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李永夫  罗安程 《科技通报》2003,19(5):434-438
综述了植物源农药(包括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的研究和开发应用现状,较详细地介绍了几种典型杀虫植物(主要包括楝科植物、豆科鱼藤属植物、卫矛科植物)的杀虫机理和开发应用情况,并讨论了植物源杀虫剂今后研究的几个热点:生物技术在植物源杀虫剂研究中的应用;植物源光活化毒素的研究;杀虫植物资源的进一步调查研究,与植物源杀虫剂相比,植物源杀菌剂和除草剂的研究和应用要少得多,然而目前人们已经在植物体内发现许多具有杀菌、除草活性的物质,因此开发植物资源合成杀菌剂和除草剂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植物源生理活性物质与害虫防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防治害虫的植物源生理活性物质通常分为生物碱、甙类、精油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其来源植物有1000多种。植物源生理活性物质是植物体与害物之间相同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自我防卫的化学物质,目前已发现对害虫生长有抑制、干扰作用的这类物质大约有1100余种。植物源生理活性物质植物性农药;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3.
利用白屈菜、狼毒大戟两种有毒植物提取的活性物防治油松毛虫幼虫的方法是以水为溶剂用索式提取仪分别提取的植物性杀虫剂,防治油松毛虫的效果很好,其中,白屈菜提取物配制的杀虫剂,防治油松毛虫效果最好,死亡率达60%;狼毒大戟提取物配制的杀虫剂,防治油松毛虫死亡率仅为10%,上述植物性杀虫剂均为无公害生物药剂。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酶抑制法的酶源主要来自于动物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由于其特异性强,检测限低,被广泛采用,各类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应运而生。但是动物源胆碱酯酶价格昂贵,使其在我国的推广和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其相比,植物酯酶来源广泛、容易保存、纯化后检测限与乙酰胆碱酯酶在伯仲之间,适合在我国推广使用,也是目前国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实验主要针对酶活性抑制机理,采用北方特产的黑小麦来提取植物酯酶,在植物酯酶的纯化方面和检测有机磷农药方面展开了一些初步的研究,选择了一种目前在国内广泛使用的中高毒性杀虫剂一敌敌畏和氧乐果等有机磷农药作为检测对象。  相似文献   

5.
采用连续二倍梯度琼脂稀释法研究龙脷叶水提物和的50%、70%、95%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作用强的提取物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测定不同极性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龙脷叶5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对六种试验菌株明显抑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MIC为15.60m g·mL-1;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Bacillus paratyphosus B)的MIC为7.81m g·mL-1。可为进一步研究龙脷叶抑菌活性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植物激活剂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无直接抗病活性或者直接抗病活性很低,但它们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免疫防御能力,从而使植物产生持久、广谱而滞后的抗病性。与传统农药比较,这类农药作用于植物而不直接作用于病原物,可以避免病原物对药剂的抗药性,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生态农药"。本文对植物抗病激活剂的概念和商品化品种、作用机制、化学小分子植物激活剂的先导发现和结构优化等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对植物激活剂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本团队多年的工作基础,提出了植物激活剂创制的方向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细叶亚菊全草7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总酚总黄酮含量测定并系统的检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细叶亚菊乙醇提取物所含总酚含量为32.7±2.0μg/ml,总黄酮含量为14.19±1.29μg/ml.实验结果显示DPPH的IC_(50)值为253.16μg/ml,ABTS的IC_(50)值为34.4μg/ml.抑制脂质过氧化实验结果显示浓度0.4mg/ml的细叶亚菊乙醇提取物的脂质过氧化抑制率为29.21%表现良好的抗氧化生物活性。细叶亚菊抗氧化活性为传统药理作用和其开发成新药物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因病原微生物侵染导致的植物病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化学农药能够较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害,但其大量施用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污染。植物和病原微生物在漫长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了互相识别、共同进化的机制。深刻理解农作物与病原微生物间的识别与互作分子机制,可以加快农作物抗性品种分子育种,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近十多年来,植物免疫识别和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逐渐形成了植物与病原微生物分子互作的进化模型,这些成果为农作物的抗病性研究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功能解析奠定了基础,也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植物抗病性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文章综述了植物先天免疫研究的重要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植物源农药     
在发展种植业中,病害、虫害是不可避免的限制生产的因素,而农药对保产、增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开发植物源农药的紧迫性 农药按其来源可分为生物源、矿物源、化学合成三大类。其中矿物源农药种类少,发展前途不大,不少国家目前正在大量生产和应用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农药有其高效的一面,可在病虫害大量发生时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直接危害到人类  相似文献   

10.
以余甘子的乙醇-水溶液提取物中的多酚含量为研究目标,通过Folin-Ciocalteu试剂比色法测定出余甘子提取物中多酚含量在70%以上,利用铁氰化钾法和自由基清除实验对余甘子提取物、维生素C、儿茶素、芦丁和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余甘子提取物在铁氰化钾实验中生成的普鲁士蓝较另外四种多,对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更强,这两种现象均表明余甘子多酚具有更强的还原能力;余甘子不仅多酚含量高,而且抗氧化活性显著,有必要进行更为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岩白菜对食用油脂抗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测定PCV值的方法,以VE、VC作对照,用岩白菜乙醇提取物对4种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岩白菜乙醇提取物对4种油脂均有较好的抗油脂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对31种中药和藏药材水提取物进行了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酵母菌)、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抑制活性筛选。研究发现,地骨皮和桑白皮水提物与市售药物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的酶抑制类型相同,对麦芽糖酶和蔗糖酶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南五味子和大花红景天与阿卡波糖的酶抑制类型相同,对淀粉酶和蔗糖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首次发现了白檀水提物对α-淀粉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均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绿萝花、当归、细叶小檗、南五味子、大花红景天、细果角茴香、诃子、白檀和唐古特白刺9种药材提取物具有很强的蔗糖酶抑制活性。本研究为上述几种中药和藏药材资源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所特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特有的植物资源.由于长期进化适应的结果,很多植物生长期短,生长缓慢,一般为多年生植物,生长环境特殊,种群更新和增殖慢,植物资源极易破坏.其生长的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本文结合青藏高原植物资源研究的工作实践和保护现状,对青藏高原植物资源濒危的状况、濒危原因、保护的现状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了今后植物资源保护的方向,以期为青藏高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植物源杀虫剂在粮食储藏中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  梁燕理 《大众科技》2010,(9):126-127,93
介绍了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提取方法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害虫对植物源杀虫剂的抗性和植物源杀虫剂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植物源杀虫剂开发存在的问题,展望植物源杀虫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蔷薇科植物果核油性提取物体内外抗呼吸道病毒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和细胞病变作用(CPE)检查,观察不同浓度油性提取物体外抗流感病毒A3株、冠状病毒OC43株和呼吸道合胞病毒E6株的作用。采用小鼠感染模型,观察不同浓度油性提取物滴鼻预防后,抵抗流感病毒A3株和冠状病毒OC43株致死性感染的效果。结果0.5%油性提取物作用1min、0.12%作用5min、0.06%作用10min均可完全抑制流感病毒A3株引起的鸡红细胞吸附现象;0.25%油性提取物作用1min、0.06%作用5min、0.03%作用10min均可完全抑制冠状病毒OC43株引起的小鼠红细胞吸附现象。1.0%油性提取物作用1min、0.25%作用5min、0.12%作用10min均可完全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E6株引起的CPE。0.12%、0.25%和0.5%油性提取物滴鼻预防后,流感病毒A3株攻击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30%、90%和100%。0.06%、0.12%和0.25%油性提取物滴鼻预防后,冠状病毒OC43株攻击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30%、80%和100%。结论较低浓度的蔷薇科植物果核油性提取物即可显示出较强的体内外抗常见呼吸道病毒作用,但体内抗病毒作用有明显的有效剂量阈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产地螃蟹甲干燥块根水、乙醇提取物体外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方法:以微量稀释法测定拉萨地区及林芝地区产螃蟹甲干燥块根水、乙醇提取物对45株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及标准菌株ATCC27853的MIC、MIC50MIC90及MBC,并计算其累积抑菌率。结果:拉萨产和林芝产螃蟹甲水、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以及45株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但不同产地提取物抗菌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拉萨产螃蟹甲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优于林芝产螃蟹甲,且同一产地药材乙醇提取物抗菌作用优于水提取物。结论:藏药螃蟹甲干燥块根水、乙醇提取物对葡萄球菌具有明显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蓝莓与刺玫果的提取物和抗坏血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以及它们复合使用后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率,从而得出,蓝莓与刺玫果的提取物以及抗坏血酸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体外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枫杨抑菌活性及机制。方法:以枫杨果、树皮、叶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水提物和醇提物(70%乙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沙门菌、化脓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确定抑菌谱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活性追踪方法,通过硅胶吸附色谱、薄层色谱等手段,分离单体化合物,并进行抑菌活性研究,选择PBP5、FabI、FabH、Fts Z 4个抑菌关键蛋白靶点,利用Systems Dock Web Site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其抑菌机制。结果:实验发现枫杨果的醇提物抑菌效果最好,对伤寒沙门菌最小抑菌浓度为7.81 mg/mL,首次从枫杨果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齐敦果酸,三个化合物对于PBP5、FabH、FtsZ蛋白靶点Docking score均大于7,结果活性很好。结论:枫杨果醇提物抑菌谱广、抑菌能力强,其可能是通过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以及细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干扰其生物膜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广谱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科技动态     
<正>我国科学家发现白叶枯病菌侵害水稻机理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表明,白叶枯病菌会利用水稻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显性Xa13基因,减少铜在水稻导管中的分布而侵害水稻。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病原细菌利用宿主基因征服宿主的一种新机理,同时也揭示了可能涉及水稻与病原共进化一个典型例子。相关研究论文近期在国际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顶级杂志《植物细胞》上以重点推荐形式在线发表,同时配发了介绍文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朱唇可能的化学成分及研究其止血活性。方法:采用系统预实验法对朱唇的提取物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体外促凝血实验,研究朱唇的止血活性。结果:朱唇中可能含有多糖、苷类、黄酮等丰富化学成分。另外,朱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结论:初步鉴定朱唇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为深度研究和开发朱唇的植物资源提供实验基础。朱唇提取物具有较好止血活性,为寻找新止血药物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