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19世纪著名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呼啸山庄》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安排等方面来诠释《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2.
《三国地戏书》是安顺地区屯堡民众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改编而来的地戏说唱本.作为民间文学文本,其叙事特色主要有三点:1、叙事节奏张弛有度;2、叙事结构简明、剧情主线突出;3、以典型场景和套语编织故事.这三个叙事特点使该说唱本很好地契合了当地口头文化传统和当地民众的文化趣味.  相似文献   

3.
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以其独特的叙事角度和叙事技巧体现了其独特的叙事艺术,成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经典的"经典"。从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和叙事模式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紫颜色》颠覆性的叙事特色及其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毕飞宇小说《叙事》的叙事分析来看,毕飞宇历史小说在历史叙事上有着自己的独特风貌:多个层面中的多重叙述,跳脱叙述的历史沉思,叙述历史的当代回应。叙事的特色凸显其闪耀历史蕴藏的同时兼备现代哲思的突出品格。  相似文献   

5.
在小说《蛙》中,莫言延续了《檀香刑》中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对话,借此凸显出民间叙事的优势。小说民间叙事的特点表现为:提供另一种历史文本;展现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在面对政治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时,民间叙事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左右为难,这正是莫言的民间叙事无法规避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布莱恩·卡斯特罗是当今澳洲的一位畅销作家,他的著作《园书》中散文式的写作风格和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赢得了许多人的广泛好评。本文借助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从地质空间、文本空间和时空体空间三个方面出发,对《园书》中空间叙事艺术进行解读和赏析,从而体会卡斯特罗精湛的叙事艺术和技巧,以期让读者可以更好地去体会20世纪亚裔移民的生活处境和主人公内心无序、混乱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的成书情况十分复杂,它不同于一般著述的地方在于:成于众手而由主编决定规范,源于群书而文字多相异。这种特殊的成书情况给文本叙事带来的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世说新语》叙事的两个特点上:集体性叙事与互文性叙事。  相似文献   

8.
自问世之日起,《呼啸山庄》就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而百年不衰,研究《呼啸山庄》的著述也层出不穷。运用叙事学理论考察《呼啸山庄》的叙事技巧,呈现出多样化的叙事视角交替使用、戏剧化的多重复调叙事结构、具有显著后现代特征的叙事时空三个方面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的有关理论,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几个方面对《悲惨世界》的叙事特征作一简析,以期揭示该小说文本内部的基本建构以及作者处理时空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0.
多重的叙事视角是《红字》的一大叙事特色。传统叙事模式常采取单纯化叙事视角,多用全知式或人物式,少见多重复合式。霍桑在《红字》中运用多重可变叙事视角,在编辑性全知叙事的同时,使用戏剧式全知叙事和人物叙事,通过视角的变化来渊动读者的鉴赏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曾令云先生的《云兴街》在创作上表现出昭通人、昭通方言和昭通文化的层级对应,用昭通方言塑造昭通人形象,展示了具有多元化、多民族、地方特色的昭通文化。  相似文献   

12.
民间叙事是以民间立场为主导的,能体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或自由自在的民间精神,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叙事方式。民间叙事是与庙堂叙事、知识分子叙事相对的一种叙事,既包括日常叙事,也包括艺术叙事,但一般主要考察艺术叙事。《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诗意叙事主要体现在寄情于景及对鄂温克族民间文化的描述。这种诗意叙事从本质上是一种民间叙事。作者通过朴素的文字来表达传神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诗意,达到了朴素而幽远的文学境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体现了民间叙事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3.
英国小说家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以其对整个人类经验的艺术性表述享誉世界文坛,小说的艺术性为作家对人类经验的成功表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试图运用经典叙述学家热耐特的理论,从叙述层次、叙事时间、叙事聚焦三个方面对《占有》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在揭示其叙事特色的同时,论证这些叙事策略如何为表现作家的历史观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叙事意象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并研究了《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特点。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特色与独特魅力,进一步探索其巨大的文学价值和叙事内涵。  相似文献   

15.
《左传》的叙事艺术巧妙而又独特。通过深入细致的探索,发现《左传》的叙事艺术主要从叙事手法、叙事角度、叙事特点、人物塑造、叙事记言五个方面表现出来,《左传》的叙事艺术也由这五个方面推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水平。同时,《左传》成熟的叙事艺术对我们研究先秦叙事文学叙事艺术的演变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质性研究叙事分析方法,聚焦小孩爱唱《孤勇者》这一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基于儿童教育视野展开对新闻样本和访谈的叙事分析。本研究发现,小孩爱唱《孤勇者》呈现大众媒体的跨媒介叠加现象和正向情感的建构特点,在实证访谈与个体调查中呈现现象热度分布不均、教师评价高低各异的具体叙事表现,折射出网络时代中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教育伦理问题。应客观看待不同叙事差异塑造的儿童和教师形象,并从中分析普适性与规律性的教育启示,发现成人价值伦理以及社会文化冲突中反映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唐迎春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2):23-25,30
毕飞宇《玉米》系列在叙事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其在叙事视角上独特的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的运用,同时又暗含着“我”的在场使作者在叙述上获得极大的自由;在情节的设置上,独特的情节让人物的性格凸显;在语言运用上,民间土语、反讽、戏拟的运用让整个文本精致传神。这三个方面是《玉米》系列在叙事艺术运用上的三个突出点。  相似文献   

18.
《南洋歌》是南江流域泷水山歌叙事歌的代表之一。它在叙事结构、修辞策略、话语方式上体现了民间口传文学的特色,代表了南江流域民间文艺的艺术水准。探讨它的文化价值,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南江文化的精神内核并加以弘扬,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余华是20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创作群体的中坚力量,他擅长以零度情感叙述事件,作品风格阴郁又充满死亡和宿命。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他在创造上进行了深度的调整,开始逐步从先锋叙事手法转向民间叙事。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两个重要文本——《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它们体现了余华颠覆自己以前的创作,并建立民间叙事立场的努力。本文即从这一点出发来解读两部小说。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之为中国乐府诗集双壁,由此可见其在我国叙事诗中的地位。《孔雀东南飞》原先的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的叙事诗。这篇民歌叙事诗极具特色,它再现了中国东汉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探讨《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一方面可以提高叙事写作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的传统人文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