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和考,看似一对矛盾,实则是一种统一.教是一种活动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且在教学过程中又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即是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教师主要是一种方法的点拨,这就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己学习的习惯.然而教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怎样?还得用一种方式来衡量,这就是考试.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考试到现在的各种考试,可以说对人生都是至关重要的?过去的“学而优则仕”是一种仕途之路,而现在的高考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跳农门”、“跳龙门”、“铁饭碗”是其目的,即使从1997年开  相似文献   

2.
我一向认为,教学方法,难拘一格,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执法各异,殊途同归。但是,有一条原则也许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教”的动机必和“学”的效果相统一,教法的善拙应以学生学习效果的优次为检验标准。因此,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应该体现在“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就语文教学而言,就是注重教学生读书之法,让学生会读、悟得、致用。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教学生学”的初步尝试,似觉略见成效,兹不惮粗陋,试以《海燕》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如次。《海燕》一文,我用两教时授完。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及注释,划出生字难词,并  相似文献   

3.
我们家是一个教师之家。我姥爷是教师,我妈妈是教师,一个月前我也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教师”。我的“学生”很特别,她是一名来自加拿大的教师,叫Helen,和我妈妈在一个学校工作。她说想学汉语,妈妈就介绍我教她,同时也想给我创造一个与外国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当妈妈告诉我这个消息后,我一蹦三尺高,恨不得马上见到我这个“学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从教师、学生的角度,对高校健美操选项课考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对“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教考分离”模式有利于高校健美操选项课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长文必须短教,才能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的作法是: 一、提纲挈领,“定向”速读 长文短教,不仅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加快教学节奏,而且也要求学生“长文速读”。所谓速读,是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快速阅读活动、既要提高阅读速度,又要抓住文章精要,正确理解。这就需要教  相似文献   

6.
我校从2002年开始至今,逐步推行教学与考试两条线双轨运行的“教考分离”机制。这里所说的“教考分离”,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从基本内涵上讲,是指各学科任课教师平时的“教”与学生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考”实行背靠背分离式考核评价的一种方法,主要以《实施性教学计划》和《学科考试大纲》为载体“双轨”运行;从“教考分离”扩大的外延上讲,是指我校还通过其它几种渠道的探索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做大了“教考分离”这个题目。我校之所以推行“教考分离”,其动因和指导思想有二:一是针对近几年我校招生人数增加幅度较大,而专职教…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化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老师教学生什么.学生就必须会什么,无须考虑为什么,因为中考就考这些内容。其实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而且学生对化学课也就逐渐失去了必趣。我们教学生不是为了几个分数,而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做到“激趣、启思、导疑”,必须在化学教学中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何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研究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1999年秋,在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召开的“北京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我做了一节教学改革观摩课,课题为小学五年级的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完全处于客体地位,“教”始终左右着“学”。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妨碍了学习主体的构建。针对传统教学的这一弊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而且这种探索和创新永无止境。近一时期,笔者听到和遇到的一些教育趣事,进一步验证了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学生身上多赚点“利息”一次语文考试,有位学生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师说:“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还要利息的,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学生咬咬牙说:“我借。”…  相似文献   

10.
李淑金 《成才之路》2010,(15):42-42
文言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一直是学生学起来头疼、教师教起来犯难的“硬骨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文言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最后发现——文言文的教学之路应是教得“趣”、练得“实”。让“实”与“趣”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11.
只教不考,能不能把课教好?一开始我是没有信心的。上学期当学校全面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克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的几项规定”,宣布地理等学科只教不考时,我思想上很紧张,心想地理本来就是不受重视的次要学科,过去还可以用考试、测验来督促学生学习;现在连考试也取消了,学生还愿学习这门课吗?所以当时一走进课堂,心情就十分沉重,只顾讲课,不敢提出什么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中学英语的两种主要教学模式———应试教育 (examinationed ucation)与素质教育 (qualityeduca tion)1.应试教育 (examinationeduca tion)俗话说 ,考试是指挥棒。因此 ,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就进入了一个误区 ,即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教师在盲目地为“考”而教 ,学生也在忙碌地为“考”而学 ,其结果往往是废时多 ,收效低。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不是以学生为主体 ,而是每节课都大量地传授知识。学生只好被动地接受 ,一节课根本看不到学生的参与。这样的结果往往是…  相似文献   

13.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八十九岁高龄的老教育家叶圣陶说的一句至理名言。今年八月六日,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举行茶话会,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九位民进中小学教师会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叶圣陶同大家见了面,发表了亲切的谈话。他说:刚才有位同志谈到我说过的一句老话:“教是为了不教”。准确一点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是不是说不教就是学成了呢?非也。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以至考上研究生,是否从此就学完了呢?不是。学习是没有一天能够毕业的,世界上的事情是学不完的,无论是谁都要学习一辈子。我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自学能力。一个人如学到某~阶段就说我毕业了,不再学习了,那就会停止不前,就要落后。  相似文献   

14.
教“书”,与教“学”是一回事吗?也许您觉得这个问题可笑。的确,它们在常用意思上是一致的。但在这里我要提出另外一种看法:教“书”与教“学”是人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我所谓的教“书”,就是指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教“学刀则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给祖国输送高质量的建设人材。显然,单凭教书——啃课本,不可能达到目标。我们对教师的恳切希望是:不仅要教“书”,而且要教“学”。特别是对大学生,更应当着重抓好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由“因教定学”转变为“因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进度。它要求教师既要有“底气”,精通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要有“灵气”,必须学会根据当时、当地以及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按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内容目标、教学建议以及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二度”创作。也就是说,教师已不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一、激发自主学习,创造“探究”机会。实践证明,一…  相似文献   

16.
教考分离的负面效应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就是实行教考分离。其目的是欲通过教考分离这种考试方法的改革,督促教师认真教,激励学生努力学,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无疑应当给予肯定。但是,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在实行教考分离时,要注意到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并从实际出发,采取解决的对策。实施教考分离可能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问题:第一,以考试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容易助长“应试”倾向。实施教考分离的方法主要有:①任课教师不命题,而由其他教师组成命题小组对考试进行统一命题;②任课教师…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要遵循启发性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教任何课,讲都是为了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  相似文献   

18.
教书三十余载,如果只有辛劳和投入而无情味和乐趣的话,也许我就难以爱之恋之而至今日了。初为人师,正值“文革”动乱之时,我却不合时宜地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写游记,带领一群孩子走遍了县城及周边的历史陈迹和秀美山川,还将唐诗、宋词和书法练习引入课中。原本是苦中寻乐,苦中觅趣,可是好景不长,我的这些做法到了1974年就受到了批判,罪名是“用资产阶级情调毒害学生”,甚至还上纲为“修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教师“善教”,学生才能“乐学”,反之,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事,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的情绪。在“善教”与“乐学”之间,“善教”是条件,“乐学”是结论。没有教师的“善教”,也就没有学生的“乐学”。 笔者在教数学课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在“教”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善教”与“乐学”的  相似文献   

20.
提起写作文,很多孩子会皱眉头,要么不知怎么写,要么不知写什么内容。怎样让学生爱写作文呢?开发非智力因素,是使学生爱写作文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智能的充分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教师“下水”调动写作兴趣要想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教师自己可先进入角色当回“学生”:面对一篇作文,我该怎样去写?有篇作文题是《暑假趣事》,为了突出“趣”字,我先介绍自己在暑假中亲身经历过的一件趣事———蹲在船里采莲蓬:我在小时候会划两头尖的小船,这种船,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