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专科特色大学不同于综合类大学的数字资源馆藏特点,提出这类大学对网上丰富的免费学术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不应求"全",而应求"精",要针对各校实际情况,将免费资源的筛选、利用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图书馆的现有资源紧密结合,补充资源薄弱学科,保障学校重点学科,实现付费资源与免费资源的学科互补。文章结合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在此方面的具体实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扩张中的学术资本主义——一个人文学者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一种资本不断扩张着的主义即学术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坚守住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底线,遵循大学的逻辑,超越公司文化中的大学,走进知识社会中的大学,捍卫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与学术之魂,时时提防大学堕落为废墟中的大学。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前沿题域     
主持人语 学术资本主义,这又是一个从海外传来的概念,一如10年前的教育产业化。很多讨论的文章,给人的一个感觉是,学术资本主义已然在国外高等教育流行,国外大学在资本的逐利本性中越来越堕落——前不久就有书刊指出,哈佛在失去灵魂。进而,也就对国内大学现今的学术状态略感欣慰:我们不过是陷在一种全球化学术资本主义的浪潮中,不必对大学的商业化、功利化“莫名其妙”。而另一种理解则是,应该重视学术“资本”的价值,投入这一“浪潮”之中。  相似文献   

4.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重建作为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现代大学制度,实行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和学者自律。重新将大学还原成为一个学术共同体.“把学校重新恢复成为学术机构.让学者们都去追求学术卓越,而不是追求行政晋升,崇尚真理而不是崇尚权力!”  相似文献   

5.
梳理哈佛大学出版社与耶鲁大学出版社的“讲座图书”出版模式的发端、历史、运作方式与成就。研究表明,“讲座图书”出版模式在大学出版社和母体大学之间紧密联系不同学科高层次的学术共同体,在讲座设立、运作、讲座内容书稿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知识生产与学术传播链,为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品牌建设和母体大学的学术发展提供关键助力。  相似文献   

6.
范紫云 《出版参考》2023,(10):76-79
除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外,全国大学出版社近110家,其所出版的大量学术图书成为知名品牌,极大地提高了大学出版社形象,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大学出版社学术品牌图书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困难。对此,笔者提出若干推动大学出版社学术品牌图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出版社的主要使命不是商业利润,而是它的学术使命.本文对我国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后应秉承的学术使命、文化追求、出版特征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当下我国学术出版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学术仓储建设及其版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大学建设学术仓储的意义和优势,并剖析大学学术仓储的版权主体、版权客体和版权风险,指出目前大学学术仓储建设面临的瓶颈问题是版权问题,最后探讨了如何管理大学学术仓储的版权.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9.
大学图书馆学术工作新尝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图书馆的学术品位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来体现,而应该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图书馆特有的学术清风、文化底蕴在名师荟萃、学子云集的大学校园里成为人们必不可缺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0.
谈论大学出版,必须回到"大学"这个逻辑起点,廓清大学本质和现代大学精神,才能找到根本或方向。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其本质是自治、自由、自律的学术共同体,而大学出版则是这个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基于文化、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定位彼此之间的关系,构建起多元考评体系、有效的督导体系和选题遴选机制,才能走上共生、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学由于受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制约,大学行政权力泛化倾向突出,学术权力长期被压制,去行政化成为当前大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去行政化要求大学管理改革深入到文化层面,其核心是围绕学术组织配置权力结构,保障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和学生的参与权利,使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更好地为学术事务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甄西 《出版参考》2011,(36):47-48
三、放弃"产业梦",走好"事业路",才是重新振兴之希望所在 实际上,与欧美大学出版相比,二战之后的日本大学出版,可以说从来就没有"风光"过,更没有"巅峰"过。在日本大学体制的框架内,日本大学出版仅仅是教学科研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学术矩阵和学术迹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新型学术测度——学术矩阵和学术迹对15所国外著名大学和8所中国著名大学进行了量化测评,在展示1年-3年-5年学术迹演化曲线的同时,用学术矩阵对个别中外大学进行了个性化比较,揭示出国内外大学的差距。大学的学术迹T与h指数存在较强正相关关系。学术矩阵和学术迹方法适用于各类学术个体和学术团体测评。  相似文献   

14.
学刊编辑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生命,是大学的立校之本。惟其精神,大学才能成其大;正因为有其不朽的精神存在,大学才有魂有格。惟其精神.人类的文化命脉才得以承传,文化之光才历久弥新,我们办好学术期刊才有指向、依归。作为一个知识共同体,大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大学的学术理论期刊是展示高校学术水平和学术阵容的窗口,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是开展学术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朋友春节期间来访,掷下一本《东藏记》,说是曾经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推荐给镇日忙于学术论著论文很少看当代小说的笔者以为"休闲",不料随手翻阅了一下,竟然颇感惊悸,遂记于左。其中一对人物尤其引人注目,即尤甲仁与姚秋尔夫妇,以笔者之见其实是暗指钱锺书与杨绛夫妇,或是说以其二人为原型。《东藏记》中主要故事发生抗日战争时期的明仑大学,所谓明仑大学指当时并入西南联合大学的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抗战时期由北京大  相似文献   

16.
陈福郎 《出版参考》2005,(5S):34-34
大学精神是什么?我以为大学是青年才俊的成长沃土,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发祥地,是科技创新进步的摇篮。因之,大学精神代表着学术自由和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网络空间中大学教学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从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MOOC三个方面对“985”高校的教学学术网络影响力进行评价,以期唤起我国大学对教学学术的进一步重视,引导大学提升其在网络空间的教学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严峰 《出版广角》2023,(8):45-50
全国出版学术共同体的建立使学术共同体再次受到关注,对大学出版社来说,出版优秀的学术著作离不开学术共同体的参与和支持。结合复旦大学出版社具体出版实践,从政治导向、内容筛选、学术质量、人文学科评价、海外输出、提升编辑队伍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等方面阐述学术共同体在出版中的重要作用,以期推动大学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支持考察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研究美国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支持现状,为国内大学图书馆开展数字学术支持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对美国14所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支持情况进行考察,分析数字学术的概念、数字学术支持机构设置、数字学术支持的内容与形式等。[结果/结论] 美国大学图书馆在明确数字学术概念基础上,设立数字学术支持机构,以数字资源建设、数字项目建设及研究、数据策展、数字出版、数字人文项目研究等为数字学术支持核心内容,提供形式多样的数字学术支持。我国大学图书馆应设立数字学术支持机构,重视数字学术支持团队建设,重视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建设,创新以数字学术为核心的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20.
大学出版单位编辑的学术能力对提升大学出版物质量至关重要。编辑的学术能力包括学术敏感力、学术鉴赏力、学术判断力、学术交往力、学术坚守力、学术表达力。提高大学出版单位编辑的学术能力,要严格编辑准入制度,提高应聘人员入职的学术能力标准;帮助在职编辑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将编辑参与学术活动制度化;严格审稿流程,设计科学严谨的稿件审阅程序,训练编辑的审读能力;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增强编辑的学术素质;提高编辑的学术地位,增加其职业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