美会为个案,尝试勾勒出近代来华基督教与东南中国乡村社会的互动图景.文章发现,乡村教会是基督教的发展主体.教会的发展一方面受到传统乡村社会结构与信仰态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尝试建立一个新的宗教体系.在部分乡村,基督教会成为社区的生产、生活中心,一些乡村教会知识分子亦有较强的社会触觉,倾向改革.而在世局变迁中,乡村教会受多种社会势力影响.文章认为,乡村教会的历史研究,应放在本地社会结构与历史变迁中加以理解,将乡村教会视为地方宗教力量,较将其视作外来宗教显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基督教教会大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教会背景使得它们对宗教教育有着天然的追求,但它们毕竞生存在中国的环境中。金陵大学作为基督教教会大学中唯一的一所A类大学,是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重要代表。对它的宗教教育发展过程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督教教会大学在中国土地上的生存状态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湘雅医学院的创办看教会大学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督教各差会派遣传教士来华创办教会大学原是为了扩大基督教的影响,抑或别有所图;但与主持者的愿望相悖,教会大学在办学实践中,其宗教功能乃至政治功能日益疏离,其教育功能则不断增强,并逐渐占有主导地位。湘雅医学院这所由美国雅礼会和湖南育群学会合作创办的医科大学在中外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办出了自身的特色,从而促进了我国近代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拔尖的医学专门人才,加强了中西文化交流,促成了一代青年思想的转变,其客观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神命裁判起源于古代日耳曼人的习惯法,中世纪时被基督教会加以规范并传至欧洲各地。11~12世纪,随着中世纪教会法研究的兴起以及经院哲学的发展,基督教会内部对神命裁判的批评日益激烈并系统化。此时正值基督教会摆脱世俗社会的司法体系而日渐独立,在这种趋势下,教会最终废除神命裁判法,由此而导致一系列新的司法程序在欧洲出现。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早期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早期发展吴琼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是指基督教会及天主教会在中国(主要指大陆)所办理的女子高等教育。它包括教会女子大学中的教育,也包括其他教会大学中的女子教育。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既为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美国德鲁大学(Drew University)馆藏资料为主要基础,描述清末福建美以美会教会两次内部争论,力图从新角度探讨清末基督教史。文章认为:西方传教士并不是清末中国基督教的唯一代表。中国基督徒、西方传教士,同样是清末传教运动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清末福建美以美会,传教士的内部矛盾与华人基督徒的影响密切相关。双方的互动交流构成清末基督教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欧洲近代宗教改革的直接诱因是基督教会的腐败,但是教会的腐败是必然的,这种必然性根源于基督教的外在化。路德改教的宗旨就在于重建基督教的内在性。然而,时代精神的机缘,使得这一重建工作始料不及地催生了一种现代个人主体性品格,并因此成为西方现代性的历史开端。  相似文献   

14.
第六章 教会法 一、教会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生: 1.教会法是基督教发展的结果,到中世纪中期形成独立的法律体系。 2.早期的基督教教义宣扬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充满对富有者的仇恨。2世纪后,转为要求人们忍耐、服从,宣扬君权神授。教会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这些内容以后逐渐形成惯例。380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教会法由此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创立之初到中世纪之前的几百年时间,属于原始基督教时期,这一阶段其教会使用的音乐是基督教音乐的初级形式。从原始基督教音乐产生的文化背景、原始基督教音乐的几种重要形式、原始基督教与音乐有关的礼仪制度的形成及其音乐执业者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基督教音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的福建教会学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的教会学校,其发展趋势并非是平稳的,直线型的,而是跌宕起伏,令人难以捉摸。本文力图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的福建教会学校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做一粗略的探讨,以祈教方家学者。一民国时期,随着教会传教区域的扩大和基督教教育的影响,到教会学校求学的人日益增多,教会办学的规模日益扩大。据统计,1920年前后福建全省基督教会所办的学校共852所,学生总数有25568人。教会中学的办学规模也相应扩大,有的在原有的教会小学的基础上升格发展成为教会中学。1914年,英国伦敦会创办了福州英华中学、英国圣公会创办了…  相似文献   

17.
书讯     
《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出版暨南大学夏泉博士撰写的《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一书已于2007年6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5章14节,27万字,已被列入《岭南文库》丛书。该书以“明清时期粤港澳基督教教会教育”为研究对象,将长达三个半世纪(1552-19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教会婚姻法是在罗马法和日耳曼法基础上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吸纳了许多罗马法和日耳曼法有关婚姻的规定.然而,由于基督教对婚姻的理解不同,教会婚姻法必然会与民法产生差异和矛盾.在实践过程中,教会婚姻法理论必须面对现实,因此在不影响社会秩序和基督教制度的前提下,青年人有选择婚姻的自由,否则个人的婚姻自由就要让步.中世纪教会婚姻法对家庭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破坏了家庭在婚姻对象选择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三、了解西方为了认识自己 我们在接触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会发现基督教在其中的深远影响和中心地位,有的学者不无夸张地将西方文化归结为一种“基督文化”。基督的信仰是一种与时代同步的理性化神学,亦即康德所张扬的“理性限定下的”神学,理性突破基督教教会律条的高墙,筛选出基督教  相似文献   

20.
作为乡村秩序的一种维护力量和纠纷解决的又一实践主体,滇中苗族乡村基督教会运用基督教义引导着村民的纠纷解决观念,对发生于教会内部和外部的两类纠纷以调解解决为主要方式,以教规教义为规范依据。基督教会的纠纷解决机制在某些时候显示出了比其他权威组织的调解更多的优势,但同时也会与国家法律出现抵牾和冲突,造成相互之间的关系紧张。应该正视基督教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断规范其运作方式,使之在建构良好乡村社会秩序中发挥正能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