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适用、实用的应用电化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目的在于通过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分支和各个环节,发挥其整体功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力水平和拓宽就业面和质量,实现大众化教育对大学生的要求。因此,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思路是:以培养应用统计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知识+能力+应用"的三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核心,以知识、能力和应用来优化课程结构为主线,同时优化教学方法、考试模式、实践实习教学环节等,以全面提高本科生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是一项长期,动态的工程,本文仅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来论述如何进行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3.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出发,课程体系不再以学科为中心,应确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知识观,树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全方位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以信息技术外包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提出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理论的信息技术外包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框架,采用需求融合、素质融合、能力融合、知识融合和标准融合五层架构,旨在实现对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优化。以此为基石,构建了信息技术外包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应用到北京联合大学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几年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理论的课程体系架构有效实现了信息技术外包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基于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将课程与职业或岗位的有机衔接,构筑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并重的课程模式,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内涵的解读,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思路,并进一步提了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标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导向"模式就是以"企业专家开发"为依据创新课程体系,以企业真实场景为基础创新实验环境,以培养"双师"队伍为保障创新运行机制,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创新特色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金融保险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金融保险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就是围绕金融保险专业开发"二元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统领,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2+1"教学模式,及有利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质量监控及成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导向”模式就是以“企业专家开发”为依据创新课程体系,以企业真实场景为基础创新实验环境,以培养“双师”队伍为保障创新运行机制,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创新特色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托于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定位、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提出独立学院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的浅见,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湖北省教育厅"产业计划"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线,以具有汽车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构建针对性很强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汽车工程师人才。  相似文献   

11.
王莹  袁健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3):113-116
运用文献资料和电话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探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方法。提出及时更新实验课教学内容,逐步实行独立的实验课教学体系,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估体系,创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实验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新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师范大学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和实践的多角度审视当前师范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师范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在于培养创新人才。经过实践探索,提出了师范大学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模式:即以“创新教育”为主体,从实行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入手?开展创新教育;狠抓“创新环境”和“创新制度”两方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和人才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胡兵  郑重 《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1):76-80
文章在简述大数据的定义与特点之后,阐述了大数据时代对新闻生产方式带来的变革,然后归纳出大数据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的三种类型,即应用型人才、"∏"型复合人才和DT人才。文章最后根据我国目前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现状,从创新课程、实训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四方面提出了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创新模型,结合国外大学的案例分析重点强调了课程创新。  相似文献   

14.
牛淑敏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0):59-61,74
实用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根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要为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以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为课程教改的主攻方向。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的实用英语课程改革尝试为基础,探索和分析英语课程在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研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培养"重人文,轻工具"现象,探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认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明确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授课模式、增设实践环节、完善教学评价等,积极探索应用型实践教学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的实训资源与教学需要不匹配、专业师资力量匮乏、课程建设不足的问题。为此,提出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对接;统筹规划课程设置,探索系统培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转变培养方式;建设"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特征明显的培养"实用人才"的教育,应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等方面做好人才培养,其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设置专业,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践教学,只有构建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才能达到培养"实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机械制造技术课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探索了基于工作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将专业基础理论内容与工作岗位技能有机整合。新课程体系具有以工作岗位为依据构建教学体系,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的职业特色,以满足企业(行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工科建设背景和需求,文章立足学校行业特色,分析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与团队学习相结合的多维互动式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打破理论和实践间的壁垒,构建多元化背景下贯穿教学过程的分层次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从而助力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梧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状,以电子设计竞赛为依托,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为导向,从人才培养目标、实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获得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应用推广价值的教改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