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今日科苑》2010,(5):85-85
转基因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使优良基因跨物种交流,对于农作物而言,能够实现对品质、抗性和产量等性状进行定向、精确的改良,使依靠常规育种技术达不到的目标得以实现。转基因作物可以在产量、抗逆性(包括抗病、抗虫、抗寒、耐盐碱、抗除草剂等)和营养品质等方面较传统作物品种有显著改进,并且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10,(5):85-85
转基因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使优良基因跨物种交流,对于农作物而言,能够实现对品质、抗性和产量等性状进行定向、精确的改良,使依靠常规育种技术达不到的目标得以实现。转基因作物可以在产量、抗逆性(包括抗病、抗虫、抗寒、耐盐碱、抗除草剂等)和营养品质等方面较传统作物品种有显著改进,并且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作物生物育种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生物育种是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融合了分子标记、杂交选育等常规手段的先进技术,是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重要领域。文章概述了国内外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前景,并就目前国内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指出全球转基因生物育种已进入至关重要的、以抢占技术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生物育种的发展正处于成败攸关的关键时刻。提出不失时机地推进重大成果产业化、加大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力度、加快生物种业科技创新和加强科学传播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及其政策完善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各种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本文从育种方法、食用原理、伦理和实证方面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从政策基点、政策过程、政策方针以及政策参与等环节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开发政策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生物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1年墨西哥本土的玉米品种资源受到进口转基因玉米的基因污染。该国是玉米的起源国及品种资源的中心,该事件引起了国际上极大的关注。加拿大转基因油菜造成基因污染早在1998年已有报道。我国是水稻和大豆的起源地,野生近缘种也极为丰富,该两种转基因作物在我国的大面积商业化生产要极为慎重。转基因作物的各种生态风险以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要调动生物工程、生态学、植保、育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各领域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多学科共同攻关研究,使生物工程这项高新技术在21世纪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6.
国内目前主要是通过常规的品种间杂交选育小麦优良品种。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常规小麦育种工作处于爬坡阶段,育成的新品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利用杂种第一代优势则是各类作物育种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的方法对可育转基因栽培小麦鄂恩1号(EN1)和鄂麦11号(EM11)植株的T1代种子中的谷蛋白亚基成份进行分析,验证种子中是否含有对增强小麦展弹性有显著作用的转基因胚乳特异性表达产物——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转基因株D193种子中连锁表达两种亚基基因1Dx5和1Dy10,转基因株D185和D186则均表达其中的1Dx5亚基基因,不同基因型受体可能影响转基因的连锁表达。Χ^2检验表明鄂麦1号、鄂麦11号二种基因型T代种子中转基因表达蛋白1Dx5和1Dx5+1Dy10产生的表型比均符合预期分离比3:1(P〉0.05),两种外源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可能均为单位点整合。表明遗传转化分子育种可以成为改良我国小麦加工品质的有效途径。同时并讨论了SDS-PAGE有效检测转基因在早期世代表达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8.
邱林权  张宇 《内江科技》2014,35(9):127-127
<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转基因技术拓展玉米传统遗传育种模式,取得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已成为当今一大趋势。所谓转基因技术是以现代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采用基因枪或根癌农杆菌质粒介导等方法进行遗传转化、基因克隆,将目标基因转入到受体中,从而获得具有高产、优质的玉米产品,玉米转基因[1]育种是这项技术应用于玉米育种的重要成果之一。然而,自转  相似文献   

9.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基因转移技术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说明基因工程技术已成为动物育种方法发展的方向。通过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必将在生产实践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现状 1、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的广泛应用 (1)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 生物技术对育种方式的改变就是革命性的,它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把特定基因导入植物体,达到改良品质和增加产量的目的。与传统的育种相比较,转基因技术育种简单易行,目的性强,能够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提高效率和效益。其次,转基因技术能够实现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即传统育种只能在同一品种中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11.
刘云  祝建华 《科教文汇》2007,(5X):148-150
一、前言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基因转移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某个或某些性状的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即所谓的“转基因”技术。由此产生的转基因食品正在进入百姓生活。但是人们对新生事物转基因食品——总会有一个认识、了解直至接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甚至是冲突,因此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对转基因食品的探讨都是热点问题,针对现阶段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情况,笔者通过查阅近几年来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文献,对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发展现状、国内外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及其监管模式、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及中国面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所采取的公共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研究了在全球化下中国转基因食品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2.
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研究,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领域萌发出来的-个新分支,它已成为植物细胞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0多年的研究发展,利用花药培养产生单倍体植株的方法已经在许多具有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植物上取得成功,并且已经与常规杂交育种、远源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以及转基因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套行而有效的育种技术体系,已经成为工程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植物花粉培养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概况等相关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利用火焰干燥涂片方法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  比较了栽培一粒小麦和野生一粒小麦     10个不同材料的核型。细胞学观察表明,它们的核型很相似,可能同属小麦的A染色体组。它     们都具有7对染色体(2n=14),  即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两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所有材料的第5对染色体都带有随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小麦抗旱性和耐盐性的途径.通过基因枪法将具有抗旱和耐盐碱功能的海藻糖合酶(TPS)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品种CB9945.获得了转TPS基因的小麦植株.对TO代植株进行了PCR检测.对T2代植株进行了叶片涂抹除草剂检测并进一步进行了验证.鉴定出15个转基因株系.采用模拟抗旱、耐盐环境.对15个转基因株系进行了初步功能鉴定.发现转TPS基因小麦植株的抗旱、耐盐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刘秉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带领研究团队,成功创制了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矮败小麦”,并创立了方便实用的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被诺贝尔奖获得者布劳格博士誉为“小麦育种的革命”,为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项目获得了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小麦基因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其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受限于普通小麦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克隆和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发展远落后于水稻和玉米。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在破译小麦基因组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此外通过多年攻坚,利用"模块耦合育种"的理论已成功培育出小麦新品种。文章着重对这些重大成果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遗传育种一直是农业研究的重点领域。我国小麦面积大,总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生态类型、耕作栽培方式和小麦消费形式多样且特色明显;种质资源丰富;因此中国在国际小麦界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对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简要介绍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通过国际合作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正>"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大面积种植已有14年之久,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超过数十亿之众,至今还没有关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证据。"1月5日,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张启发院士,  相似文献   

19.
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基础,而通过诱发突变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创制农业生产需要的优良基因则是现代种业的重中之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舒庆尧教授长期从事作物种质创新、生物技术和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创制了一批水稻优良材料,对当前和今后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似乎正站在一场新的农业革命——“基因革命”的门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的农业问题提供了可能。但是,目前转基因作物还远未被广泛接受,相当多的国家政府、有影响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公众和舆论对转基因作物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认为其含有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欧盟在对待转基因作物问题上就采取了提倡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