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前人研究苏轼豪放词的基础上,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提出了苏轼豪放词成熟于密州的新观点。其依据是: 一、苏轼自幼受其父文学要有为而作的影响, 在未踏入政坛文坛时就有革新北宋时期浮艳文风的思想; 二、苏轼在守密之前已对婉约派词风深为不满, 已尝试写作言情言志的非男女恋情的新词作; 三、守密时, 适逢朝廷对王安石变法有看法, 变法派有些失势, 故苏轼以为自己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 于是豪放词便应运而生;四、从文学创作思想来考察, 苏轼守密时只不过是把文学创作当作是抒怀言志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
谈苏词二首     
苏轼是我国宋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以“豪放”著称。其实这所谓“豪放”,也只是与温庭筠、柳永等那种专写绮罗香泽,以缠绵旖旎著称的“婉约”派相对而言。事实上,苏轼词的风格是多样的,有的空灵隽雅,有的萧洒飘逸,有的豪放粗犷。《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是“豪放粗犷”一类的代表。这样的内容、这样的主题、以及在风格上“豪放”到这种程度的作品,在苏轼词里也不是很多的,然而它却真实地反映了苏轼思想的一个侧面。本文就想结合这两篇作品,对苏轼的这个思想侧面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六册选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豪放词和《雨霖铃》《扬州慢》两首婉约词。那么,什么是婉约和豪放呢?如果说“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的话,那么婉约的“定义”就是:婉,即婉曲;约,即隐约;就是“含蓄”。词自产生就是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艳科”。到了北宋,范仲淹、王安石等虽已初露豪放端倪,但真正“指出向上一格,新天下耳目”、奠定豪放派基础的是苏轼。从此,“词体大约有二:一婉约,一豪放”。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一善歌之士,“我词何如耆卿…  相似文献   

4.
豪放词四论     
本文分四个部分论述宋代豪放调史中的有关问题。第一部分论述士大夫情怀在晚唐三代至北宋前期的显现,认为它必然会推动豪放词的产生;第二部分论述柳永词与苏敦豪放词的相通之处以及它对苏武豪放调的先导意义;第三部分论述苏轼豪放词在北宋后期有限的影响与地位;第四部分论过苏轼豪放词地位的确立过程。  相似文献   

5.
最近,学术界对苏轼的豪放词提出了颇多疑问:如提苏轼是不是豪放词人?他有多少豪放词?如其说苏轼是“豪放”倒不如说是“旷达”,他仅有的极少数的六、七首豪放词,不过是“偶尔即兴”之作,如此等等。但细谙之下,又觉颇有值得推敲和思考之处,故不揣冒昧提出拙见,以与海内诸专家学者们请教。一、苏轼有没有豪放词?有多少豪放词? 要谈苏轼有没有豪放词?首先必须弄清“豪放”的定义和标准,才能衡量苏轼的词作。“豪放”,在一般意义上讲,大都认为是气魄大而无所拘束(见新《辞海》)的意思,但这对词作的含义似乎远没有具体阐明。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词气势豪放,有着极为广阔的题材内容,是豪放派的先河,对整个词坛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其豪放之风盛行,使得人们忽视了苏轼在婉约词方面的成就。其实苏轼的词作中,婉约词的数量要远远多于豪放词,其中既有晚唐婉约词的抒情写作,又有新的思想内容。苏轼的婉约词表面上好似温柳,但其富有深意,词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操与理想。本文就苏轼婉约词作的艺术成就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7.
少游词集中有不少豪放的篇章,它们和苏轼的豪放词风是相近的,其中个别篇目,还可以寻到一些苏词影响的具体痕迹;在避俗、崇雅方面,秦观也接受了苏轼的观念,词风由初期较为俗浅.转为后期的相当“清”、“雅”.因此,少游词确实存在着学苏倾向。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宋代词坛的一位大家。他的词的创作体现了一位大家兼容具范的创作风貌,豪放者有之,婉约者有之,豪放者大开异境,婉约者缘情而绮靡,他的词风是阳刚阴柔双美兼具,不可偏废。苏轼词风的形成,是他的文艺创作思想和人生经历、学养、襟抱的艺术折射。  相似文献   

9.
提起苏轼,就会让人联想到豪放词派。苏轼的文学创作成就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相比其散文与诗歌,词的创作成就更大。苏轼对传统词风的突破,对宋词乃至作词史的发展确实做出了永不可没的贡献。在本文中,笔者将从词的发展、苏轼对传统词风突破的表现及其原因三个方面,粗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0.
对于苏轼贬寓惠州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历代都是有些争议的,主要表现在思想是否消极?艺术上是否平淡?上个世纪80年代后,研究苏轼寓惠的论文比较多,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文章从苏轼的寓惠生活、寓惠思想及文学创作等八个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有关论文的主要观点,让读者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苏轼寓惠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关于苏轼的词风,历来说法不一。但从古至今,很多学者皆认为苏轼是豪放派词人。其实问题并非那么简单,本文从苏轼对词的认识着手,系统地分析了苏轼的豪放词、婉约词,从而得出苏轼是多种词风兼具的词人,以求人们对苏轼的词有一个全面的、崭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品中的上品,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独创“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的豪放,充分显示苏轼坦诚旷达的胸怀。辛词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地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最大的差异是“旷”与“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3.
苏轼在我国文坛上可以称为难得一见的奇才,是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之一。他在散文、诗歌、词方面皆有很高造诣,尤以词为胜。他结束了五代以来奢华的词风,独创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的典范佳作。这首词有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但其中也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怎么理解苏轼的“豪放”,又怎么理解词人的情感矛盾呢?面对高中的学生,不仅要让他们通过本词的学习了解苏轼豪放的词风,更要了解词人豪放的胸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了解苏轼词“豪放”的风格。主要通过分析这首词来体会苏…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与司空图对于"豪放"定义的比较,可以发现苏轼对于"豪放"的定位更多集中于创作时的一种自由、充沛、郁勃的精神状态,而不是作品的风格反映。另外,豪放词的出现除去创作观的影响和对前人的继承以外,还包括以下原因的共同导向:一是蜀学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蜀地三教融合的学术思想是苏轼的创作出豪放词的内因,表现在《东坡易传》中则是对于现实的达观态度。二是"乌台诗案"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在被贬黄州以后,苏轼开始对人生的意义重新进行反思,这个时期的作品多是对生命本体的意义进行探索,形成一种超然豁达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5.
苏轼之于文学的贡献,主要在其词的成就。其词的成就历来认为主要在其对豪放词风的贡献。但 如果我们站在整个词史的角度,站在苏轼整个词作的角度来观照苏轼词的风格,会有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词学史上对苏轼词的定位,主要有“豪放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三种重要说法。“豪放词”从风格论出发,并不能完全涵盖苏轼词的全部艺术特质;“以诗为词”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亦非苏轼所独有;唯有作为传统“体派论”的现代发展的“东坡范式”,最适宜作为苏轼词之词史定位的总结性词汇。同时,既然“豪放词”一语已不足以概括苏轼的词史定位,那么“婉约”“豪放”二分法也自然应被扬弃,而打破这一“二分法”,并不意味着否定“二分法”这一极具简洁性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具学理性、更符合唐宋词实际的“新二分法”取而代之,才是真正的破旧立新之道。  相似文献   

17.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苏轼的重要思想。苏轼一生对民本思想有充分的论述,他身体力行,在王安石变法期间直接上书反映民众疾苦,用诗文来反映民众的疾苦,并在地方为官时因法便民,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究其牢固的民本思想原因有三个:一是受我国古代先贤民本思想的熏陶;二是受其父民本思想的影响;三是本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所决定了的。  相似文献   

18.
少游词集中有不少豪放的篇章,它们和苏轼的豪放词风是相近的,其中个别篇目,还可以寻到一些苏词影响的具体痕迹,在避俗、崇雅方面,秦观也接受了苏轼的观念,词风由初期较为俗浅,较为后期的相当“清”、“雅”。因此,少游词确实存在着学苏倾向。  相似文献   

19.
空静观是苏轼自身坎坷的经历与佛禅道玄思想相互激发而孕育出来的。空静观使苏轼高远脱俗,使其文艺创作灵活多变,打破固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文有诗性,以文入诗,以诗为词,拓展了词的题材和境界,确立豪放词风的地位,使苏轼成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20.
不少学生在鉴赏苏轼词作时,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即他是豪放派的代表,所以词风就是雄浑奔放,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是,苏轼也是婉约词的写作高手。的确,苏轼以开阔的视野、旷达的性格、奔放的激情,挥洒凌厉的词笔,开创一代豪放词风。但这位豪放词的开创人,并不只以豪壮见长,其婉约词写得也非常出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